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诗意小说>>九月的雨之百态人生
 
九月的雨之百态人生
  文 / 李惠坤
  



    九月的雨落在开学季,浇湿了炎夏的火辣,清凉的雨点欢快地跳跃着,像是一场新生欢迎会。我伸出手让雨滴打在手上,雨点的清凉让我有一瞬间的恍惚。我忽然想起了那一双在教室好奇张望的眼睛,那明亮的眼睛里的慌张和无措。忽然想起上学路过的那间屋子里的那个我们害怕的傻子。
                    

                     ●哑妹●

    哑妹并不是哑巴。大家之所以叫她哑妹只是因为别人跟她说话,她常常不答应。久而久之,大家都叫她哑妹。
    哑妹家里很穷,父母早年离异,父亲是个瘸子,没有工作,也干不了农活,母亲跟了个有钱人。哑妹和姐弟都跟着父亲生活,一家人只靠领取贫困补助金生活。
    哑妹只比我小一岁。还没上学的时候,她就已经是我们村人人熟知的对象,大家都知道她脏,有人说她一个月才洗一次头,她的头发像枯草,长满虱子。她的衣服穿很久也不换,脏得不得了,有人说她白布也能穿成黑布。村里的大人都不许自己孩子跟她玩,大人们都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你要是跟哑妹玩,她头上虱子会飞到你头上吃光你的头发!”于是孩子们都形成共识,远离哑妹。村里的小孩一起玩游戏的时候,哑妹常常远远地看着,也不敢靠近。那双眼睛里闪烁着羡慕和渴望。哑妹的童年就是在同年人的远离中度过。
    哑妹到了上学的年龄,却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学费,读不起书。她常常跑到我们学校,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她就在我们教室窗外,(村里的小学没有门,好奇地张望着。一下课,有的男生就欺负她,把纸屑或者笔屑扔在她头上,更有一些男生用脚踢她。哑妹不哭,也不还手,在大家都以取笑她为乐的时候,她也傻傻地跟着笑,于是大家笑得更乐了。一次次地被戏弄,羞辱,哑妹还是时不时出现在我们学校,在教室外闪着那双好奇的眼睛。
    过了几年,我离开了那间小学。关于这件小学的记忆,大都停留在教室外常常被人戏弄欺负的哑妹。我曾经也觉得哑妹可怜,看着男生常常欺负她,我也觉得过分。然而我却不敢为她说上一句话,或者以班长的名义阻止他们的玩闹,因为我害怕别人说我装好人,我害怕别人会因为我帮了哑妹而疏离我。所以我选择了沉默。后来每一次看着哑妹被人欺负之后还傻傻地笑,那样的笑总是令我觉得很厌烦,我也开始讨厌她。那时我以为自己也像别人一样讨厌她脏,笨,被打了还傻笑。然而现在,想起那张脏脏的脸上那一抹傻笑,我的心却被刺痛了一下,我终于知道,当年我为什么讨厌她,其实我心里讨厌的只是自己的懦弱,我讨厌她只是她让我看到自己懦弱。因为就在看客的人群中没有站出来为她说一句话。
    后来,实行了九年义务免费的新学期的一天,哑妹在教室窗外,一如既往,有一位好心肠的老师,终于允许她搬一张凳子在教室后面坐着。然而班里的其他同学都嫌她臭,上课的时候有些调皮捣蛋学生以哑妹身上味道难闻为理由,在搞小动作,有的时不时转身挤眉弄眼。下课有的男生更是打骂,哑妹默默地忍受着,即使是年纪比别人大上几岁,也受着欺负,不敢还手。后来有些学生的家长都纷纷向学校反映,留哑妹在教室会影响他们孩子的上课,他们都提出不准哑妹再到学校的要求。后来在学校再也见不到哑妹的身影了。
    哑妹或许只是想看看读书到底是怎样的,自小没有玩伴的她,想看看年龄相仿的人都在做什么。不过,人生对于她是残酷的,几年相仿的经历,大抵是男生的戏弄,嬉笑怒骂,女生趋而避之。于是仅是一墙之隔,就把哑妹的人生与其他孩子隔离开来,哑妹的人生终于在人们的一次次残忍的对待中偏离了轨道,越走越远。
    再一次听到有关哑妹的事的时候,我已经初三了,听妈妈说,哑妹被她爷爷诱奸,用的是10块钱。那时村里又像炸开了锅,议论着这一件事,不过大家讨论的都是,“真的看不出来呀,她爷爷居然是那样的人。”“……”至于哑妹以后怎样,几乎是没有人关心的话题。哑妹就像一个被遗弃的人,在懵懂无知的情况下,做了有违伦理的事。或许在她眼里十块钱很多,可以买很多零食,或许以为只要脱了裤子就能换十块钱,钱来的很容易。
    一年之后,哑妹爸爸因为肝炎去世了。关于十块钱的事也已经被人们淡忘了。哑妹妈妈回来了,听说她回来是把孩子带走,跟有钱人过好生活。后来有人说哑妹妈妈不是跟有钱人,只是在夜店里做妓女。又有人说,哑妹的妈妈回来是带她们姐妹在夜店里做妓女。谣言不断。
    后来我有一次在村里遇到哑妹,她已经不乱不脏了,衣着光鲜艳丽,好像一只毒蝴蝶。
    当年那双明亮的眼睛,在窥探世界的时候,被迷乱了。当时在教室外好奇张望的孩子,受尽冷眼,终于在一次次迷途后,最终被社会抛弃。


