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公告>>红土五月再相会,诗友携手半岛行
 
红土五月再相会,诗友携手半岛行
  文 / 朱海湛


    秋高气爽,和风暖吹。湛江红土诗社的诗友们10月21日迎来了时隔23年的韶关五月诗社的五位女诗人刘晓燕、黄海凤、张凌、林桂珍、黄丹宁。三天里,驱车追风数百公里,纵横雷州半岛,红土诗社诗友们陪同五位女诗人不辞辛劳走访了雷州龙门、谭斗、乌石,遂溪的马六良、廉江的安铺等地的城与乡、山与海。她们告诉笔者:她们重返湛江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爽”,就是“舒服”,观海长廊之绿、港城清新的空气、满目蓝天白云、南渡河岸的万顷洋田、乌石仙图岛的黑石滩、天成台洁净银白的月牙湾、马六良新村的小桥流水……都给她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二十三年后的喜相逢●

    这是一次时隔23年的喜相逢,是诗与诗的对话。
    早在1988年,粤北山区韶关的五月诗社和粤西半岛的红土诗社在诗坛崛起,诗创作的阵容和实绩引起广东省作协的格外关注,并为两诗社“山海联姻”铺路搭桥,同掀诗的热潮。当年11月,韶关五月诗社的诗友在省作协韦丘、欧阳翎、洪三泰等诗人带领下南到湛江和红土诗社联谊,进行诗创作的采风活动,踏遍半岛的河海山水。1989年,经省作协牵线,红土诗社起程回访,和韶关五月诗社的诗人们并肩同行于丹霞山的石径、南华寺的阶梯、梅岭的古驿道等,结下深厚的情谊。“山呼海啸”的效应,在广东文坛上留下“北有韶关五月诗社,南有湛江红土诗社”的美誉。
    二十多年过去,韶关的女诗人们无时不梦想着再到湛江这块热土来。经红土诗社的盛情邀请,她们10月21日晚乘火车到达湛江,下塌海滨宾馆,让诗的热情和绿的氛围簇拥着。翌日一早,迎着南半岛海风的吹拂,她们到了渔港公园和观海长廊的海边休闲地走了一趟,感受大海蔚蓝的气息和港湾温馨的情调。
    握手言欢,相拥见面,青春年少已变成了成熟的中年,但依稀可见当年的美丽。黄丹宁、刘晓燕已在广州省城工作多年,诗情阅历愈见丰富。林桂珍远赴深圳特区生活,从“林妹妹”成长为“林姐姐”。以“凤辣子”著称的黄海凤西迁清远,在文坛诗界呼风唤雨,诗集歌本层出不穷。只有胖胖可爱的张凌留守韶关,从银行职场退下来,却不曾放下手中的诗笔。这一回,她们相邀南下,要亲眼看看雷州半岛的新变化,亲身感受红土诗歌展现的新气象。


                     ●国家级渔港的魅力●

    乌石,是镶嵌在北部湾西岸的一颗明珠,她的海洋经济、传统文化、旅游景观名扬四方。沿着湛徐高速公路,迎着和熙的秋风,五月、红土诗社的诗人们直奔国家级中心渔港雷州市乌石镇。
    没有先去天成台度假村,车转了个弯,开到了仙图岛。众人来到乌石滩,只见浮出水面的石滩呈半月形,各种耸立的礁石岩块千姿百态,如吼狮、似翔渔、像利斧、类莲花,更为奇妙的是一块巨大的黑礁石,如同一幅中国大陆“鸡”形地图,让众人惊叹不己、欢呼雀跃。乌石港多产乌石,农民渔人过去建屋修堤多以乌石砌墙垒坎。乌石得名或许与此不无关系。有诗人诗兴大发,给乌石滩写下美好的诗句:乌石姓乌/雷州有海的地方/就有他坚守的品格/不论潮起嘲落/不管夏署冬寒/把根扎入红土怀中/乌是他的表面/石才是他的真心∥有太多的圆滑/有太多的风向/只有雷州的乌石/立在我心的天成台上/沐浴年年风雨/镂下他不可移动的姓名/刻入我的骨骼/钙化一生……
    下午,暂作小憩的女诗人们又精神百倍起来,走出“申申居”去观赏“山水乌石”的景色。她们兴致勃勃地驱车来到房参岭脚下,穿越桉林丛中的红土小道,流连于山林谷间的牧场、仙女湖,攀上房参岭的最高处瞭望台,将百舸争流的北部湾海面和层楼叠起的渔港景色尽收眼底。
    当晚,她们下榻乌石台度假村。夜色的清辉洒落在天成台的蕉林椰影中,九里香散发着淡淡花香,不远处传来声声鸟鸣、阵阵海涛声。她们或是投身月牙湾浴场的怀抱入水夜泳,或是双双躺在草坪的卧椅上畅谈诗情画意,或是漫步海滩遥望漁火闪烁吟听漁舟唱晚。来到海边,感受大海的辽阔深远,是她们山的女儿共同的心声。


