“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难得从平日里烦闷缺氧的苦海中解脱出来,竟觉得尘世间人们的忙与闲是多么完美的结合,其中一个缺少一点点,都会影响自身对另一方面的领悟。不肯停歇的下雨天气也和要好的朋友去看了场电影——《最爱》。不管外界对于这部影片有着怎样的评介,在我看来,它就是一部纯文艺片——一方水土,一个村庄,一段情谊,一份爱情和两类人。看完之后,内心的感觉极其复杂,片段零碎的,奇幻的;语言粗俗的,笑中杂悲的;画面开阔的,壮丽的。从放映到结束的过程中,我笑了多少,也就悲伤了多久,这可不是单纯的喜剧片啊,它传达的是一份艰难无比的、沉甸甸的,不为小村庄里的人所祝福的爱情。但这种爱,即使是发生在两个都已离过婚,而且还得了不治之症生命垂危的男女身上,也能演绎得如此动人心弦。正是因为病痛,他们惺惺相怜;正是因为惺惺相怜,他们彼此相爱,彼此珍惜,彼此鼓励,彼此相约要一起走到生命的尽头。
“趁活着,我们结婚吧!”可见这对即将迈入死亡线的男女对生命的怜惜和对情感的渴望,不让病魔吞噬自己与生俱来的拥有无数选择的权利,一点儿也不颓废,一点儿也不恐惧。因为所有会给自身带来威胁的恶性思想都在彼此幸福而满足的生活里被顶天立地的笑容偷换了。最后,他们用死,宣告了爱有多艰难,生命就有多灿烂。在生命的尾巴上,他们放手言欢,既然生命如此短暂,何不堂堂正正潇洒走一回?何不扫除世俗的眼光,从此只遵从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开辟自己的人生之路哪管谁是谁非?既然爱情可遇而不可求,何不点燃“千里快哉风”的豪气,勇敢向前跨出一步,抓住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何不描绘男耕女织式的田园生活,无忧无虑,在生命结束之前有个温暖的家,在生命结束之后有个相伴的坟?他们是死了,可他们不留下任何遗憾,这难道不是死亡最好的归宿吗?
令人无奈的是,生命健康完好的人们,还未意识到危机的人们,却比片中的男女主角还要颓败,还要懦弱。总以为“舍得”,有舍才有得是至高无上的真理,秉着这个所谓的座右铭,不断地舍弃,舍弃又再舍弃,在你舍弃之后,你可曾慎重想过你究竟从这种无畏的舍弃的获得了什么?我想能得到的也寥寥无几吧,那不过是为你的胆怯,为你的私心,为你的软弱编织的冠冕堂皇的借口,不过是你完美谎言的一条退路而已。从不愿为自己争取的人生是失败的,从不为自己的想法勇敢无畏的生命早已是褪色的。生命殆尽的男女主角都能为自己的爱情,自己的生命唱响最后一曲挽歌,而健康仍在、希望仍在、幸福仍在的你,有什么权利抑制内心的悸动?别把主动的爱,看成是卑微的戏。那是你敢于面对自己,面对他人的良好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