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每个人所渴望的。古时的人为了争取自由,冲破封建的枷锁,出逃私奔,变法起义,组建团体,甚至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来证明对自由的憧憬,多少人怀抱着自由走向了另一个或许更光明、更灿烂的天地!青春也需要自由,这个时代的孩子需要想象的翅膀,需要自由的眼睛和飞翔的心!
如果非要说我的青春里什么是最有价值的,那么自由是我唯一的骄傲。喜欢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无关物质,亦无关他人,也不执着于结果。喜欢说什么,也就大胆地说什么,实在不能口述,就改用写的,把情绪和思想变为立体的文字。
还记得那次,我答应了几位朋友为他们写几幅字,作为礼物感谢他们这些年的陪伴和爱护。提笔写字本就是一件劳累的事,尤其在不满意作品时还得做重复功夫,更何况宣纸还要装裱,这就显得十分隆重了。父亲看我在书房里摆着一张张的宣纸,一早上就这样弯腰垂首地写着,又看了看已装裱好的一幅,忍不住说:“我知道这也是一种锻炼,但这字写得多好啊!书法是艺术品,别人出钱我还不舍得卖,送给别人可是一件厚礼呢!恐怕要那些真正对你有过帮助,有过恩惠的人才受得起,你这样送给同学,值得吗?”我抬起头,未作思考就答道:“当然值得了!再说了,不是同学,是朋友!”父亲听了,说:“好吧,那你好好弄吧!”我明白父亲的意思,书法艺术品,是自己的财富,是不能随便送人的,除非那个人他值得。他有他的道理。还有一点就是他怕我累着,心疼呢!但既然我愿意把这个用作礼物送给他们,又何必去在乎值得还是不值得呢?况且很多东西都不是靠是否值得来体现的,我想送,所以我倾注自己的心意去准备,享受其中的乐趣和努力的成果。
是啊,我就是喜欢这种自由的青春,可以按自己的意思雕刻生活,也可以任由想象驰骋,让自己看得见未来的影像,最重要的是每时每刻都清楚自己想做的事,想完成的梦,使生活有目标,精神有寄托。对我来说,这是极其宝贵的东西,若失却了这种自由,那么生命也将成为一堆死灰。若此生拥有并享有这种自由,即使死灰,也能复燃!
◆ 匆匆 ◆
再不写下这些文字,我怕青春就真的这样,迈着晃悠悠的脚步离去,了无痕迹。我必须疯狂地记录下这些年的点点滴滴,种种心绪,每一瞬间的感受,就连刻骨铭心的伤、温柔的疤也一并记起。好让自己能在多年之后的黄昏,暖风拂着珠帘,一盏灯、一杯茶、一张木椅,坐着翻阅笔记本时还能清晰地看见青春旧时的模样,听见青春清朗的呼唤,感叹岁月匆匆的时候也能品尝出时光的味道。
记得席慕容先生记录青春的诗行:“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每次读来,心都觉得很感动!
青春走得太匆忙,匆忙之间却又未留下任何痕迹,只是裹挟着爱怜的目光,在我们的眼角刻下了成熟与沧桑,象征着过往,大方地表示它已来过。可它实在太残忍,不过赐予了一段短暂的时光,却诱惑我们用尽一生来感叹!
它为何那样匆匆呢?是因为没有得到我们的善待吗?以前写作文的时候,为了创作出优美感伤的字句,常常以青春为轴,不假思索地就哀叹青春的短暂、岁月的无情,心里却没有真切的体会,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许多人和事,不管是愿意的、被迫的,还是喜欢的、不喜欢的都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愁绪和领悟,我们这才慢慢咀嚼出青春的味道。当然,每个人尝出的味道都不会是相同的,但总逃不脱莫名的感伤和遗憾。
青春这本书,我们被时间催赶着读完了,不管是脑袋一片空白,还是记住了里面的所有内容,我们都还未真正找到它存在的意义。
青春,是年轻的资本,是我们自以为是、张狂骄傲的时代,容不得别人的半点指责和怀疑。
因为这样,我们虽具有个性,也可以有些引以为傲的成绩,但也常常犯错,犯了错后,把它归结为这是青春的代价,也正因如此,这个时代里我们主演的一切才那样鲜活生动,刻骨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