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三十梦寻】我和五月诗社
 
【三十梦寻】我和五月诗社
  文 / 林桂珍
                   




                ——写给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和一起走过的朋友

    人生中有许多值得珍藏和回忆的东西,我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在粤北。粤北的一山一水,滋养了我的生命和成长,更给我留下了今生永远快乐的珍藏和精神财富。韶关,是我的故乡。五月诗社,是我永远的爱!
    大概是1985年四、五月份的时间吧,我正在家里画着画,县里文化局的一位老师带着两位从市里来的老师到我家走访,其中一位个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却干脆利落,给人一种精悍能干的感觉。他,就是以后给我许多帮助和扶持的桂汉标老师。记得当时是桂老师留下一句话:今年夏天的笔会让她参加吧。和桂老师的认识就从这里开始。
    转眼就到了夏天,我随县里文化局的老师到韶关报到参加由广东省作协、韶关市文化局、韶关文学会联合举办的林泉笔会。刚到报到处,桂老师给我介绍了一位剪着短头发,身穿短裙子,容貌和声音都很甜美的女孩子:“这是张凌。”就这样,我又认识了后来一直对我很关爱和给予很多帮助的张凌。
    笔会在市郊区一个叫小坑的干部疗养院举行,那里山青水秀,树荫花香,曲廊绕筑倒影依依。因是郊外,周围又没什么建筑物,环境显得格外幽静怡心,是文学创作的好地方。说也巧,我被安排和张凌同间房住。待我们互相简单问过一些礼节性的话题后,张凌亲切地唤我“林妹妹”,我唤她“凌姐”。我兴奋地拿出参加笔会所写的二万多字小说稿要这个温柔甜美的凌姐指教指教,凌姐也很谦虚和客气把她写的诗拿出来给我拜读欣赏。那夜,我们聊了很多,聊到很晚……我们的友情就从那一刻开始,直到现在,依然“君子之交淡如水”,却常心有灵犀,姐妹情深。因我当时是年龄最小的,身体也单薄柔弱,“林妹妹”的称号也由此笔会凌姐的称唤,并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而称唤至今。
    笔会期间,凌姐常穿梭在会场忙这忙那,以致让时任广东省作协常务副主席的韦丘老师(大家都习惯称他为“韦伯”)误以为她是服务员,后来在读到她颇有质量的诗作时对她的诗品和人品大加赞赏,并为其题诗称她为女弟子而成为一段佳话。而我,天生胆小害羞,不善言语,总喜欢躲在角落里或粘着凌姐,只有她陪着我一起,我才不觉孤单胆怯。
     这次笔会,我第一次接触到了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对我这个从山区里来的文学爱好者来说,真是见世面了,受益匪浅。也是这次笔会后,原来喜欢写散文和小说的我开始学习写自由诗。
     同年秋,我从县城到了韶关市一高等学院工作。就这样,我有机会参加了诗社聚会以及诗社众多的其他社会活动。从中,我也在桂老师和诗友们的关心和扶持下,人生的经历和社会阅历也逐渐得到成熟和发展。
     我真正在韶关市生活的日子其实不长,不过就是两年时间。但在这两年时间里,桂老师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是我今生难以忘怀的。他帮助别人从来不因为什么人,只要谁确实需要帮助,他都能伸予援手,从不求回报。也正因为桂老师这样的人格魅力,使五月诗社生命力一直旺盛活跃,诗友们也都因此而十分敬重他。记忆里,我们除了每月两次诗社常规的聚会作品交流外,诗友们常到桂老师窄小的家里坐,和他一起探讨人生、理想还有诗歌。有时还在他家里吃饭吃面,虽然从来没有山珍海味,却比那些佳肴更美味可口,师母的热情好客也是诗友们爱去桂老师家的原因之一。除了去桂老师家,去得比较多的还有诗友杨惠民家里,每次,主人的热情和机智幽默,让整个房子溢满了欢声笑语,意犹未尽不舍离去。记忆里,常参加诗社聚会的有桂老师、杨惠民、赵尧刚、张凌、黄海凤、郑凤英、邓妙容、欧运通、张宗君、吴贻才、周伟、罗瑞玲、冯春华、林才康、陈建桥、刘晓燕、廖开云、赵英俊、赵婧、林少英和我,有些诗友偶尔来来,也有个别的再没参加过诗社活动。