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欣赏音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坐在家里,就可以欣赏到或古典、或流行、或高雅、或通俗的各种音乐,加之以环绕效果、超重低音等技术,真是物尽其用、音尽其美。因此出现了一个群体曰“音响发烧友”。
我楼下住着这么一位“音响发烧友”,据说花大价钱买了一套高级音响,此君经常将音量调到很大,估计有90分贝,至于唱什么,我从没有听清楚过,只是觉得阵阵闷雷从脚底发出,整幢楼随之震动。
这里,我们就不能不思考一下音乐跟音响的关系了。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以乐侑食”的记载,“乐”是古代“六艺”之一,在国家的大型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至于音乐能治病、能使奶牛多产奶、能使蔬菜增产量、能使胎儿更聪明等等,不一而足,权且信之吧。
不过,音乐的确有一种神奇的功效,尽管我对音乐是外行,但在闲暇时,疲惫时,我静下来,很自然地把手指伸向那台收录机的放音键,虽然后来被组合音响取代了,但那些美妙的音乐总会在不经意间回响在耳畔。静静的空间里,溢出舒伯特优美的小夜曲,还有约翰.斯特劳斯流畅的圆舞曲,以及那凄婉哀怨的民乐、回肠荡气的萨克斯音乐等等,无不将我带进一个广阔而美妙的境界,使身心如此熨贴,如此宁静。
音乐是一种心灵的形式,君不见,贝多芬耳聋后照样作曲,名垂千古的《第九交响曲》就是其一。
不错,好的音响能逼真地再现音乐演奏的细节,坐在跟前,能感觉出每种乐器的位置,达到音乐厅的效果。
如此看来,音响是音乐的载体,它将作曲家伟大的思想、指挥家高超的艺术、演奏家精湛的技艺、乐队恢宏的气势再现到我们面前,使我们与音乐有一个心灵对话的机会,所以,音响是音乐的一种物质形式,而音乐则是一种精神的、内在的因素,它们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如果一套高级音响放些乱七八糟的“音乐”,无异于一个衣冠楚楚的人满口粗话。
说到底,音响作为一种家用电器,同冰箱、洗衣机一样,但又有所区别,前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音乐也算一种精神粮食嘛,后者则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需要,“音响发烧”说明人们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没有忘记用音乐来陶冶情操、丰富业余生活,倒是让人欣慰。
问题是,眼下有些音像制品,粗制滥造呈泛滥之势,那么多的“歌星”,你方唱罢我登场,还动不动称“王”称“霸”,而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有几首?这些东西灌进音像制品,难免会良莠不分,使人误食,闹不好会消化不良。几千年前,《乐记》就郑重提出“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请诸君开阔“耳”界,提高鉴别能力。
而就在“天王”们大闹天宫、不可开交的时候,寒冷的北国,代表中国严肃音乐最高层次的中央乐团却“沦落”到要人“救济”的境地,这不能不说是文化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