                        ●傻子●

    小时候上学常常经过的那条小路有一栋房子,里面住着一个傻子。傻子是李叔的哥哥,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大家都管他叫傻子。傻子跟李叔住在一起,一直都是两个人。印象中李叔家里种了不少花,每逢墟日,李叔总会骑着自行车把花拉到集市去卖,一直如此。
    村里的孩子都知道,下雨天是不能从那条小路走的,大人门都说,每逢下雨,傻子就会发疯,会冲出来抓小孩。于是下雨就是倒霉的日子,我们上学迫不得已要走那一条远的路。
    上学的时候,就形成了习惯,雨天走远路,晴天走近路。后来我问爸爸,为什么不是下雨天我们就不用避着傻子。于是爸爸跟我们说傻子的故事。
    傻子小时候并不傻,反而很聪明。傻子是班上最聪明的学生,学习成绩好,为人热心,大人们都很喜欢他。村里的人都说:“这孩子以后一定会有出息。”
    在傻子读五年级那一年,他和弟弟跟村里的一群孩子一起去水库边玩,因为村子里的小孩从小到大都是在水边玩大的,所以大人们对于孩子去水库玩也不阻止。然而偏偏事故就发生了。傻子的弟弟掉进水里了了,拼命在喊救命。别的孩子哪见过这样的场面,有的吓呆了,年纪小的更是害怕得哭了。傻子却毫不犹豫跳进水里救人。在水中折腾了很久,仅仅读五年级的傻子居然能救起只比他小一岁的弟弟。
    后来,傻子却发起高烧,不久家人就说傻子傻子。那时候农村的老人迷信,有人说阎王要他弟弟的命,他却救了,那只能索他的命,不过算他命大,没有丢掉性命,只是坏了脑子。于是傻子的病染上了神秘的色彩。
    傻子傻了以后,家里的宠爱不再,村里都以怜悯的目光看待他。因为他经常疯疯癫癫,家里人直接把他关在旧屋里,每天只管两餐。李叔从那以后却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顽劣不堪的他,居然从此变得乖巧,主动承担了照顾哥哥的责任。十几年过去了,李叔强硬要求要把傻子接回家里住,那时傻子也不如以往那么疯癫,只是在下雨天疯病还会发作,父母争拗不过,只好同意。
    李叔二十岁那一年,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因为李叔是村子里的好青年,很多人都乐意为他做媒,为他介绍姑娘。大家都说,虽然李叔家不是很富裕,不过李叔肯吃苦,为人有热心,是个好男人。不过出人意料,李叔却放出这样一句话,“以后即使是成家了,也要跟他哥哥一起住。”村子里的人都傻了眼,啥?一起住?跟一个傻子一起住?本来在不富裕的农村,养多一个人已经不容易,不过李叔的事大家都是知道的,保那个哥哥三餐是重情义,相亲的人还说可以接受,不过现在说要跟傻子住在一起,任谁也不愿意。大家都说重情义也不能这样,你只管你哥吃的也算报了当时的恩,为什么要住在一起,那样还会有姑娘跟你吗?李叔却固执地不改变主意。于是李叔的婚事一直无望。
    时间一晃就是四十年。直到现在,李叔一直未娶。有一次村里的人跟李叔聊天说到他至今还是孤独一人,是否对当时的那一句“以后即使是成家了,也要跟他哥哥一起住。”后悔。李叔却不改初衷,他说“小时候听大人说阎王本来要索我的命,哥哥救了我,于是天就罚他变成傻子。那时候我很害怕,我拼命对我哥哥好,因为大人都说忘恩负义的人会遭天谴,我害怕天会把我的命收了。直到我长大了,我知道世间根本没鬼神,哥哥的病只是因为他那次救了我之后生病发烧,把脑子烧坏了。”有人问,“那你为什么还要坚持如此?”李叔说:“做人不能没良心啊,当年哥哥豪不犹豫跳进水,小的时候不懂事,长大了明白哥哥对我的疼爱,怎么说,这恩又怎是只给三餐就报得了?”听完这话,大家都静了。
    后来大家对此再也没说过一句话。
    如今,傻子跟李叔还是那条小路边,两个人,一直,不离不弃。李叔还是每天弄一些花,拿到集市去卖。三十年一如既往。
     有天刚巧我回了家,爸爸来接我的时候,看见李叔拿着他那些花去集市卖。爸爸说:“老李又去卖花”我看着那骑着自行车上斜坡的背影。那艳丽的花灼痛了我的眼,我记得第一次看见李叔去卖花的时候,那花,就像现在这几盆,又好像,每一次,都是这几盆。花没变,只是人沧桑了。
    谁说花易老?谁说情易转移?李叔用一生只为报当年哥哥的救命之恩。
    九月的雨,烟雨飘摇,雨落无声。那在人生迷途的女孩,那因救人而变成傻子的人,从那一刻的改变起,人生是摇摆若浮萍,还是牢不转移?



2012/9/9 7:16:25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555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2454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