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菁菁校园>>花儿依然这样红——2004届七班学生侧记
 
花儿依然这样红——2004届七班学生侧记
  文 / 遥桥
                                                                  
            


                        ◆子颜之母◆
           
  子颜姓周,圆圆的娃娃脸,笑眯眯的模样非常可爱。学习上,子颜发展均衡,数学、英语尤其强劲。更兼特长突出,入学没多久,就有老师评价道:计算机水平相当于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三年级以上。他一手创建了学校校园网之学生网站,平时各班或办公室的电脑出了问题,大家也喜欢找他来解决。为人家长者,有子如此,该何等的欣慰和省心,夫复何求!子颜的母亲却是我见过的最为孩子操心的家长。
  子颜的母亲是科班出身的医生,温婉尔雅,让人想起邓丽君。在督促孩子学习上,她毫不手软。子颜的语文成绩并不低,只是不如数学、英语拔尖。子颜的母亲不仅经常与我磋商解决的办法,还亲力亲为地付诸行动。寒假归来,子颜交给我一本自己编写成册的《澳洲游记》;暑假归来,子颜交给我一本自己编写成册的《上海游记》。他的母亲不仅是这两本游记的策划者、督察者,还是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参谋者。
  为了防止子颜在电脑上过度投入,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子颜的母亲对他使用电脑实行了限制。元旦放假归来,子颜写了一篇题为《元旦的五天是“完蛋”的五天》的生活杂记。
  “本想五天中,妈妈一定会有几天要去上班,结果,我很失望——她请了五天的假!第一天,妈妈便拿起一本地理的练习册,来考我的地理。从开学到现在,我从未主动碰过地理,被她问得一头雾水,她陪我复习两天(包括夜晚),才把地理从头到尾背了下了。
  “政治她还放得比较松,让我自己背了一个上午。她还找了一些物理题,没被难道,我才松了一口气。
  “五天中,我曾试着在字里行间插入一些婉转的语言,告诉她我想碰电脑,但她要么听不见,要么就是拒绝或只能上网找十六大的时事政治。
  “每天都是清茶淡饭,中午也不许多睡。这五天都快把我累垮了……”
  为了给子颜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子颜的母亲还在学校附近买了一套房子,让子颜改为走读。据说,子颜考入华附高中后,她把这套房子卖了,又在华附附近买了一套房子。
  在对子颜的教育上,我与她的母亲是有分歧的。我觉得子颜在电脑上的发展已可以提前进入创造的阶段,不必这样按部就班地接受现行教育,这方面不是没有先例的。子颜的母亲则执著于考前几名,考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我以为这样的设计对一般学生是适用的,对子颜则是一种扼制,毕竟一个人的创造力才是最可贵的。子颜的父亲也是科班出身的建筑师,以他的家境,完全不必惧怕那些出于温饱考虑的俗套,完全可以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由着他的兴趣去发展,何况他本质上是个正直善良的孩子。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应该致力于发展他的兴趣,为开拓他的创造潜力铺路搭桥,提供环境。
  我深深地理解子颜母亲的想法。“正确的未必是成功的,美好的未必是被需要的”,我尽力配合她,毕竟,子颜是她的孩子啊!但愿子颜在无尽的考试中,子颜的创造力依然鲜活如初。
  送走子颜两年后,传来他通过美国多所大学考试并获得奖学金的喜讯。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子颜的母亲,此刻的她一定很有成就感吧,心中溢满幸福吧。子颜曾在作文《我的梦想》中写道,他的梦想是去美国硅谷工作,事业有成后,把父母也接去,娶一个鬼妹,生两个混血儿。看来,子颜正走在自己的梦想之路上,子颜的母亲也遂了心愿,天时、地利、人和,羡煞人也!
   
             ◆甄乐之正◆

  甄乐是个很特别的同学,他的特别既令人尊敬又让人担心。为了更加立体地说明这一点,我选录了班级同学对甄乐的思考和甄乐自己的内心独白。

思考一:《他以“认真”为魂》(娄一弘、徐铭坚、曾泳甄)

