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实有一道墙,立在我与梦想之间,隔绝我人生的阳光。那么,我便努力为梦想开一扇窗,让阳光照亮我的梦想。
——楔子
● 荒 芜 ●
哑妹并不是哑巴。小时候,别人跟她说话,她常常不答应。日子久了,大家都叫她哑妹。
哑妹的家庭日子本来过得还算殷实。但因为一次意外,她父亲成了瘸子,不仅丢了工作,甚至连农活都干不了。甚至整一家子就靠母亲一个人维持生计。后来,哑妹的母亲跟了一个有钱人走了,听说是去过好日子。哑妹家里的几亩地,从此荒芜。一家人靠领取贫困补助金生活。那一年,哑妹四岁。
哑妹曾说,她的人生荒芜第一次的出现是在她四岁的时候,一场意外的不期而至,使她人生的轨道变得与大多数人的都不同了。从此,人生就像那几亩稻田,要么因杂草丛生而荒芜,要么努力耕耘,直到春华秋实。
● 杂 草 ●
那次意外之后,直到七岁之前,哑妹的存在有如一根杂草。
哑妹再一次出现在人们视线时,脏,乱成了她的代名词,尤其是她的头发,像秋天的杂草一般,枯黄,脏,乱,还有,虱子。一个四五岁的小孩,没有母亲的照顾,又因为父亲生活不便而照顾不周,谁也不能指望她有多干净。那时候,大人们都跟自家的孩子说,“不要跟哑妹玩,她头发长的虱子,小心会飞到你头上。” 于是孩子们从小培养“远离哑妹”的意识根深蒂固,即便后来哑妹学会自理,学会打理自己的头发,学会把自己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那时候,村里的小孩聚在一起玩游戏时,哑妹只是常常站在远处看着,即便她渴望能加入同龄人的圈子,但她不敢靠近。因为那时,孩子们不会让她加入他们当中,她只是大家嘲笑,欺负的存在,像那稻田里的一根杂草,注定会被排斥的。
春天时,哑妹会到自家的田里捉个蜻蜓,蚱蜢什么的来玩,那时别家的大人都在忙着种庄稼。夏天时,别人忙着收割粮食,而她只能对着自家的杂草发呆。
她知道了,杂草跟庄稼是不同的,杂草生着生着就会枯萎了,什么也没有留下。而庄稼会结出粮食,会有收成。
有的人的存在,就如杂草,终其一生,不过徒劳,什么也留下。
●现实的墙●
六岁那一年,同龄人都去上学了,但哑妹因为家庭条件读不起书。那时,“上学”二字对于哑妹来说,是陌生而又遥远的字眼。开学第一天,哑妹看着别人背着书包去上学了。那时候,她才真正觉得,那个所谓的“上学”,才是真正把自己与别人隔绝开来的东西,以前就是别人不让她一起玩,但她可以在远处看着,那时,她并不觉得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同。但是如今,她不知道上学是干什么的,但是大人们都说,到了上学的年纪就要上学的。于是,她去问爸爸,为什么她不可以去上学,那时,在那间阴暗潮湿的屋子里,爸爸一口一口地抽完一根,最后冲她说了一句“你让我上哪找钱给你上学?”然后转身,给她留下一个走路一瘸一瘸的背影。那一天,同龄人第一天上学,而她,在杂草丛生的田里呆呆地坐了一天。
那时候,哑妹不知道的是,教室里外只是一道墙的分隔,却能轻而易举地把梦想隔绝。
后来哑妹说,别人有一条走向梦想的路,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努力,一步一步地走向梦想。但是,现实于她,有一道墙立在中间,她在这边,梦想在那边。
● 窗 ●
那一天之后,哑妹远远地走在别人后面,跟着别人来到学校,那时候,村里的小学还没有门,别人上课时,她就站在教室外面,她不能从那扇门走进教室,但是教室却有一扇窗,能让她看同龄人是怎么“上学”的。然而,从小就被同龄人远离的她,从此成了大家课间的乐趣。每当下课的时候,大家就以欺负她为乐,有时他们会把纸屑或者笔屑扔在她头上,身上,每当看到她满身纸屑,他们就会哈哈大笑。有时,有人嘲笑她头上长虱子,不让她靠近教室。但是那时候,她头上已经不长虱子了,真的。她跟别人说,但是大家还是不会接受她。于是每一天就是如此循环着,日复一日。她不哭,也不闹,只是安静地承受这一切。别人下课把她赶走,上课的时候她还是回来。别人学什么,她也跟着学。别人在教室坐着在纸上用笔写字的时候,她就站在窗外,用手指在墙上一笔一划地模仿黑板上的字。
就这样,在窗外,她学会写不少字,她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她还知道人可以有梦想,有一节课,老师问学生他们有什么梦想,他们说了很多五彩缤纷的梦想,他们说想做科学家,他们说想环游全世界,他们还说想做工程师……那一次,哑妹第一次有了期待,梦想吗?“那我想跟别人一起上学行不行?”
