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评李献玉独特的音乐形象
我觉得要评论李献玉(我习惯称她玉姐)的音乐作品,必须先要了解她,这一点我自认为是绝对有自信的。
当年我带着仅存的2000元积蓄来到杭州萧山,随后找到一份录音棚的工作,录音和做音乐。一年过去,突然有一天,玉姐找到我,带着一本她的散文集《湘女如玉》走进录音棚。
你是李晋吗?我说:是!然后她说:我来看你了!语气中的深情和关切让我感觉一下适应不了,有点怪怪的。然后她就打开她的书,在扉页上写道:送给李晋弟弟。那一声弟弟,顿时让我倍感亲切,我受宠若惊地接过书。寒暄几句后玉姐就走了,之后我就一直被这种突然出现的关爱感动着,却一直怪怪的。
之后才得知,因为同是老乡,其实玉姐一年前我来萧时就知道我,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来结识我。为了表示她的歉疚,那天她抽了个时间专门来看我。玉姐话毕,顿时,我心里一酸:孤身在外,竟然还有如此一人,把我当弟弟一样关心。
玉姐写音乐从来没有章法,调“乱”跑,音“乱”走,放她的音乐,有时,好像满屋子装载着大山、白云、没有过多的炫耀、夸张和奢华,简单又不失味道;有时,会感觉自己在经历过生活带来的无尽痛苦和折磨,被时间沉淀过后的那点甘甜在心中依旧;有时,你会觉得自己像个小孩,一个清静的、玩玩泥巴也能笑裂嘴的小孩。
浑沌世间,谁还会有这样的纯真呢?
她很喜欢山,喜欢水,热爱大自然的一切,她不忍去伤害任何一个有生之命。她写的音乐也是这样,对每个音符都充满着爱,每一条旋律都带有一种青涩的痛楚,但你听过后感觉的不是苦,而是对生活的重新审视。大悲过后,能深深刻刻地体味到世界原来还有那么一丝清清静静的、淡淡雅雅的甜美。我觉得她的音乐还不能用美来形容,应该叫“禅”。
听懂她的音乐是一种修养、一种解脱、一种享受。那是一种苦过自己之后,还不忘给别人带来清净的境界。
玉姐的音乐是安静的、饱经沧桑的,然而又是充满激情的。
我个人非常喜欢她作曲的《青青芙蓉山》,旋律简单、大气而豪迈。我不否认大多数人写的歌曲都是发自内心的情感释放。但我怀疑,那份情感是不是被作者们渲染过、夸张过、炫耀过。真正的艺术家不是把一段校园恋情艺术成“梁祝”(那是情场杀手),而是如何把那种懵懂的情感真切的刻画出来,让人共鸣。我觉得,能把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出来的艺术是最高的艺术。玉姐的那本散文集《湘女如玉》正是这样,不带任何渲染的情感,真切、质朴,让人看了满脸鼻涕和眼泪。她的生活就是最高的艺术,何况她的音乐……
当玉姐把五月诗社社歌《五月》歌谱拿给我,说要重新编曲制作录音,我有点不自信。编《五月》可不比编村歌那么简单,何况本身第一版就已经很不错了,既然要重编,那就得提高好几个档次才行。原来并没有信心的,可看着玉姐写的歌词那么空灵那么诗意,旋律和歌词恰到好处,如琴瑟和鸣,流畅、和谐,我的灵感突然像五月的天空一般,变得湛蓝而悠远……很快,我就进入了极佳的编曲状态。一首好词一支好曲,本身就是一碟美味,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感动。
说到感动,有哪首歌能比《永远的感动》更让人感动呢?这首由五月诗社社长桂汉标写词、玉姐谱曲的歌,歌颂的是一位交警烈士——付少云。为了能够参透这首歌,我上网查了资料,得知:2010年9月26日付少云同志在京港澳高速公路韶关北路段处置一宗交通事故时,为保护群众,奋不顾身,舍己救人,被一辆失控的大货车碰撞,壮烈牺牲,年仅34岁。
含着热泪哼唱着如泣如诉悠远而悲凉的隐含着藏调的旋律,我的思路一下打开了,我仿佛看见了草原上灿烂的格桑花,在劲风吹过时,尽显风流洒脱奔放,那无拘无束的胸怀,那无欲无求的大爱,让我突然想到了几句话:你来与不来,我就在那里,等着,你爱与不爱,我就在那里,候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与情怀?
为她的音乐编曲是个挑战,我的生活经历和能力毕竟有限,还是不能完全把玉姐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但每次为她编曲我都会把自己置身在玉姐经历过的那些故事中,然后只剩下站在山顶俯瞰群山的那份孤傲。此时镜头给我个特写:我昂着头,一阵微风吹起我的秀发翩翩起舞,我微闭着双眼,嘴角露出一丝蒙娜丽莎般的微笑,简直帅呆了……
我注意到玉姐很喜欢用升4这个音。这个音是属和弦的导音,用在自然音阶里面有一种期待解决的感觉,但又不是解决到充满结束感的主和弦,同时这个音在自然音阶调式里面是离调的音,感觉很空灵。不凡理解为玉姐历经生活的百般痛楚过后,对生活的释然和淡定,同时又充满着崭新的希望和期待。
玉姐写歌多为小调,她说小调很美。我还没有完全理解她这种观念。根据我们长期合作过来我对她的了解,我觉得应该是这样:
玉姐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她曾经对我说过,她其实应该变成神经病、疯子或者变得对世界无比仇恨的一个人,但是她没有。她还是如此的生活。她坚强的背后不是要对抗生活的折磨,我用她心中的情,表达她对这个世界的爱,对世界的感恩。那么小调这种本来就很柔美的调式加上她对自己生活的诠释,会让听到它的人觉得无比的亲切和温暖。她说这个世界是美的,是最有分量的。
不过尽管玉姐喜欢把歌写成小调,但奇怪的是,她写了百首村歌,却首首都不一样,绝无重复。这一点,在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时,亲口听到了全国大赛组委会以及同行们对玉姐音乐的评价与肯定,我这个玉姐的合作者心里不禁也美滋滋的。其实,能在全国不止一次地获作曲金银铜奖,还能在人民大会堂和中央电视台多次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没有一定的才能,行吗?
这些天,在为玉姐作曲的专辑编曲。我很纳闷:玉姐脑子里的音乐怎么会犹如山泉一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呢?长期失眠的她,怎么还会有如此睿智的灵感和强烈的激情呢?由此不得不佩服玉姐,曾经非人的苦难并没有压垮她的斗志,没有摧毁她的人情,更没有磨灭她的灵感。相反,我看见的感受到的正是一个博爱、宽容、自强与积极的才情女性!玉姐音乐真实得就如同她的人一样。
我喜欢玉姐,喜欢玉姐的文章,更喜欢玉姐的音乐!
2012年2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