  甄乐是一个很特别的同学。表面上,他孤言寡语,性格内向,行动上给人一种动作迟缓、反应迟钝的感觉,实际上,他一直显现出近乎完人的形象。课堂上,他积极发言,有主见,不人云亦云;唱歌、朗诵等比赛有他的身影;常常考出令人意外的好成绩;是班里为数不多的字写得好的人之一;待人友善……最特别的是,他做什么事都认真的精神简直让人叹为观止。不仅语、数、英老师,就连图、音、体的老师对他的认真也赞不绝口。
  甄乐的认真可以追溯到军训时。当时站在他身边的同学回忆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军训的热情与认真都有减无增。惟有甄乐,训练时每一步都走得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好像不知道“累”字怎么写似的。
  学校生活正式开始后,甄乐担任了舍长。他的认真注定他是一位负责的舍长。在内务值日方面,他以身作则;在管理方面,他不因友情迁就同学。他会不厌其烦的督促大家不要在休息时间讲话、听收音机或看书。在甄乐的带领下,他们宿舍先后九次获得了“文明宿舍”称号,这在我们班是绝无仅有的,在全校也是不多见的。
 “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在许多同学那里可能只是一句口号,在甄乐那里却是不折不扣的行动。每天做完操,经常可以见到这样一个场面:甄乐拾起操场的废纸、饮料瓶等,丢进垃圾桶。
  甄乐对学习的态度更是无可挑剔:认真、刻苦、勤奋全都齐了。甄乐写作业的速度较慢,在小学不住校的时候,可以用更多的晚间时间来弥补,现在晚自习只有两节课,他就利用上午或下午放学后的活动时间。有时作业比较多,他甚至不吃饭,以此弥补速度的不足。
  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宿舍,无论是课后还是课间,你会常看见甄乐捧读英语课本的身影。有几回,甄乐忘了带宿舍钥匙,就翻开英语书,借着走廊的灯光一边读一边等其他宿友回来……正是如此,他的英语成绩由入学时的31分,一跃到期末考试的81分,用英语老师的话来说,他“脱贫致富”了。最近,他在数学“希望杯”初赛中,名列全班第一,获得一等奖。
  数学老师说:甄乐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每当别人在课后问老师问题时,他都会走过来静静地听。不管外界条件是好是坏,他都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
  难怪他进步这么快!

思考二:《楷模的反作用》(杨穗婷)

  有道是:物极必反。在班上的一大堆同学中,总有几位同学在某一方面成为我们的楷模。我们班的甄乐同学,以其正直、诚实,受到许多老师同学的好评。许多男同学便凡事以他为例。
  例如,有同学说某个作业未布置,老师说:“真的吗?我记得好像布置了。”这时,大家就会用焦急的目光望着甄乐,甄乐如果说:“是没布置。”大家便放心肯定地说:“甄乐都说没有,那肯定是没有了。”言外之意,老师可以不相信我们,但你应该相信甄乐。没办法,怪只怪甄乐为人太诚实。老师们对他的回答不会有所怀疑。
  又如甄乐的日记离要交的那天还差几篇没写,多少也欠了一些没写的同学闻之大喜:“啊,连甄乐都没写完,那我可以慢慢写了!”有人比甄乐多写了一两篇,就会异常兴奋,对着甄乐说:“太好了!我比你还多写了╳篇!”那神情,就好像他取得了比甄乐还好的成绩似的。
  唉,看来甄乐的一举一动似乎能牵动某些同学的进取心、自觉心乃至心情。
  假如有一天,甄乐要离开我们班,是否会有同学说:“甄乐都走了,我也不学习了!”呢?

甄乐的内心独白:《选择人生》

  记得曾经当过半个学期零七周的舍长,那是个很易得罪人的职务,而我也倔犟地尽了职责。
  前面的半个学期,我们宿舍获得了四次“文明宿舍”的锦旗,后七周则获得了五次。舍长我也算是取得了一点成绩。可是,我付出了更多的代价——友谊。
  在我管理下,睡觉时间讲话和洗衣服都是违规的,是会遭到严厉责备的,而在别的宿舍则不会。于是,舍友们恨死我了,对我冷嘲热讽,并称我的管理是“乐的暴政”。我并不在意,不论他们理不理解,我只是知道我要真正对得起我的职责。我制定了宿规,言明违规要接受扣分的惩罚,又让老师过目并签了字。我希望能在一两个星期之内使他们习惯化,自觉化,让这些规矩最终退休。
  这之后的第二个星期,一个舍友对我说,他已经向老师投诉这件事,老师表示不知道我要扣分,并愿意在学期末给被这样扣分的人还原分数。这表示如果不是他的转述有误,就是这些规矩已经“出师未捷身先死”。一种感觉海浪般涌上心头,不是失望,也不是埋怨,而是累,入骨的累,仿佛我已经当了百万年的舍长。当天我就向老师辞职了。后来一个舍友带着点尖酸的语气对我说:“因为你的‘暴政’,老师已经将你撤职了!”我有些想笑,没有哀怨,没有不平,也许还颇有收获地,我完成了舍长得工作。
  我不当舍长并不是意味着我对我管理方法的否定和对原则的放弃。反而,也许因为我内心的倔强,我更加坚定,我会像我当舍长一样处理我人生的大多数事情。也许我的人生能比大多数人好一些,能给人们留下一些益处;也许我的人生只能一败涂地,但在快乐中度过;也许完全不如所愿,只是我想得太美……

