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有感
青春,总是使人怀念;岁月,就像一杯越喝越醇的美酒,年代越远,曾经的味道更令人回味。这部影片的最大特色便是勾起了许多人的上学回忆,那么朴素,那么真实,情节不夸饰紧张,轻松张扬且带点滑稽的影风令观众感觉舒服、难以忘怀。
每个男孩(女孩)在上学时代总会有一个心目中的女神(白马王子),距离或远或近,却充满憧憬。这部影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曾经相爱却最终得不到的爱情,跨越了高中、大学、结婚的年代,一群青春叛逆的高中青年都一直在追求着一个学习优秀、品质清纯善良的女孩沈佳宜,追求的方式多样,却始终得不到女孩的芳心。里面的校园打闹、课堂上搞小动作的情景令人哭笑不得,有男生对女生的无聊耍赖,有男生在女孩面前炫耀篮球技巧,有男生对女生的窃窃私语,也有女生对男生的不妥协、拿笔头戳背、拒绝恋爱的玩扭,这些一个个新鲜活泼的情景跃动在我们的回忆里,那么朴素,却那么动人。忘不了那一群青春男女在沙滩上尽情地玩耍,干净的镜头显示的是稚嫩天真的脸孔,那一群男女在飘风的高台上赤裸着脚丫畅谈梦想,一句句的浪漫幻想令人发笑,又渗透着现实社会环境的残酷,昂扬中带着心酸的感觉回荡在通往大学的联考场景中。
片中主要讲述了一个真心相爱却最终不能在一起的爱情故事。男主角柯景腾不是偶像剧里面的完美男孩,却是一个思想低下、不爱学习还喜欢搞恶作剧的男孩,英俊的外表修饰下本质上是一个幼稚的人。在慢慢地接近沈佳宜时,他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女孩,他因调皮而被老师调坐在沈佳宜的前面,由沈佳宜监管。在沈佳宜的管教下,他越感觉到一股强烈的学习力量,而支配这股力量的便是与沈佳宜更好地相处。两人在摩擦下渐渐相熟,一个傻里傻气带着点担当的男孩与一个清纯善良、乐于助人的女孩在一起学习,一起努力,一起竞争,最终一起考上了大学,渐渐地开始恋爱。可沈佳宜忍受不了柯景腾的幼稚、不成熟,且一直处在一种朦胧不清晰的恋爱状态,两人在一次争吵中分开,最后没有走在一起,男孩还参加了女孩的婚宴。
世上纯洁的爱情令人奋进,暗恋更能鼓舞人心。柯景腾为博得沈佳宜的好感而努力学习,单纯的爱情能滋生许多美好,无论是一句平常的话语或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能产生美妙的感觉。沈佳宜曾对柯景腾说:“人生中很多事都需要用功的”,“像你这么幼稚的人对你一点帮助也没有”,这句话在当时虽是随口说出,却在看完结局想起这句话时令人忽然感觉到一阵身世之感,也许两人走在一起和分开的原因便是柯景腾的幼稚,这是贯彻在两人相爱中的前提,幼稚使两人亲近又最终疏远。但无论怎样说,这不完美的结局虽令人觉得惋惜,却是一种爱情的升华,爱一个人便是爱她(他)的一生,愿她(他)幸福。
看过许多的爱情故事,有琼瑶式的缠绵悱恻的相恋,有西方式的浪漫柔情,有诗经式的摇曳生姿,可片中的爱情却来得调皮活泼又带着点傻气。这种恋爱晶莹剔透,闪透着童真的光芒,又是多么的真实可观,稚气中带着可爱,甜蜜中带着可笑,或许在诠释现今许多的年轻爱情这里能提供答案,现今的爱人是亲切的,无话不谈的,可玩可戏的,也是对方眼中的傻瓜,在现今自由式的恋爱中这种爱情的天真往往能使观众产生共鸣。
片中采用的是自述的叙事方式,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全知的角度由主人公自叙,以参加婚宴开头,最后所有结局统一在婚宴中。这种抒情手法的好处便是能产生悬念,也能更好地理解里面的人和事。一个个个性张扬的人活跃在主人公的口吻里,一个个情节在主人公的口述下顺理成章地铺展开,一个个动人的场面展现出来,伴随着口述者情感的平淡、喜悦、失落、惆怅,观众在里面更多的感觉便是听故事,一个娓娓动人、有着画面的故事。不得不赞赏作者兼导演九把刀真实张扬而又带点搞怪的风格,片中的人无一不是有个性的人,鲜活的人物形象加上搞怪的风格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校园生活,也十分契合处在青春期的青春活力。
一泊明净的时光,容易使人追忆,观看作者的那些年,我们也追忆着自己的那些年,然而毕竟这是“那些年”,我们更应珍惜自己的“这些年”,只有这样才能有自己值得回忆的“那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