记忆里,还有那个温暖的“三味书屋”,那曾是我的栖息地,那里的书香曾陪伴我进入无数个梦乡……。“三味书屋”的老板是诗社老诗员谢志慧,说起和谢志慧认亲戚还真有趣。那是有一次诗社去英德采风,谢志慧作为对诗社有过赞助和诗社一员在此行中,我和他闲聊时,竟意外获知他和我姐夫家原来是近亲,自然而然,我也就随姐夫叫他为“表叔”,那时表叔是“万元户”,属于有钱人。诗友们当时个个都开玩笑争着要认他这个“表叔”,这事成为当时一意外趣话。“表叔”一家人对我很好,我也一直把“表叔”当亲表叔。记忆里的,还有很多很多,韶关十里亭的野炊、黄岗山空军雷达站的联欢、乳源侯公渡的熔岩探险、翁源铁笼笔会、湛江采风之旅、诗的北江、南沙“山海相约”……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我这一生中最美好的印记,每回想起,总有如蜜的感觉……
    记忆的,还有在每次诗社外出活动,因我家不在市里,年龄和身体又是最小和柔弱的,桂老师总是对我最关照,常会说的一句:林妹妹家不在这。平淡的一句话,让我不知感动和温暖了多少回,在心底,默默地。有的时候,桂老师还用命令的口吻要其他诗友帮助和照顾我,让我这个出门在外的“林妹妹”,因为有桂老师和众多诗友的无微不至的及时帮助,我心里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宁与抚慰,让我一直生活在快乐和幸福里。我曾在张凌、黄海凤、邓妙容、郑凤英、陈建桥等诗友们的家里住过、吃过,大家对我的点点关爱,就如一条清澈幽幽小河,一直在我脑海里记忆流淌,滋养我的心灵,教我纯洁善良一如既往,不管我身在何处,不管岁月苍老……
     1987年,在赵婧的帮助下,我来到了深圳,但时常和桂老师、韦伯以及其他诗友们保持通信,收到信件是当时最快乐的事情。韦伯的信除了关爱和鼓励,他的字就如一张张书法,让我久久欣赏爱不释手。至今,还好好珍藏着。桂老师的信有时写得挺长,有几页纸,都在勉励和鞭策我要多读书、多思考人生、多出作品等等,现在回想起,真愧对于桂老师当年的苦口婆心与期望了……
     难忘韦伯每次到深圳,都尽量抽出时间来看望出门在外的赵婧和我,给我们送来长辈如春天般的温暖与关怀;难忘呵,韶关那时常相聚的温馨小屋,那柔柔灯光,就是一首诗,温柔而多情,明亮而执著;难忘呵,那北江的河岸,微风吹拂,一丝丝沁入心底,激起我们青春如浪般的冲动,写下了许多爱的篇章;难忘“三味书屋”的书香、野炊的纸叠帽、雷达兵的英气与羞涩、红土地大海的声音……忘不了,我离开韶关那个凌晨来送我上火车的诗友们;忘不了我在广州住院时,晓燕姐亲手榨的玉米汁、丹宁姐辛苦煲的滋补汤;忘不了……,我一次一次的感动和情不自禁的泪水……
    时光飞逝,一转眼,当年青春充满激情的我们都已或多或少的长了皱纹有了白发。五月诗社,因为有桂老师一直的辛劳坚持耕耘,还有韦伯、何铭源先生给予的莫大支持和帮助,五月诗社不但没有凋零枯萎,而且在社会上还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和奖状,五月诗社的队伍也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超过一百人,还不断有新的“发烧友”加盟。可以说,桂老师是五月诗社的灵魂和核心,没有他的坚持、无私耕耘和凝聚力,五月诗社走不到今天这一步。今年是诗社成立30周年,在这个值得喜庆的日子,作为诗社老的一员,我为诗社能有今天而感到高兴和骄傲,尽管我已经不常写诗,写不出好诗,但我见证了我们五月诗社的发展和壮大,我拥有和经历了五月诗社的当年。 
     远离韶关不能参加诗社的很多活动了,但韶关有我永远的师友,五月诗社永远是我的爱。愿我永远爱的五月诗社蓬勃发展,再上新台阶!
    五月,我的五月,我愿为你欢庆起舞!
2012/5/10 19:13:42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7 篇︱已被阅读过 772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7817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