  甄乐的正直、认真令人尊敬,甄乐对原则的固执令人担忧。他坚持原则时,即使面对老师也不含糊。某些同学口语训练时不认真,我把甄乐拒绝别人打扰的举动误作违纪,一并批评了。他坚持说他没错,我急着讲课,没给他时间辩解。一下课,他就“逼”到我面前申诉他没错,申诉到泪流满面,申诉到我承认批评错了为止。
  从政治教化的角度来看,他对原则的固执没错,但我却常为此担心,因为这样的固执极可能让他成为孤家寡人,尤其是将来到了社会上,可能会被视为异类,他的心该承受怎样的压力和折磨?他会对人生失望,绝望吗?会因此而做出极端的反应吗?我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医大毕业生因看不惯医院的黑幕而自杀。
  我又不能因为这个担心而劝他放弃原则。有位教育专家说过(大意),不能因为我们的教育理想不合现实社会就放弃,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为了改造现实社会,而不是为了适应现实社会。我赞同这个观点,但,还是那句话:“正确的未必是成功的,美好的未必是被需要的”啊!
   
             ◆许玮之梦◆

  许玮是初二转来的插班生。从外形看,他更像高中生。上课懒洋洋的,看我的眼神很不友好,有抵触,有玩世不恭。无论我的课上得怎样有趣,别人开心地一塌糊涂,他始终不为所动。作业也是敷衍了事。我心里挺不舒服,但还是极力避免跟他发生正面冲突。这样不闻不问、不尴不尬地过了一个学期。
  寒假时,我整理一次没来得及批改的作文,意外地在玮的作文中发现了他的梦想:“让全世界各阶级的人,无分贵贱,不论贫富,都能欣赏到优美的音乐。让人们知道,钱不是世上的唯一;让人们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文章没什么文采,但每一句话都透着真情实感,他是认真的。教育的方法千种万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情况更普遍。我十分后悔没有及时处理这次作文。错过了一个与他沟通的契机,也许正是开启他心扉的那把钥匙呢!
  尽管有时过境迁的顾虑,我还是不想放弃。开学不久的一个晚自习,我把他叫到办公室。
  他懒洋洋地坐在我面前,目光依然玩世不恭。
  “首先跟你说声对不起。我放假才看到你这篇作文。你写得很认真,梦想也很好,我想跟你谈谈这篇文章。”
  他一点也没有高兴的样子,甚至有些不耐烦地打断我:“那时上个学期的事,我现在已经没有梦想了。”
  他生硬的口气一下把握噎住了。沉默了片刻,我说:“我今晚找你就是谈你的梦想,既然你的梦想没有了,我也无话可说了,你回去吧。”
  他愣了一下,什么也没说就起身走了。
  一个星期后,我带他们去江边公园观察景物,为说明文写作做准备。在回去的路上,他忽然走到我身边,很兴奋地说:“老师,我又有梦想了。”
  他的话以及他神采飞扬的笑容让我惊愕不已。
  “我要出国去学习,搞英语。我妈说,要为我存钱呢。”
  他身上高中生的味道不见了,到底还是初中生啊!
  我们之间的隔膜就这样在我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消释了。我的开心无以言喻,我庆幸自己那次迟到的谈话。
  他上语文课专注了很多,在答问的环节上也主动配合我。
  就像眼看着亲手播下的种子破土而出,耕耘有了回报,苦就变成了甜。
  可是没多久,我们又起了冲突。
  冲突的具体过程我已不太记得了,好像是因为他没按要求背书,我处罚了他。我并不是针对他,只不过是照章办事。我当众宣布处罚时,已经发现他的眼神有抵触,心里也隐约闪过一丝不安:还没来得及对他学习态度的转变给予肯定,就处罚他,岂不是前功尽弃?话已出口,覆水难收。
  下课后,我越想越觉得走了一步臭棋,悔得饭都没心思死。还能挽回吗?我心里没底。
  办公桌上有一封信。展开一看,满纸英文,落款是许玮。
  我让英语老师翻译了一遍,大意是说,你不是个懂行的老师,由于你的处罚把我刚激起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消灭了。我再也不喜欢语文课了。
  看着这封信,我心里充满了感激。感激我遇到的是一个敢于、善于跟老师交流沟通的学生,让我有台阶可下,有机会自然地更正失误。我遇到的把想法压在心底而误会老师的学生太多了。
  晚自习后,我诚恳地向他道歉并赞扬的坦率、他的英文,耐心地讲背古文的重要……熄灯铃响了,怕他跟生活老师说不清晚归的原因,我把他送到宿舍楼前。
  “老师,再见。”他的眼神充满信任,语气透着亲近,非常地可爱。
  能如愿以偿地化解矛盾,我已非常满足,没想到他的心灵之锁也应声而开:他把那一周的生活杂记变成了倾诉。他告诉我一个秘密,关于他转学的原因,一场不小的风波,跟老师闹翻了,跟父母也陷入僵局,带着满腹的苦恼和困惑来到我们学校。“现在好了,我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跟父母的关系也和好了,这里的老师同学也很好……”
  从此,他好像变了一个人,活泼好动,神采飞扬。路遇的时候,即使距离很近,他也要用高八度的声音喊一句:“老师好!”即使距离很远,他也要连喊带跑地追上来说一句:“老师好!”体锻时间,还邀我去踢毽球。
  他对语文并没有什么兴趣,为着我对他的欣赏,还是努力了一阵子。大概是努力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汇报,他很灰心,假借千里马与伯乐的典故写了一篇文章,委婉地道出了失落的心境。
  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告诉他,我欣赏他什么,我的欣赏不会因为他的语文学得不好而改变。
  我不知道,我的欣赏究竟能给予他多大的力量。我知道,他在离开我的视线之前,投向我的目光一直是信任的;在中考中,语文成绩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他的成长让我的精神愉悦而富足!
   
