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五月诗社成立三十周年
韶关五月诗社将于今年五月十六、七号举办诗社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再过一天,就是我的六十岁生日。三十年的“五月”红红火火,成为在国内乃至南洋一带享有广泛影响的名牌诗歌社团之一,而我比她大了一半年龄,却既不著名也无影响,十足的徒增马齿,于是就有感慨与感想。
一九八七年,因为忝为广东作协南雄帽子峰林场读书班成员,我得以与成立已经四五年的五月诗社重要成员桂汉标、罗瑞玲、赵婧、黄海凤、邓妙蓉们相聚相识。还为其中一位诗人的作品写过评论,后来刊登在省作协的一个内部刊物上。虽然事过二十四、五年,在桂汉标的旗帜下,这群缪斯的崇拜者们那种乐于探索、善于探索的精神,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仍不被时间的灰尘所蒙蔽。
文学创作属于个体活动;若干个体活动经由某种方式的组合而成为社团活动、流派活动。过去的“南社”与“山药蛋”创作,就是这些组合的重要的有组织或松散的团体、同仁文学的代表。经过三十年积累和凝聚的“五月诗社现象”,论其本质,更接近前者。因为这个团体里的会员们创作,倘以风格而论,丰姿多彩是其特色。这么一个“特色”,正是它的活力所在;倘如只是属意于风格的纯色营造,很容易为审美时尚的转移而出现盛衰。“五月诗社”所走的路子,无疑是一种明智的科学的选择。
正是靠了这种选择,五月诗社得以越聚越大,“扩散”范围越来越广,社会效益也越来越显著。以诗会友以诗结盟的“模式”,为这个社团“在中华民族诗歌史上已超出了“诗”的内涵,具有提升社会文明的广阔外延”的时代贡献,铺垫一个广阔的平台。这个平台在发挥诗友为“中华文明”共建的作为和意义上,远非划地为牢的区域文联、协会所可比拟。目前,为了加强、促进社会管理的创新,全国正大力扶持社团发展,“五月诗社”或者作为示范、模范、样板一类的典型,得到总结,推广,会是人们预料中事。
唯其以社会文明建设为宗旨,唯其以诗会友为原则,所以五月诗社就有勇气兼收并蓄,所以它就“有容乃大”。不但对内提供百花齐放,对外也不拒听百家齐鸣。所以,叶文福,这位因为一首诗歌曾经落难的真正诗人,他的思想、艺术火花也可借着五月诗社的平台迸发;至于泰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外籍诗人,只要你讴歌的是人类、生命的真谛,是有利灵魂净化、美化的声音,五月诗社的平台也可为其所用。
不以僵化的政治体制、有悖人性的意识形态作茧自缚,这种文化自觉使五月诗社一路走来,三十年间,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默默无闻,到振聋发聩。归纳起来,即拍动文化自觉的双翼高飞。这是我的与她过往而生的感想。如果她愿意接纳的话,这几句话也就当作她的卅周年大庆的贺辞。
(作者是广东粤东文化工程院的著名作家、评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