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十而立:五月诗群现象●
在出现过张九龄、余靖、邵谒、廖燕等历史大诗人的粤北大地,时间进入上世纪新时期八十年代,韶关诗坛注定不会寂寞,时势因缘际合,诗界群贤毕集,自由诗、格律诗、歌词、山歌……诗歌的星星在广东山脊的无污染上空闪耀得分外明亮。其中最为璀璨夺目的即是形成星云般的五月诗社诗群。
五月诗社始终坚持正确导向的现实主义,出人才,出作品,出效益,策划进行了许多的社会公益活动。坚持出版《五月诗笺》,五月诗笺网办的有声有色,成为众多新诗发烧友心灵的重要栖居。其创作成就与影响,构成了上世纪末被大家誉为文艺“粤北现象”的主要内容,影响遍及海内外。她是韶关的当代文化名片之一。
曾经,圈内有人质疑过五月诗人的现代性。在我看来,诗的现代性除了指诗的某些新的表现模式、语言与技巧外,主要的应指诗具有科学民主、人性人文的内涵意识。而后者,在不少五月诗人的创作里是并不缺失的。三十年的诗社时光,在诗集里化为三辑,分别命名为:梦想骚动的八十年代,坚毅挺立的九十年代,走向辽远的崭新世纪。正好是五月诗人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发展同步的精神勾勒写照。五月诗人始终紧扣时代脉搏,踏着生活的节奏,负有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忧国忧民,思索现实问题,描绘新的生活,抒发感触情感,立意积极向上,坚持诗歌的为时而作有为而作,这是诗之现代性的五月诗群诠释罢。
又是诗意盎然的五月,在临近端午的季节里,翻开沉甸甸的诗社三十年诗歌选集《青山豪唱梦寥廓》(广东旅游出版社2011年出版),油然感受五月诗性火般的热情,我又一次体会到诗歌的沁人美丽与无穷魅力。
●二、现实精神:五月诗人风骨●
著名画家李可染一生画山水有八字诀云:“可贵者胆,所要者魂”,我相信真正的诗魂会培育人的正气,引领人生步上正向的道路。五月诗人正是得益于诗社诗魂诗风的熏陶濡染,能脚踏着粤北的大地,执守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坚定的现实主义精神,弘扬当代主流的社会价值观。
诗集里,我最为重视的是五月诗人在崭新世纪里的吟唱,称道他们把个人经验紧密结合时代生活,力争透出精神和责任的有尊严的写作。时值今日市场经济的背景,纯诗歌创作已远离过去“敲门砖”式的直接利益狭隘功利,诗圈存在着所谓“小情小调”的倾向,他们的创作有现实积极的向度,是真正的有感而发,表现了他们最新的诗性审美高度。
作为诗社领袖、领军人物,桂汉标的诗人人格标杆意义是值得称道有目共睹的。我总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说,桂汉标最好的人生作品,就是这三十年红旗不倒的五月诗社。他除了坚持不懈的诗歌创作,还做了大量繁复艰辛的诗社建设工作,做了具体细致的诗歌辅导与评论工作。“诗是一种宗教”,桂汉标是用了毕生来追求。诗如其人,他的诗与语言,有一种令人难忘的金属铮铮的硬度,表达了一种坚强刚毅的生活态度与审美观。他的《遗憾》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无可抉择 偏偏/抑制不住生命的冲动/一丛野菊花 金灿灿/摇亮一片阴晦 // 岁月如淡云 回首/在夹缝中沉醉/永恒的渴望 留下/迷人的疼痛”。诗里透着存在主义的选择色彩,却又是骨子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倔强,最后是痛并快乐着。类似这些犹豫与反思的还有《人性》、《生日调侃》,《是否能与你更亲近》是最新的金刚怒目式,可见几十年不变的肝胆相照。《自信》继续坚毅乐观的主题:“书写吧,痛和快乐与乐/相拥吧,云和雨风与火。/触摸自信,遨游梦里梦外,/朝阳,每一天都有新的喷薄……”。桂汉标常常赋于其诗社诗群一个频率很高的关键词,就是“梦”,有梦,有梦的追求,是幸福的。“自信”,为诗社三十年节点,无意中奠定了一个铿锵有力的基调。