                        ●风景这边真美●

    风景这边真美,如同在画中游走,遂溪县马六良新村面貌吸引了五月诗社的女诗人前往。马六良村是湛江市最美的村庄之一,是新农村建设的宿影。正如诗人戚伟明有诗赞道:轻风信马由缰/跑遍每一条简洁的村道/晚霞的鬃影/给村屋和原野/驮来最幽静的一抹金黄/夕阳下/马六良村多像一匹安静的马//山坡上两座猪圈/是乡村的另一颗心脏吗/循环经济的脉搏声哟/每天/响遍乡间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往日的落后/猪粪一样发酵了/今天的沼渣/跃过了水塘里所有鱼虾的温饱线/哗啦啦的/沼液早已淌过贫穷/爬上致富的根茎/在新生活的枝头结果藏蜜/那火苗蓝花花的沼气/蹦地就开遍每家每户每个心窝的炉灶/乡村古老的额头/每晚都亮起了新文化楼迷人的灯光//此时/村口篮球场上那群来回奔跑的身影/仿佛马不停蹄在追赶又一个季节的丰收/哦,是哨音/是蹄声/还是我们激动满腔的/心跳声哟/荡漾着这美丽的乡村风光/夕阳下/马六良村多像一匹充满活力的马。
    下车进村,她们就被这坐落在湛遂国道旁的马六良如诗似画的美景所吸引,便迫不及待地和村民的小洋楼、鱼塘上的石桥、环湖的花木一起拍照合影,把美的风景留在心底。步入村中的农家饭庄,早已等候的县文联主席陆岸等作家迎了上来,握手让座,猜测每位女诗人的姓名。当年帅气的陆岸,眼前多了白发和皱纹,但他口中谈吐的遂溪城乡却是年轻的,有一批更年青的文学新人走上文坛。遂溪县文联做东,在竹楼水榭的农家饭馆里宴请各位女诗人。没有除虫剂,没有地沟油,摆上桌上的都是绿色天然食品,来自农人村姑之手的种植和放养。鲜美可口的鸡鸭、嫩绿脆爽的时菜,让女诗人们吃得津津有味,连声赞好,还不停地说起湛江鸡在广州、在粤北畅销的盛况。把盏言欢之间,大家不时想起20多年前湛江韶关两地诗友畅游洋青甜蜜蔗海、草潭角头沙木麻黄林的美好往事。


                         ●文化古镇展新颜●

    驱车驶上渝湛高速公路,仅20分钟就赶到廉江市安铺镇。
    安铺,是廉江的大镇、古镇,坐落在九洲江畔,北部湾北岸,以安铺八音等传统文化和古镇多文物古迹而称名于世,近年来安铺诗社的发展也引人注目。女诗人到安铺,也可说是一次诗歌之行。
    安铺镇镇委书记毛球是湛江红土诗社社员,当年随采风团去过韶关,和五月诗社的诗友结下深厚的情谊。读大学时,他的诗《第二十支红烛》曾获得广东省大学生诗大赛奖,诗《雷州汉子》曾在诗坛轰动一时。23日下午,夕阳朗照下,毛球带着镇委领导、诗友们接待了从省城、粤北赶来的女诗人们。毛球当起导游,带着她们踏着橙红的夕光游览了安铺文化广场、音乐愤泉。这座广场是湛江地区最大的镇级广场,是居民集会休闲、开展文化活动的好场所。当地诗人戚一瑞有感于《小镇文化广场那块石头》,写诗吟道“一块石头就这样∕被人们望成奇观∕撩拔着人们的遐想”,于是,“猎奇寻趣慕名而来者∕每天总是络绎不绝,川流不息∕于是这广场,这小镇的人气名气∕也就红红火火地飚升起来!”
     女诗人们又步入古色古香的安铺旧街,用目光注视用双手抚摸街道两旁长达一公里的清末民初的古建筑骑楼群。骑楼由镇政府近年进行保护和修复,成了镇一大文化景点。旧街出口,可看到不远处大堤上耸立的文笔塔。这塔是缘于文曲星下凡、历代秀才顶礼膜拜而修筑的。大凡有文朋诗友到古镇,都少不了要登上文笔塔,登高远眺九洲江两岸的万亩稻田,放飞文思的几多遐想。
     三天的诗友相聚,转眼就过去了。到了握手告别时,五月诗社和红土诗社的诗友们共同唱起了《友谊天长地久》。乘上北去的火车,她们不停地挥手,不停地回眸,看那长长的铁轨将留恋拉长。她们依依不舍的是“山呼海应”的诗友之情,是对美丽的湛江、雷州半岛红蓝绿色的深深眷恋。女诗人黄海凤给我们赠送了她的新版诗集《聆听清远》,还说她等待着下一次创作,能《聆听湛江》。她们都表示,此行不虚,还想再来。回家后一定创作出一批反映湛江风土人情的诗作,待来年,还会一家三口自驾游或携朋邀友再到湛江潇洒走一回,诗意走一回……





2011/10/28 13:14:17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8 篇︱已被阅读过 645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2600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