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我主要是想写石拱桥,石拱桥位于黄鹤楼的大门前。
说起黄鹤楼,人们自然会想到这几句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所吟咏的这个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
我这里要写的,当然不是这个大名鼎鼎的的黄鹤楼。
在我们隘子镇井下村的村头,有一处普通建筑,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名字就叫做黄鹤楼。这么好听的名字,我觉得于这栋楼是不配的,反倒是黄鹤楼门前的那座石拱桥,可以担得起这美誉。
井下温泉路口有个大斜坡,左边有条小路进去,大约走一百米,右边就是黄鹤楼原址。黄鹤楼大门是面向小河的,而石拱桥正是为了连接对岸而建。
据说,石拱桥建造于一百多年前。跟沙坝围的建造几乎是同时进行的。10来米宽的小河,阻隔着两岸的交通。不仅沙坝围要建,石拱桥也要建。要居住,也要出行方便。缺一不可。
石拱桥无墩,连引桥大约50米长,宽3米,桥洞估计也就10来米。主要建材是条石,听说建筑的时候,石灰浆里混着糯米浆,这样造出来的桥就非常坚固。
沙坝围和石拱桥的主人名叫华呈干,除此之外,他的其他事迹我们一无所知。
过了石拱桥,直行是一个叫西坝围的村子。建沙坝围时西坝围还是一片荒地。西坝围是后来才建的,虽然他们是沙坝围的亲戚,但已经很疏远了。右拐才是去沙坝围的路。
在公路没开通之前,石拱桥是这一片村庄的必经之地。但随着五、六十年代公路的开通,走石拱桥的人就很少了。这桥,也就主要为西坝围的人服务了。
我小时候,因为西坝围有同学和亲戚,所以过石拱桥的机会还比较多,从这边去温泉,还是走石拱桥方便。
听华呈干的一位后人说:“前几年我们家一堂嫂去世,棺木要从西坝围旁边的那条小路走过,没想到他们竟拦路不让通行,他们是说棺木要走大路,走小路对他们围不利,会行衰运。因为那座石拱桥是我们祖上独资建造的,可说是私家桥,他们不让我们走路,我们就去封石拱桥,搞得他们无路可行,最后向我们道歉才解封。”
路是用来行走的,桥是用来沟通的,兄弟姐妹之间,应该互相谅解,互相帮助才是。予人方便,也是予己方便。因为封建迷信而做出为难同胞的事,真的是很不应该。相信通过这件事之后,不会再出现封路、封桥这样的景象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