资深五月诗人欧运通的作品凝聚了富有历史沧桑的厚度,他的创作凝重,视野开阔,以诗叙见长,叙写舒放,充满冷静的观察,饱含不动声色的反思。他很像一位邻家大叔,沉着地用诗歌的句子讲古仔,他的长诗富于韵味。《中国农民之命运》一口气写了三代农民的命运轨迹,凸显了城乡矛盾的危机,题材重大,立意深远,语词平淡里透着尖锐,叙说平缓里暗涌波澜。此诗结尾出人意外:“渐渐地他们就知道了所有的城里人/都和他们一样是草们是根们/农民们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并改变着中国”。在我看来,前两句振聋发聩,一语惊醒梦中人,发人深省。后两句如果不是正话反说,就是落入窠臼了。读欧运通的诗,常常获得一种悲情的震撼感。据我所知,因各种原因,一些五月诗人至今仍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生活窘迫艰辛,但也因此保持生活更多的原生态的观察地位与思考立场,写作无体制里常见的奉承迎合矫揉造作的通病,欧运通们为诗歌保留着可贵的民间深喉。
著名瑶族诗人唐德亮是五月诗社的中坚分子,他近期的新诗作,得力于他平时杂文写作的磨砺,愈加深沉尖锐,他的诗作开掘了深入思索的深度。《远远地》意境恢弘,格局奇异,“那是我从前的爱,未来的生命/山一样的沉,云一样的轻/一个人,他的体内装满黑暗/溢出的是鲜血一样的光芒”。《看不见的手》解剖刀式的锋锐逼人,其中“陌生”写道:“那个刚直的工人 失落了炫目的光环/血性渐渐衰微/终沦为弱势群体与不安定分子//一团真实的阴影/陌生得/令我心头发冷 手心冒汗”。这是继承了鲁迅直面残酷现实的传统,挺直脊梁,写出敢性。唐德亮的诗作关注生活世态,贯穿思想的审视,透露着人文的热度与光芒。
诗社大佬之一胡列志的时态讽刺诗,恰如一幅幅语言的漫画,尖酸刻薄的生活流话语里,蕴藉着看透世相抨击时弊的快意。《在别个城市逛街》说道:“期盼有美廉的货色/充斥干瘪的旅行袋/仅有的零钱/买不到售货员假惺惺的微笑”,大众经验被善意调侃。《驳杂的玉兔》则藉生肖勾勒了幅无奈自嘲的自画像,《最新处方》的医患问答令人喷饭:“肺里的杂音真叫人不解/除了城里的喧嚣竟然还有麻将的脆响/血液的流动更是无法把握/地沟油和二锅头正在玩着捉迷藏”,极尽揶揄反讽之能事。
新生代的江永强,得其诗社习传,其稚嫩的习作也敢触及社会现实的阴暗面。如《祖国啊 你冷吗》写道:“祖国和她的子民/不要皇帝的新衣”,他呼唤:“我们就顺着清晨的阳光/给祖国的心多一点温暖//多一点 真”。祖国要什么不要什么,祖国是我们关爱的对象,爱国情结写得率性而不无创意。
●三、诗群生态:五月诗歌风采●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有识之士就提倡要走广阔的现实主义道路,三十年诗路回望,五月诗群的发展轨迹委实是越来越宽阔,艺术探讨空间是越来越宽广。
五月诗作压根就不缺乏当下诗坛热闹所谓的“日常经验”,如前所说,五月诗人基于现实主义的磐石,他们重视对社会的细致观察,体验生活的细腻感受,等待生存境遇的刹那间感悟。此外,五月诗社倡导和鼓励创作的多样性与多元化,一些成员如叶才生、李国荣等,就写了不少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色彩的诗作。生活境遇各异,社会视角不同, 认知体验有别,心理情感多样,带来五月诗人各具个性的诗歌审美风格,构成五月诗群诗作之色彩斑斓,风采绚烂。
作为五月诗社领头人之一的冯春华,他的诗富有知性美,题材丰富,目光敏锐,嗅觉机敏,长于概括,诗风有朗诵诗般的爽直明快,顺然流畅。代表作如九十年代的《粤北现象》等。《重读先生的四封信》可以读成五月诗社的“微诗史”,以四封来信为由头线索,颂扬先生的同时,概述出诗社发展的步履与意义,“诗的旗帜高过五岭/飘扬的/是先生和五月一样火热的诗心”,全诗措辞有力,概括得当,衷情洋溢。新作《天问》写得敦厚充实,饱满有力,“问候平静的河流/脑海中/不羁与屈服不谋而合 / 默记你叛逆者的形象/祠庙与江水交替 / 精神 炫耀在山的尽头”,诗末有豹尾之笔:“我只是将屈子/静静地装在心中/祭祀我的浈江/武江和北江”,诗人因此完成了时间、空间与精神的穿越。
