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养育清朝掘墓者和帝皇之师的神奇之地
 
养育清朝掘墓者和帝皇之师的神奇之地
  文 / 黄耀辉
    


    封开是“广府首府”,亦是“广府文化”发祥地。
    在8月初封开“广府首府”论坛上,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教授宣读的“封开宣言”中称:汉武帝平南越,设立广信,统领南方9郡的交趾剌史部近400年之久,广府民系及广府文化,由此发源、形成并得名,广信(今封开、梧州)亦成为最早的广府首府,岭南古都。而后三国,吴以广信为志,跨今粤桂二省建州,名曰广州。及至两宋,更以广信为界,以东为广南东路,以西为广南西路,从而形成日后广东、广西之分的格局。 
    辛亥百年之际,我再度走进封开,这里还是养育清朝掘墓者和帝皇之师的神奇土地!
    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李炳辉名列纪念碑上第一排第二位。李炳辉又名祖奎,号路得士,广东封开县平凤镇平岗村人。1911年4月27日,李炳辉参加广州起义,随黄兴进攻两广督署,牺牲时年仅20岁。
    1934年,在李炳辉故乡建有烈士祠,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手书横匾“炳辉李烈士祠”,两旁楹联是“气贯浩然流芳百世,功成革命俎豆千秋”。祠内设龛橱,橱内悬挂李炳辉烈士遗像,两侧对联是“身殁名留蜚声千古,功成志遂含笑九原”,横额书“天下为公”。
    该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说,李炳辉烈士祠初为泥砖瓦木结构。1989年,封开县政府拨款初修,改为青砖瓦木结构,后经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和封开县政府拨款修缮了烈士祠门匾、纪念碑、祠墙等。
    纪念馆资料显示,李炳辉少年随人到南洋大霹雳埠(今马来西亚霹雳州),入教会所设学校学习英文,由该校送麻六甲某校肄业,入耶稣会,分发新加坡英国长老会教堂从事传教,后加入同盟会。
    2004年和2006年,我曾两度加了李炳辉烈士故居、纪念馆、炳辉园重修开放活动,辛亥英烈的故居已成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新的文化旅游景点。
    与大清皇朝掘墓人的李炳辉不同,该县南丰镇万禄村的钱鸿施,则是为效忠封建大清皇朝呕心沥血,成为清朝嘉庆皇帝的老师。
     钱鸿施(1724-1814)字敬儒,号龙溪,乾隆乙酉年(1765年)拨贡,赴京教授皇太子。十年期满后,返回广东先后出任从化教谕、儋州学政、罗定学政;乾隆戊申年(1788年)擢升浙江杭州府于潜、余杭两县知县。公元1814年,钱鸿施病逝,享年91年。
    南丰镇万禄村与平凤镇平岗村相隔中国内地第二大内河西江。钱鸿施无论如何想不到,就在他去世后的1891年,他的小老乡李炳辉在西江对岸边平凤镇降生了,最终成了推翻清朝帝制的一代英烈。
    资料记载,钱鸿施任浙江杭州府于潜、余杭两县知县期间,为官清正,重视地方教育,鼓励商贾办校,出钱助穷人子弟读书,使于、余两县的学子成为杭州府学人的楷模。为此,钱鸿施获乾隆皇帝诰封三代,诰封圣旨牌,至今仍高悬于万禄村钱氏宗祠之上。 
    钱鸿施病逝,乡人在村中为其建起了一座笔形的纪念塔,取名“文笔塔”,纪念其兴学之功,此后万禄村读书之风日盛,尊师蔚然成风。近200年来,万禄村已有1001人做过教师,被称为“千师村”。
    我不知道,“文笔塔”,对李炳辉的启蒙有没有影响,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李炳辉用他的一生,融入了推翻一个潜心教授嘉庆皇帝,维护封建皇朝的同乡钱鸿施的梦想,成就了辛亥百年的伟业!

2011/8/17 13:34:40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515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7065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