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乳源采风去,
那里有南国发达城市的生机,
有西部迷离浪漫的民族风情,
早春百花争艳,盛夏万木葱茏,
金秋百果飘香,寒冬白雪纷飞。
走,到乳源采风去,
那里有古木参天的南岭国家森林公园,
远眺苍劲挺拔的广东蓝松
深吸清新四溢的氧负离子,
即使你是一位超级丹青,
也难以画出迷人的飞瀑流泉。
走,到乳源采风去,
那里有雄奇险峻的大峡谷,
仰望气势磅礴的百米瀑布
细赏婀娜多姿的水边桫椤,
即使你是一位资深发烧友,
也难以将十里画廊定格。
走,到乳源采风去,
那里有神秘古朴的必背瑶寨,
倾听莎妹甜润娇柔的山歌
亲尝淳香扑鼻的瑶家米酒,
即使你是一位爬格高手,
也难以写尽撩人的瑶族风情。
走,到乳源采风去,
那里有风格多样的温泉,
置身舒爽忘我的池中
品味称心如意的小吃,
即使你是一位活跃编导,
也难以自拔理出创作源泉。
走,到乳源采风去,
那里有岁月苍桑的西京古道,
抚摸傲然屹立的石板凉亭
畅想悄然北去的荔枝马帮,
即使你是一位蒙太奇专家,
也难以串接好一骑红尘的碎声。
走,到乳源采风去,
那里有植物黄金红豆杉,
拥抱高大魁伟的树身
品尝晶莹鲜嫩的红果,
即使你是一位音乐王子,
也难以谱写出酸酸甜甜的相思之歌。
走,到乳源采风去,
那里有水中国宝桃花水母,
俯看娇小柔圆的飘渺身影
细究清澈见底的难得水质,
即使你是一位浪漫诗人,
也难以抒发对他们万年求生的赞叹之情。
走,到乳源采风去,
那里有千年古刹云门寺,
细读斑驳完整的南汉碑刻
感悟佛家特有的农禅,
即使你是一位修身高人,
也难以道出云门禅宗的真谛。
走,到乳源采风去……
◆还是那山那水◆
在粤北南岭山脉,有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村前有一条弯弯的小河潺潺流过,四周翠绿的毛竹和那层层的梯田,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那就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在那“史无前例”的年代,红薯与哨声写满了我儿时的记忆。勤劳的父母每天早上刚吃了稀粥拌红薯,便被生产队长急促的哨声唤去出工,经常天黑才回来。我中午放学回来,只好由二哥煮几条红薯和几个芋头,拌着每家都会做的酸菜,就算是一顿午饭。偶尔下到小河抓上几条小鱼煮上一大盆汤,那已经是非常美味的一餐了。因此,总是盼望着快点过年,因为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有机会吃上凭肉票才能买得到的猪肉。爽滑可口的猪肉片,加上喷香的白米饭,一吃起来,非吃得须放松裤带才肯罢休。只有在年三十晚上,才会有机会脱下满是补钉的衣服,穿上积了一年布票才能买得到一套的士林蓝新衫,然后,呼朋唤友出去燃放鞭炮。劳累了一年的父母在这时才知足地和邻居们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边讲着老掉牙的故事,一边吃着炒红薯片、花生和葵瓜子等所谓年货。
后来,我读了书并在外参加了工作,离开了那熟悉的哨声和常吃的红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个冬天,我转乘了几趟拥挤的班车回家过年。刚到家门口,便看到哥嫂们正围在一起一边听录音机播放的流行歌曲,一边学城里人用面粉、花生和白糖等做着“角仔”。母亲还是那样勤快,她拿出早已买好的桔子、苹果、糖果等年货便对我说开了:“这些年,原来生产队的田都分到各家各户了,粮食却不用操心了,现在种的红薯主要是拿来喂猪。今年,我们家又杀了一头大猪,大部分都已经腊好了。你二哥骑单车去买什么‘凤爪’和烧鸭了,我还要去喂一下鸡。你刚回来先坐一阵,你大嫂他们很快就要做好了。”这一晚,一家人在明亮的电灯下,谈着家乡的变化和我在外工作的情况,直到深夜。
新世纪的大年初二,我带上妻子和小孩,冒着寒风,骑着摩托车一路风尘回老家探望亲人。刚到村口,便看到大哥正在从崭新的摩托车上卸着啤酒,他说镇竹器加工厂的人明天要来,他们喜欢喝啤酒。我顺便问他借的是谁的摩托车,他大声笑着对我说:“这是自己刚买不久的。去年我们家种的白毛茶和黑李又大量出产了;镇竹器加工厂生意也不错,我收购了一部分卖给他们,赚了点钱,买辆摩托车,你看还挺方便的。”一进家门,家里人正围着熊熊的火盆看着25寸彩电重播《春节联欢晚会》。他们看见我突然回来,惊奇地对我说:“为什么回来都不事先通知一下,我们也好出去接你们哪?”我笑着说:“谁叫你们一个村都没有一部电话,叫我怎样通知?”戴着眼镜的侄子马上说:“我听说村委会计划今年开通我们村的电话,到时你就可以经常打电话回来和奶奶说话了。”因侄子面临中专毕业,国家又不再包安排工作,所以,这次主要研究的是侄子毕业后的出路问题。
今年大年初四,雨后放晴,阳光灿烂,一家人驾着小车回老家探亲,为了孝敬老人,妻子买了一大堆礼物,因为我们一下拎不了那么多大包小包,所以在半路上我就用手机打电话回去叫家人在村口接我们。刚钻出车门,年迈的母亲便关切地问我:今年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是不是天还没亮就出门了?”已读小学的女儿一把抱着母亲抢着回答说:“奶奶,你不知道哇,现在一路都铺上水泥了,当然快得多了。”这一回,左邻右舍,亲朋戚友,都热情地邀我去作客,共叙乡情。东家出来西家进,酒浓情更浓,一不小心便喝醉了。可我心里想着:醉,高兴!
