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流动的,一代一代、一国一国,都有他的影子。我指的是他的思想。
孔子是被动的,左搬右移、风吹日晒,都有他的影子。我指的是他的雕像。
我排行老二,从小,就有人叫我“孔老二”。那是在斗私批修的年代。那时不知道孔子有那么伟大。被人这样叫着还有点耻辱的愤怒。
长大了,也曾经怀着崇拜瞻仰过孔子的几尊塑像。但我与孔子的时代实在相隔太远,就是可以穿越,我想,我至多也和大众一样习惯性地只能穿越到清朝。所以,看过就看过了,都没留下什么印象。
然,这回却真真切切地感觉不同了,当我站在韶州府学宫前,我突然浮现出肃穆的面容。
学宫又名“韶州孔庙”,是个简单而庄重的建筑。简单是因为现今只保存了一栋大成殿;庄重是因为这儿是历代韶关学子读书的圣殿。
步入殿内,除了墙上挂着的图片和借给孩子们读书的一排排桌椅,偌大的空间里,可以说有点空寂。一点烟熏火烤的味道都没有,说是庙,好像有点名不符实。
大成殿外,是一间酒店和歌舞厅,还有一个停车场。可是,就在殿内靠后墙的一边,猝然伫立着一尊孔子慈颜的行教像。这尊后人臆想的先师雕像,举手投足间都饱含着睿智,令人肃然起敬。他躲于俗世之中,又清净于俗世之外,那么安然。
奇妙的是,殿外四周的大理石围栏,据说无论何时都不需要清洁,千年间一直保持着那份纯净,沾染不了半点的尘灰和脏物。这是否因了圣人的庇护?
孔子曰:“无可无不可。”当我无意中流连于此,内心已获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