五月资深诗人周伟的新作,更多延续了一种沉稳坚实、刚性厚重的风格,代表作《粤北词典》构思富于匠意,结构组合大气,状写点评到位。组诗由”马坝人、丹霞山、梅关、南华禅寺、张九龄”五节构成,是抒写本土题材的代表作之一。我觉得其中的“马坝人”写得虽最短但却是最好的。全诗写道:“这块残损的颅骨/与我默默相视/遥远了十二万年/我摸摸头/根”。简短的语言与篇幅,却富于审美信息的包孕性,读之令人恍然大悟,继而沉思不已。
咏唱美好永恒的爱情,是五月女诗人们的一个集中的主题,她们以诗为彩练,为爱起舞,咏唱爱情的缠绵与清新、忠贞与永恒。这些爱情已属于无私的情感范畴,是对坚贞爱情的相信与坚守,她们歌唱的爱情,就是人间大爱的象征,就是对人性爱心的信心诚挚表现。
虞永新是这方面的一个代表,步入中年的她所著的最新诗集,仍然都是火热爱情的颂歌。《深刻的爱情诗》不啻是她的爱情宣言,爱情誓言,“无论是清贫的日子/或是沉重的岁月/酌饮你的名字已成一种优雅的陋习/再没有什么可以给予了/当渐行在夕阳的余辉下/我希望能看见你染霜的身影/坚定地向我走来/我伸出的手/也可以真实的触摸到你的温暖……只知道/爱着与爱过/同样永恒”。《激情大草原》里亦写道:“请用眼睛为我点灯/我要向你走去/在夜色里,我要为爱起舞”。有别于那些含蓄隐晦的情歌小调,这是火辣辣的爱情燃烧,通亮着诗人那坦荡无邪性情火烈的情感世界。
黄海凤的新作与前比,视野开阔了,基调也深沉了。《且舞且唱的流云》里,情爱的喻体更为多样更为隐喻,“枫舞”唱到:“这个秋天/一片树叶击穿我的灵魂/不可逆转的风/从身边一闪而过”。“秋思”唱到:“把爱情给我吧/把伤痛也给我吧/那怕是一闪而过的亮,一次透明的笑/都会照耀我的一生”。“雪渚”唱到:“是什么摄住我的魂魄/那封珍藏的信是我唯一的嫁妆”。藉集多种意象,爱情有了新的浪漫认识与现实评价。
瑶族女诗人唐小桃的情诗有充分形象化的意象,如《无尽飞翔》,“世界都睡了/呼吸还醒着/翅膀毫无倦意/我快要飞到你的窗台了/吸着你由远而近的热气/再呼出我的气息/此刻 我感到/与你同命运共呼吸的/温暖/感到我/不再是一只孤鸟”。爱情是飞翔的小鸟,它又飞向远方的爱情,从此不再孤单。语词朴实,更像平凡的世界里的日常爱情渴望,易于唤起小女子们的情感经验。
新生代陈春燕的《我打宋词走过》,另我耳目一新,喜出望外。没想到一个在校大专生,敢于用青春闯进原本特文人气的文字虚拟世界。“沉香错落江南的氤氲水汽/古色辉映阁外的曲觞吴越/我打宋词走过/弄晴的羌笛,泛夜的菱歌……”小诗人敢操弄大题材,能把握住宋词里的关键词,选择宋词里标识性的名作,从中梳理那些典型的意象、意境、形象、意绪,于全宋词中且从容“走过”,这是对宋词美的悟后感应,是对宋词文化的诗意呼应与解码。她的《我被关在谁的竹笛里》,构思奇妙,想象独特,是一首清雅有致的情诗。
篇幅所限,我只是谈了对一些五月诗人的作品的读后感印象,那些作品又主要是《青山豪唱梦寥廓》“崭新世纪”里的新作。五月诗社里才华横溢的诗人和优秀诗作很多,容待另外的篇幅拜读学习罢。
粤北韶关有着大自然赋予的山水形胜,从广东最高峰到世界名山丹霞山,从大峡谷到三江六岸;韶关有着积淀丰厚的人文历史,从马坝文化到珠玑文化,从西京古道到梅关。生长于斯的韶关的诗人,继往开来,可以写出与本土文化相辉映的诗篇。这可能是五月诗群三十年创作的意义所在吧,她昭示我们:诗歌是一种生存,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理想,是一种坚持,坚持下去,诗歌就会达到一种如丹霞山的绚丽,如石坑崆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