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些水,望着那一座座水泥钢筋房和那一层层的反季节蔬菜,仿佛生产队长急促的哨声又在耳边响起。可那味已经变了!
◆水的情结◆
小时候听到一个故事,说在古时候有一个地方很穷,穷的原因主要是庄稼收成不好,庄稼收成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缺水。后来,为了种好庄稼不再穷下去,村里的长者们便商议请来有本事的人为他们设坛求天下雨。偶尔一两次还真的下了一点雨,村民们便高兴得死去活来,纷纷掏钱掏物千恩万谢那些“有本事”的人。再后来,每当庄稼需要水的时候,村民们便慷慨地捐钱捐物请来那些“有本事”的人祈求老天施舍雨水,可老天就是那么吝啬,天天求,就是天天不给。到最后,庄稼还是长不好,村民们还是那么穷。因为缺水,种不好庄稼,村民们便一直穷活下去。那个时候,我总是骑在漫步于河边的牛背上,望着四周绿油油的稻田,怎么也弄不明白那个地方为什么会缺水而去花钱请人求雨。
长大后出来参加了工作。有一次,应在乳源的同学之邀,到一个据说很有特色的地方观光。当大班车绕了几十公里坎坷的沙路后,出现在眼前的高山已不再是一片苍翠的树木,而是一片苍白的石头,看不见山涧流水,闻不到鸟语花香。正当我好奇地东张西望时,车外接连出现了几个巨大的圆形大盆,但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些巨盆里竟然象大漏斗一样,一点积水也没有,仿佛置身于月亮上干涸的环形山中。听别人说,这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我们习惯上叫石灰岩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树木难以生长,雨水难以积存,当地农民主要以种旱粮为主,很少种水稻,因为那里十分缺水,很多时候要靠天吃饭,所以是我省排得上号的贫困地区。最后,我们步行到了目的地——一个又大又圆又深的特大陷洞!下面还长着一片小树林,由于长年积不到水,当地人以为这里的水直接通上天去了,样子又象一个大箩筐,所以就形象地叫这个大陷洞为“通天箩”。此时,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强烈地震撼着我的灵魂,山石、雨水、贫困竟是那么亲密的连结体!我终于解开了那个地方因贫困而求雨的疑问。
前段时间,因工作关系,我又去了一趟乳源的石灰岩山区,一个与“穷”字连在一起的地方。雨后天晴,汽车奔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一不留神便到了。只见沿途宽阔的公路两旁的田间地头,冒出了许多的微小的“环形山”,但已不是渗漏的箩筐,而是已装满了水的人工蓄水池。那圆形的蓄水池和那一块块绿油油的反季节蔬菜,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再加上远处一座座洁白的水泥钢筋房,好一幅美丽动人的农村田园风景画!最后,我们又驾车到了那个神秘的“通天箩”边,那里早已开发成了旅游风景区,并冠以了一个好听的旅游名字——“地下森林”。水有了,路通了,风景也美了,此时,我的心情已不再沉重,和众多游人一样,边赞叹边“谋杀”胶卷。当我看见周围的农村因为有了水、通了路而发生了巨大变化时,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脱贫致富的答案。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儿时的记忆已在不经意中渐渐消逝,唯有水的情结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那个地方求雨的故事已离我远去,身边或大或小的人工蓄水池却又从我灵魂深处牵出了一缕缕情丝,帮我编成了一个个美好的甜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