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像那春天的雨,无论你是否愿意,都依旧淅然而至,给你原本属于自己的种种心情。回头寻访自己的足迹,寻访最初的感动,我瞅见了自己年少的心事与梦想。
如同许多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那样,我的年少时光是在蒙昧、困窘中度过的。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家中姐弟多人,父母是典型的农民,没什么文化,当然更谈不上有什么见识。他们唯一始终强烈坚持的意识和愿望就是竭尽全力去辛勤劳作,把地里和家庭的活计侍弄好,用自己的方式去养活与教育家中的孩子,让日常余下的钱财去供我和小弟上学,争取我们能学有所成有个清闲而体面的未来。所幸我的父母都是扎实能干的人,家里的日子在他们的苦心经营下一直过的还算调和丰润。
就这样,我懵懂的带着父母平朴的愿望开始了读书的十四年。从上学的第一天起,我始终是自个去儿张罗自己的,直到后来参加工作,都是独自一人拎着铺盖去单位报到、上班的。
小学时,学校离家不是很远,也就三、四里的路程。早晨、上学回来要做些放牛和割草之类的的农活,寒暑假还要帮着家里打禾、晒谷或者去山上砍柴。那时候,干活很累时常想,要是能像有工作的人一样该有多好,哪怕只是最普通的岗位。我不知道这样的想法是不是所谓的理想,但这样的想法毕竟只是年少时偶尔的想法和冲动,很快我又会不知天南地北的疯到外面玩去了。小学五年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过去了,父母也在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老迈了。
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我考入了县二中,而且当时的小考成绩还是特别的好。到初中了,因为离家有点远,就开始住校了。我是个意志力较差的人(这一点我现在还是如此),老是不能集中精力去认真学习,仗着自己的记忆力好,在学习上“投机取巧”,总是在每学期的期中期末时突击应付。虽然成绩还能维持在中上水平,但时好时坏的分数落差和薄弱的英语、物理基础让我在后来吃尽了苦头。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我开始迷恋上了读书,当然那时全力以赴、聚精会神看的都是课外书。每当看到同学带了什么自己没有看过的书,总是非常“耐心”的,甚至是死皮赖脸的等着拿过来一睹为快,由是忘记了作业,忘记了学习,也忘记了家中父母送我读书的初衷。
很快,中考我受挫了,但这只是我的自我“放纵”结下的第一枚苦果,而我对此竟然还漠然无视、一无所知。虽然这次挫败还有一个特殊的客观原因,但这仍然不能掩饰我是个自己把自己打败的人。
好在最后一中还收留了我,让我得以继续最终也未能取得完胜的学业。父母在那时年纪更大了,家中几个大姐也陆续出嫁了,小弟跟着上了初中。都到高中了,想法终于开始有点谱了,总算有点对以后的“规划”了。因为英语与物理的基础实在不好,在高二分科时,我只能选择文科,希望借着了以维系的记忆力撑到最后一天。就这样,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日子如钟表的指针习惯般转动着,我也开始学习起用笔来写点东西。从最初的抄抄写写,再试着写日记,我慢慢寻到了其中的乐趣,虽然最终的结果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
高考完了,7月9日晚上,几个同学聚在一同学父亲单位宿舍里,打扑克玩了一通宵,这是很彻底的一次解脱,完全忘却一切的解脱。但那年,我又受挫了,挫得一败涂地、无话可说。小弟却在那一年凭着出色的表现考上了中专,在送他上学的前一天,家里人看出了我的落寞和无助,也看到了我(我不记得自己当时的表现和神情了,都是母亲后来说的)......由是大家极力说服父母让我补习一年,再给我一次改变生活和命运的机会,尽管那年父亲已经60岁了,身体已经累得吃不消繁重的体力活了。后来的一年,我还算是醒悟了,终于顶着头皮挺了过来,虽说期间仍然没有达到“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学境界,但毕竟还是严格按照补习生的标准要求了自己。
秋冬春夏,又是高考期。又一番从考场出来,我反而不再去寻求解脱了。我第一次感觉到,如果不行,我就不会再有机会了,也不应该有机会了。带着愧疚和自责,接下来一个月里我不安地等着最后的考试结果,也等着面临生活的最大选择。我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我考上了!虽说只是中专,但我毕竟考上了,从此跳出了农门,一脚踏入了所谓工作同志的行列(其实到现在为止,我都无法判断考上学校是幸运还是不幸,或许生命可以有另外一个结果,但的确难以预知)。只是当时,不知是什么原因,父亲却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高兴心情,只有母亲在为前一年的决定庆幸。请老师和亲友吃升学酒的那天,我也不知怎么了,喝得大醉,醉的一塌糊涂。那是我生命的第一次。
我的青春开始了,不管我自己愿不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