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诗梦飞翔◆
——读《憧憬里笑数年轮》的感悟
作者:青 萍
有着文学梦的漫步高塬(张娟娟),近日出版了《憧憬里笑数年轮》一书。坚持业余创作,二十多年来,这本书是漫步高塬的“处女集”;除了诗之外,还选入了她多年来创作的散文诗和记实性散文。勿庸质疑,这些作品和她的诗作是一致的,说真话抒真情。表现得同样是善良真诚的价值取向。
人生若梦、如烟,诗却无处不在……,文学难免偏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视文学梦是偏见之物,诗自然亦是如此。我们这个时代太快了,太物质了,这给诗的存活和提升造成了大障碍。因为诗是需要时间和空间反复沉淀、过滤的,需要不断挤掉水分和杂质予以还原。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这本书是作者在文学梦中和心灵的对话,并为之震撼!在第一辑中作者坦诚地显露了《思念》、《爱》、《命运的三生石》、《哀愁》、《承受》、《渴望》、《我不敢》、《我和你有约》、《你不认识我》、《我在风中放歌》、《爸爸我爱您》、《寻找桃花源》、《地球痛了》、《爱不曾叩门》、《我是彪悍的秋风》、《诗梦飞翔》等心声并庄严的宣告:“我没有/春的温情暖的醉意/我不能/象花儿似的妩媚鸟儿的婉吟/我只能如锯似地拉象剪似地裁/我有的是/击涛的怒吼撼岳的威力/折枯的枝条/扫残的黄叶/呼雪的飘洒唤雨的涤洗/灭夏的焚迹铺春的路基/我是彪悍的秋风哟/我是梅报春晓的先驱。”
第二辑《灵魂涅槃是觉者》展示了作者题材广泛,并发出了对心灵的呼唤:“把云撕破/要一束闪电/把心划伤/只用一个眼神/情感的风暴/海啸也比不上/告别伤怀/让灵魂涅槃/入定极乐——佛也?仙也?/是觉者!”其中《夏》、《秋阳》、《战争》、《火山》、《床》、《大西北》、《风叫着》、《海螺》、《矿泉水》、《荷塘》、《天灾》、《儿童诗三题》等则尤为如此。本书卷首的《思念》则把呼唤推向了极致:如烟的雨/像你的影/不见你的珠线/却牵起了忧烦/似箭的风/若你的回应/不见你的弓/却拉紧了心弦!
在第三辑《在心头点亮希望》中,诗人欢快地抒唱:“春天的梦想/藏在每棵树桠的芽苞里/悄悄地眯着眼/迎第一缕阳光/慢慢展开翅膀/准备在枝头、大地、山川/泼墨挥毫,绘一幅/五彩缤纷的油画/在人们心头点亮希望/微笑着从地间掠过!”诗人通过《那片晴空》、《心曲》、《给玫瑰》、《春之歌》、《阿邦》、《空悬》、《老师,为你骄傲》、《致博士》、《冬的意韵》、《随想》等佳作给予了读者心灵的启迪:“认识了你,便结识了那片晴空。”“知道今生不能超越那片晴空,就在天空里学会编织白云。”(《那片晴空》)“最怕黑夜,大地也在睡眠,唯恐垂下的眼帘把心灵的伤疤划破。拼命咽下太多的眼泪,伤疤却因泪水的滋润,永不结疤。月亮最解人意,只看了一眼就背过脸去,她也不愿回忆;往事压弯了她的腰,抖一抖记忆,她又抬起一张圆圆的脸。”(《心曲》)“拿起时光的针,穿上岁月的线,缝合心灵伤口。”(《随想》)
第四辑《折叠珍藏的记忆》是散文诗和记实性散文,在此作者:让春风把思绪扯开/慢慢折叠/把记忆细细咀嚼/悲伤处微蹙双眉/不一日越几十年/得失宠辱都成为过眼烟云/该珍藏的留于心底/该忘记的付与东风/从过去走出,走出/一个轻松自如的人生……并通过《春雪》、《过年》、《鞭炮缘》、《正月十五》、《二月二》、《打秋千》、《中秋是个团圆节》、《上树记》、《迟到》、《戏校散忆》、《曲艺灵山寺》、《唱歌的女孩》、《随笔小扎》、《假如我有钱》等倩文,将尘封的记忆,娓娓道来……,诚如著名作家桂汉标所言:“这些折叠珍藏的记忆”旧事,尤其有关乡村民俗和童年少年时代的趣事,戏校散忆等,对读者认识民族文化传统和那个时代的真实,有着一定的认识价值。对于作者而言,永远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怀抱深沉的眷恋和乡愁,也是追求灵魂栖息之所的必然组成部分,这是永远不能或缺的”。
