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古城,又名江陵城,位于湖北省境内,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养育了光辉灿烂的荆楚文化。曲江,现为广东省韶关市的一个辖区,荆州城内何以有座曲江楼呢?其来历还得从张九龄说起。
张九龄(公元678年――740年),又名博物,字子寿,谥文献。唐朝韶州曲江(今韶关)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宰相的岭南人,有“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的美称。他一生三度入朝,在朝廷前后任职20余年,历任左拾遗、左补阙、中书舍人、秘书少监、中书令等职,“开元之治”凝结着张九龄的不朽功绩。在位期间,张九龄为政清廉、刚直不阿、敢于犯颜直谏,竭力匡扶社稷,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积极推行务实而有远见的改革,为巩固“开元盛世”以及防止唐朝由盛转衰和暴政局面的出现等作出了相当重要的历史贡献。后世称誉张九龄的历史功绩、刚直气节以及政治远见为“曲江风度”,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
张九龄不仅是一位审时度势、锐意改革的政治家,还是继张说之后的一代文宗,首倡唐诗中山水田园诗派,是唐诗由初唐进入盛唐的桥梁与标志,留下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千古佳句,《感遇》诗更是唐诗三百首的开篇。据《新唐书》记载,九龄七岁知属文,擢进士,始调校书郎,以道侔伊吕科为左拾遗,进中书舍人,出为冀州刺史。以母不肯去乡里,表换洪州都督,徙桂州兼岭南按察选补使。以张说荐,为集贤院学士,俄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为李林甫所忮,改尚书右丞相,罢政事,贬荆州长史,请归还展墓。卒谥文献。九龄风度酝藉,在相位,有謇谔匪躬之诚,以直道黜,不戚戚婴望,惟文史自娱。尝识安禄山必反,请诛,不许。后明皇在蜀思其言,遣使致祭,恤其家。集二十卷,今编诗三卷。
话说唐玄宗在张说、姚崇、张九龄等几位贤相的辅佐下,做了二十多年的平安皇帝,创下了“开元盛世”,有些飘飘然了,打算提拔李林甫为宰相,张九龄正直贤明,敢于谏言。于是,九龄对玄宗说,“宰相系国家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新唐书》)唐玄宗没有采纳张九龄的意见。李林甫任宰相后,排挤忠良,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九龄被罢尚书右丞相,翌年,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离朝不久,安禄山起兵反唐,唐玄宗避难西蜀时念道:“蜀道铃声,此际念公真晚矣;曲江风度,他年卜相孰如之。”《新唐书》亦言:“罢张九龄,相李林甫,则治乱固已分矣。”可见,如果张九龄的建议被唐玄宗接受,唐朝的历史将被重写。
九龄遭谗贬谪后的心情和高风亮节,我们通过他的《感遇》诗可以体会到:“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在荆州任职其间,他喜欢登上南门城楼凭阑远眺,“闭阁幸无事,登城聊永日,云雾千里开,洲渚万形出。淡淡澄江漫,飞飞度鸟疾,邑人半舻舰,荆树多枫桔,感时别亦屡,凭眺情非一”。读着这样的诗句,一千多年前这位伟大的政治家、诗人的伤感而又无奈、不甘的心情跃入我的脑海。
当时的江陵知府张轼跟九龄是至交,因九龄被世人尊称“张曲江”,遂将南门城楼命名为“曲江楼”。
如今,古城内尚保存着曲江楼遗址。站在这里,近处,旖旎的护城河象一条玉带环抱古城,极目远眺,辽阔的江汉平原一直延伸到天边,依然可以看到当年张九龄笔下“云雾千里开”的景观。抚今追昔,突然间想起张九龄的一句诗:“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原载《韶关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