             ◆锦标之言◆

  在七班举行的“班级之最”评选活动中,锦标同学获得了一个很特别的称号:最像大学生的同学。由此,你可以推断,他长得有些少年老成。正是,锦标个头不高,沉默寡言,对什么事都一笑置之。他是不说则已,一说就惊人那类。
  学校举行广播操比赛,我率领他们正在操练,锦标忽然举手。什么事?上厕所。我手一挥,去吧。他没有走向厕所,反而走到我面前:可是,没有纸。
  我很吃惊,教了十几年书,第一有学生而且是男学生向我要厕纸。这从人情看有些不雅的要求被他说得那么自然,我又觉得他很阳光。
  出于让学生健康成长的考虑,我差不多给每个新接手的班级讲过这个故事。不过,我好像讲得很失败,因为有的学生把老师给他提供厕纸当成了理所应当。
  一个晚自习,我走进办公室,看见锦标和他的母亲站在新班主任的桌前。锦标叫了一声“老师好。”他的母亲大概因久未谋面,没认出我,也就没有反应。这时,我听到锦标说:“这是语文老师。”他的母亲立刻用典型的广东普通话费力地向我致歉。我又听到锦标说道:“她会讲白话(广州话的俗称)。”
  我非常感动,别小看这两句话,对老师的尊敬,对母亲的体贴,全都不经意地融会其中,生活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孩子肯定不多。及时地说出这两句话,说明锦标很机智,也说明锦标的寡言不是不会说,还体现了锦标对细节的敏感,——一个重视细节的人一定不是无趣枯燥的人。
  有一句很流行的话:细节决定胜负。每当上课涉及细节,我都会忍不住以锦标的这两句话为例。举例的课堂效果很好,有没有深远影响,暂时不知道。
   
           ◆穗婷之求◆

  有的学生如凭风而来的种子,不经意落在你的土地上,你并没有刻意地浇灌、修理,他们就长成了一棵大树,为你奉上一片绿荫;或者开出一片美丽的花朵,驱散你心中的晦暗。
  杨穗婷就是这样一颗种子。她安静又不失热情。我教了一年后才发现这一点。在离开班主任的岗位时,我出于私心把她换成了语文科代表。
  有一段时间,我很心烦,细心的穗婷发现了,就在“生活杂记”中写了一封信安慰我:
  “老师,对不起,因为我有一个奢求,希望您在下晚自习以后再多坐几分钟,可以吗?您只要在这几分钟时闭闭眼,养养神就好了,不用很久的。自从我做了语文科代表以后,每天都以最快的速度收齐作业,登记好,冲到办公室,不是为了早点回宿舍休息,而是希望在您离开之前说一声‘明天见’。可每次我捧着一堆作业走到您桌前,就只能看到椅背上那件绿色的上衣,那一刻,我的心情真是非常失落,非常失落。有一次,我以为您在我们学习的时候就走了,可是当抱着作业踏入办公室时,惊奇地发现您还没走。我高兴地对您说了声‘老师再见’,感动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有首模仿的诗送给您:
       时间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秒钟,
   总是抓紧着——抓紧着,
   积累成一分又一分钟,
   走到您的桌前。
   
   有时被同学缠身,
   有时因为作业弄得很晚,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抓紧着,
   总希望有一刻钟能看见您。
   
   老师倘若您梦中听到一阵
   很急的脚步声,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那时敬爱您的学生发出的,
   分分秒秒,求它带我来到您跟前。
   
  老师,希望您在之后的每一天都能过得很好。”
   
    当某样东西比预期要好的时候,美国人喜欢说它是一件礼物——a  gift  。我很希望有机会对穗婷说:you  are  a   gift 。


   

   
2013/3/10 11:42:03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3 篇︱已被阅读过 767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9765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