读完《憧憬里笑数年轮》后,我心潮难平……愚以为:若以诗歌与艺术终极标准来衡量,此书还在追求的路上,但却是一经阅读,就会铭记在心的优秀作品。虽然其中诗歌大多还处于看上去不错,还处于进一步的探究与追问状态中。作者对艺术本质,对语言质地,对文化意识等的关注与追求尚有差距。然而漫步高塬的诗作毕竟和眼下那些,只是满足于:简单的叙事,粗略地生活回忆,借助于他人经验或文本的拼合,私人事件或于文化无关的小情感的描写,表层的现代毛皮写作、随意的语言游戏;为了诗歌而诗歌的不断自我重复和为迎合社会,编辑或表层社会政治口味等现象的诗歌截然不同。因为这些诗作是从她心里流出的,自然会与那些面对诗歌整体观念的混杂与粗鄙的诗人不同。从作者的写作经历,我们不难看出,诗人本质上是一个流浪人,或者流亡者。她象背着一具行囊一样背着自己的灵魂到处游走,当心灵和想象一同沉睡时,她可能长时间保持缄默,可当她进入文学梦中,并且一旦醒来就会没日没夜地歌唱。
诗歌是与我们现实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有的社会问题也会出现在诗歌江湖中,也势必会反映在诗歌写作者之中。综观诗歌发展史,我们会看到诗歌是由表面和潜流所共同构成的,在表面的熙攘之下,总有一批能够在自己的内心拂去的文化垃圾与尖埃,不断发出心灵光芒的人。因此我衷心地祝愿,命运多桀,曾经生活无序,又备遭病魔折磨的诗人——漫步高塬,早日康复,乘着诗梦飞翔!并象她在该诗、朗然笑语那样:“疼痛,亲爱的/请温柔点/让我能够承受/你深沉的缠绵不离不弃/不绝不休/你竟和我一样/执着/你守着我的身躯/你守着我的灵魂/疼痛,亲爱的/请淡薄点/让我能够化开/你重浊的眷恋/不远不近/如影随形/你竟和我一样痴情/你踩着我的四肢/我乘着梦的翅膀!”与此同时,在阅读和求证时,我还有了一些感悟,借此写出和诗人与读者共勉!
一、诗歌创作,本质上是一种个人心理行为。愿漫步高塬保持自己的个性和心灵的自由,保持女性诗歌,创作的良好状态。不要让自己陷入诗歌表演,诗歌炒作中,不要使诗歌成为行为艺术,不要陷入虚似的诗歌概念。
二、多元是诗歌繁盛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条件,而优秀的诗人都在安静地写作,用不同的表达,感动着读者。
三、写诗的人不一定是一个最优秀的人,但起码应该是一个有品位的和善良的好人。好的诗人应该与这个社会现实部分地脱节,他的诗应该是沉淀之后,而不是即兴的抒情。一个人可以不写诗,但不可以没有诗性。诗歌没有困境,诗歌是内在情感的表达,只要我们没有困境,诗歌就没有困境!
四、肯德尔·巴斯特【美】说:“形式的选择,可以支持或者暗中破坏作品的叙述内容,隐藏或者突出作品的技巧和实质性,强调或者忽略作品与历史的联系,总体来说应引导观赏者对作品的接受效果”愚以为对诗而言也应是这样。
五、有人说:“屈身即是荣耀!”而诗人们都在期待中屈身!期待在屈身文学梦时,被诗歌发现。正因为感到这种期待,我们一些依然在沉毅中前行的诗人,必将会将诗歌创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境地!而事实上诗人只有屈身进入“我们自身存在的倾斜度”中,才能把我们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更彻底的境地。并且如人们所期望那样,给我们汉诗歌带来一种真正的光辉!
正是通过对漫步高塬这本文集的充分阅读和思索,我才更清楚地感到当下一些诗歌通病,在此文集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在《随想》中出现的一些专业术语“气机”等读起来,就让人感到生涩和费解。通过阅读经典,我感到,诗人“经验的生长,以及他们在艺术上的令人不无惊异地进展。这使我们有更充分的理由,对诗歌的未来有更多的期待!也许有人会说:“在读诗时并没有奇迹发生”!但我要说的是“这奇迹”指的并非是那种一再被呼唤的史诗或类似增添物。但它对文学梦的期盼,和它对心灵的呼唤,暨对读者心灵的震撼和感召,却的确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让语言转化为解脱各种困境的无形力量,就足以令人为之惊异!因此我想,还是读诗吧,那些优秀诗歌的本身会把我们带向它所确定的“语言”现实,也带向对这个时代的认知!上述看法,纯属“井蛙”之见,还望,漫步高塬,暨大家批评指正!
2012年3月8日于夜航船
【此文原载“河洛文苑”http://bbs.lyd.com.cn/thread-544831-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