教室的那一扇窗,没有真正为哑妹打开,但是,透过它,哑妹看到了梦想。
●暖暖的微光●
哑妹九岁那一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免费的政策。那时,哑妹已经在三年级的教室外面了。一位热心肠的老师逢着免费教育这个契机,向学校提出让哑妹搬一张凳子坐在教室后面听课的建议,哑妹三年来风雨不改地在教室外面听课的坚持得到了学校的认可,于是学校同意了那个老师的建议。
哑妹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坐在教室里感觉。那一天是冬至。当一道微微的阳光照在她身上时,她忽然想起,那一天,母亲离开的时候,明明已经是早春了,但是她还是感受到那彻骨的寒意。那些年,别人聚在一起玩耍时,她在那个角落,从未感受到温暖感觉。那些年,教室的那一道墙,她靠在那里看着老师讲课,即便隔着衣服,却总能感到微微的凉意。当她几乎以为人生从此不会再有温暖时,却在今天,在这寒冬腊月,就因为一道微光,使她感到了暖意。
●为梦想开一扇窗●
哑妹坐在教师听课比以前更加认真,她没有书,老师帮借了一套。后来,她有了桌子,她的桌椅跟别人的是一样的。每逢测验,老师会把她也算上,于是她读书更努力了,每次考试她都能考到优异的成绩。班上的同学在老师的教育下,渐渐地也不会做作弄嘲笑她了,她每天都把自己弄得很干净很整洁才去上学,她希望同学们都接纳她。她开始有点贪心地想,她能不能也有朋友。以前上学是奢望,现在她已经可以上学了,但是,她想得到更多,例如,她想有一个朋友。她开始觉得自己有点“得一想二”了,以前的她没有那么贪心的。
再后来老师把调到教室中间的位置,她第一次有了同桌,老师说,让她辅导一下同桌的学习,于是她很热心地帮助同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同桌是第一个接纳她的人,同桌带她走进他们的圈子,她也更热心帮助同学解决下学习上的困难,渐渐地,大家都接纳她了。于是,哑妹更努力学习了,她想,她对大家都是有用的,她可以帮助别人了。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她正式成为学校的学生,她可以考初中,高中什么的。
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哑妹考了全班第一。
哑妹的经历,在县里慢慢地也传开了去。初中的时候,她没钱交书费,老师给她找了一套书,学校也在资金方面能免则免。那时,她说她感觉像是活在云端,她读上书,她有朋友,她跟大家是一样的。当初那个梦想,已经实现了。现在,她又有了一个梦想,但是,她谁也不告诉。她只是更加努力读书,一点一点地,靠近梦想,然后实现。
后来,她又靠社会资助金读上了高中。高三那一年,她埋头扎在书堆里为梦想而努力。那一年,她妈妈回来了,把姐姐带走了。后来,村里的人都说,有人看到她妈妈跟姐姐在夜店里工作。也是那一年,弟弟跟了小混混跟别人打架,进了看管所。
在毕业典礼上,哑妹被邀请上台演讲。
她说:“她过两个梦想,一个实现了,一个在靠近。”
她说:“以前,梦想是能读上书。三年在教室听课的坚持,以及老师的帮助,使我这个梦想得以实现。”
她说:“现在,我有一个梦想,我想去边远山区支教。我知道在那些贫困的地方,可能有很多孩子像我一样,读不起书。当年老师让我走进了教室,从此,我可以为梦想打开了一扇窗,让阳光从此照亮苍白的人生,点亮了梦想。如今,我想,我能不能也为帮助别人去打开那一扇窗,让阳光照亮他们的人生,让他们也可以有梦想。”
……
那一次演讲完毕,当大家都站起来为报以她热烈的掌声时,哑妹哭了,多年来埋在心底的梦想,在说出口这一刻,没有得到鄙夷,认可来得如此热烈,如此真挚。那些年同龄人的远离,嘲笑,欺负,教室外寒冷的感觉,似乎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最后,哑妹以全级第一的成绩考上了一间师范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