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可敬可亲的“大傻瓜”——《罗沙的诗》序
 
可敬可亲的“大傻瓜”——《罗沙的诗》序
  文 / 海内外评论家




                     ◆可敬可亲的“大傻瓜”◆

                               ——《罗沙的诗》序

                                            作者:杨光治

    翻开这本近六百页的《罗沙的诗》稿,笔者不由再次激发感叹:罗沙对诗歌何等虔诚!
    这本罗沙作品的自选集,全面而真实的展现了这位已经入耄耋之年的老诗人的创作成就。罗沙的一生是与诗歌紧连在一起的: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喜欢读诗写诗,解放前在橘子洲头参加革命队伍,怀里也揣着诗歌;转业回广州后,依然将业余时间全部付与诗歌。1981年花城出版社成立,在老出版、老作家、老诗人的鼓励下,他首任诗歌编辑室主任,在继续坚持创作的同时,为诗歌事业的兴旺、发展倾注了更多热情。离休之后也对诗歌不离不弃,还再出版了几本诗集。
    罗沙对诗歌真是个一往情深,然而他不是为诗而诗,更不是为名利而诗。古语有云:“诗言志。”“志”者,“士”之“心”也。古往今来,最健康也最正常的心态,是热爱并追求真、善、美——这就是最基本的人性。而诗歌是“心”或人性的最凝练的载体,因此罗沙毫不吝惜地为之献出宝贵的年华。
    诗歌是至为重要的文体,甚至于被称为文学中之文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却被出版部门和报刊冷落。花城社的诗歌编辑室是全国出版系统惟一有建制的专业编辑室,它在罗沙的主持下确定了“立足广东,放眼全国,面向世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思路十分活跃;除了出版当代诗人的作品集,编辑《海韵》(后改名为《青年诗坛》)诗刊之外,还广泛组稿,编发了多种富有特色的丛书,其中的《花城诗歌论丛》、《花城袖珍诗丛》、《叙事诗连环画丛书》的影响最大。他离休返聘为编审期间,依然发挥余热,积极支持我这个接班人,较早的组织、编发“朦胧诗赏析系列”和台湾著名诗人洛夫、席慕容、涂静怡以及青年诗人汪国真等的作品。在他和室内成员的努力下,“花城”的诗编室名扬诗歌界和出版界,而且打破了“出版诗歌必亏本”的老局面,赢得了颇为丰厚的利润,因此,他和我们也都成为被刮目相看的诗歌编辑。
    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
    大约三十年前,广东文学界流传着罗沙大搞“三突出”的“笑话”;“在文学中突出诗,在诗中突出叙事诗,在叙事诗中突出小叙事诗。”虽是“笑话”,却合乎事实,多年以来,罗沙一直坚持小叙事诗的的创作,而且成果累累,先后发表了作品40多篇,结成《海峡情思》、《东方女性》、《叙事诗十首》、《新东方女性》等集子出版。他通过这些“有人有事有情有景”(这是他对叙事诗的基本要求)的诗篇,塑造出多位生动的人物形象:受尽苦难而性格倔强的藏族女农奴(《卧狼山》),多年漂泊海外的老华工(《爷爷》),苦苦盼望丈夫的侨乡妇女(《望夫山》),慈祥而坚强的农村贫妇(《妈妈》),感情炽热的瘫痪姑娘(《一封写了两年的情书》),曾经失足的浪子和他的爱情(《浪子的爱情》),心地善良的年轻女医生(《雷哥和水妹》),受尽凌辱的“阶级异己分子”及其妻子(《祁连雪》),深入基层、关怀下属甘苦的解放军高级将领(《新来的将军》),寻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女工程师(《嚼》),为重获人性尊严而毅然出走的贵妇(《我走了》),不想结婚的新潮女子(《懒得结婚》),大胆改革却遭受诬陷的研究所所长(《为什么》),宋末民族英雄陆秀夫(《血海浪花》),清代香港的爱国轿夫(《抬轿的故事》)等等。这些时代不同、处境各异的人物都有血有肉。罗沙即刻画了他们的性格,还透过他们的命运折射出世态民情,并将自己的对事物的爱憎和对世态的臧否自然地寄寓于字里行间。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尤其感人,因此《东方女性》竟印行了七万多册,创造了小叙事诗集发行的最高纪录。
    诗要写的好,很难;小叙事诗要写得好,更难。长期的创作实践让罗沙体会到了“三难”(取材难、抒情难、成诗难),他却迎难而上,在不断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成多篇论文,发表于报刊;1994年编选成《我和叙事诗》出版,受到诗歌界的好评,在2006年增订再版。内行人都知道,小叙事诗难写,关于它的论文就更难写了,因为它是丰富的创作经验、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认真思考的产物。据笔者所知,近二三十年,这类文集只有罗沙这一本问世。读者诸君如果将他的两种文本对照兼读,定会对小叙事诗这种文体获得更深的认识。
他在进行小叙事诗的创作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小抒情诗,而且不乏佳作,备受赞誉的《女儿在悄悄长大》就是其中一首。离休特别是进入老年公寓之后,他将笔锋转移到小抒情诗上来。于小叙事诗一样,他抒情诗的坚持为时、为事而作,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除了抒写山水风物、历史人物,表现亲情、友情、乡情、闲情之外,还抒写了对一些国内外大事的感受,先后出版了《白云青山》、《野笛》、《新韵》等集子。他这类作品的最显著特点是感情诚挚、描绘真切、篇幅短小、语言朴素、用笔自然;有的还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令人读后再三寻味。
    《大傻瓜》是最著名的篇章。这首诗,是因为“有一些年轻人,笑我们是最后一代大傻瓜”而创作的。2006年笔者在《人性的光辉》(《白云青山》的序)一文中特意提到它,并做了简单的评论:“这首结构匀称、节奏鲜明、琅琅上口的作品,是对人生道路的深刻反思。它高度概括了一代‘大傻瓜’的情怀、品格和遭际,‘大傻里饱含着酸甜苦辣的虔诚,不幸中铸就了警世醒世的明镜’,写得很有深度。在激动、悲哀、困惑、觉醒等思绪交集的诗行中,即含蓄着自豪,也流露出自嘲的情味,令人读后不禁搔首叹息,叹息之余又寻思不已。”这一评价,至今我仍认为比较准确,所以抄录下来,供读者参考。欣赏此诗的绝不只是笔者一人。此诗原载《现代人报》。并有金岱的评介《选择:傻的充实或聪明的空虚》。后又在《岭南诗歌》报、《中外诗歌研究》发表,选入《国际华文诗人精品集》,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关注,还获得《岭南诗歌》报的年度优秀作品奖。
    他也真的有点“傻”。在市场经济铺天盖地的今天,他明知不可能从中赚得一分一毫,却花费这么多的时间、精力来编选出版这本沉甸甸的大书,这岂非“傻”事?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的诗歌在大大地丰富了他这位“乐做精神的大富翁”的人生的同时,还真实地展现了大千世界的人生——这笔精神财富被献给社会了。所以,与许许多多同代人相比,他生活得更有意义,是可敬可亲的“大傻瓜”。

                                          2011年10月于广州



                                                       
2012/2/21 17:38:03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587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2808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