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秦皇宫赋
 
秦皇宫赋
  文 / 王引柱
    约两年前,在市区繁华路段,耸起一座高楼,上面赫然三个巨大的篆字,名曰“秦皇宫”。一到晚上,门殿上的霓虹灯五彩缤纷、变幻多姿,给城市的夜景增色不少。
单单看“秦皇宫”这三个字,很容易让人想起历史里记载的酒池肉林、歌舞笙箫的浮华,一时间,在市民中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
    改革开放以来,先富裕起来的人们手头有了钞票,自然带动了第三产业,不过,话说回来,吃饱了,穿好了,忙碌之余,唱唱歌跳跳舞之类的,本是很自然的事,可是,光这霸气十足的名字,就令许多人望而却步。
    古人云“富不思文必思邪”,一个人物质生活富足了,必然也就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这早在六十多年前马斯洛就已经作了详尽的论述。同样,一个国家经济富强了(何况还算不上),就要发展文化事业,引导人们过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
    但是,决不是靠几个卡拉OK厅、歌舞厅就能办好文化事业的,人们需要健康的、全面的精神粮食。你看,书店、图书馆在七彩的商业街中显得是那样寒碜,那样捉襟见肘,这个“粮店”都没办好,却一个劲办什么“皇宫”、夜总会等,人们有什么理由不患上精神上的“营养不良”症呢?
    关山月先生早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在“米袋子”、“菜篮子”工程之外,还要加个“脑袋瓜子”工程。
    看到那些充满暴力、低俗的电影海报高悬在城市的霓虹灯下,还有差不多的枕头加拳头的内容充斥在书摊上、网吧里,看到一脸稚气的孩子们流连的身影,我想,真正需要“文化扶贫”的并非农村,恰恰是这里。
    “秦皇宫”那三个巨大的金色篆字终于被拆了下来,完成了他短暂的使命,还有另一家曾经红极一时的夜总会也摘下了它灿烂的招牌。
    本来如此。
2009/8/21 1:04:12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2 篇︱已被阅读过 527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5516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