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诗与教:心灵的接触
 
诗与教:心灵的接触
  文 / 桂汉标
                  



                     ——冯艳艳处女诗集《逆光》小序

              

 

       近十多年来,受霍英东基金会和铭源基金的委托,我们五月诗社的中青年诗友们在革命老战士何铭思、韦丘先生率领下,从事着在“红三角”广袤区域实施“文教扶贫”的许许多多善举,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著名诗评家、山东师范大学教授袁忠岳先生所概括的:“把诗的创作普及活动与文教扶贫的公益事业结合起来”(《二十五年诗化人生路》)。捐资兴建五十项希望工程;举办文学夏令营四十三届、铭源学校教师培训班五届;进行“新诗进入课堂”实验;设置“粤北诗画廊”;出版“红三角文学丛书”七辑等等,都是诗歌与希望工程结合的实践成果。

      新丰县马头中学是霍英东先生、何铭思先生多次亲临视察并最早给予资助扶持的一所老区学校。该校青年教师冯艳艳是五月诗社的青年诗人,她也是自觉地把诗歌创作与希望工程结合起来的一个实践者。她在韶州师范就读时,就参加了该校的师苑蓓蕾文学社,并参与了我们组织开展的许多文学活动,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追梦长途。毕业后她回到自己的家乡执掌教鞭。山区学校的教学、生活条件都是艰苦的,教师的待遇也比较差,但她并没有气馁,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坦然面对,兢兢业业,一方面努力完成教学任务,一方面继续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函授深造,不断充实自己的学养,积极投身以“新课改”为突破口的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热潮,赢得了学校师生的赞誉。更可贵的是,她并没有在艰苦环境和紧张工作的重大压力下,放弃学生时代的“追梦”夙愿,而是一直坚持文学创作,写诗,写散文、写小说……作为铭源基金驻韶关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我每年都要到马头中学走访几次。每次去,我必定要抽出时间与冯艳艳聊聊诗与文学,当然也常给她带一些红三角地区文友新出版的作品集。连续几年的大年初四五月诗社迎春采风活动,她都专程赶来参加并写出了新作。2004年暑假期间,她被学校派遣,到南沙海滨新城英东中学参加由铭源基金组织举办的铭源学校语文、艺术类教师培训班,我与她有了较为深入的交流。就是在那次培训班的一个简短讲座上,我鼓励铭源学校教师向冯艳艳等课余从事文学创作的同行学习,也提起笔来描写各自在老区学校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荣”的教学事业的见闻与感受,激发了教师们的热情。时隔半年多时间,一部由铭源学校教师创作的文学作品集《掬一捧花香给你》出版面世,冯艳艳的十五首诗、一篇小说和一篇散文被选人其中,是书中占最大份量的一位作者。现在,她的第一本个人诗集《逆光》又即将出版,这充分表明:冯艳艳多年的追求与努力,已开始进入收获期了。这也是五十所铭源希望学校教师中,第一部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个人文学作品集,尤其值得我们致以热烈的祝贺!

      诗歌与教育,向来关系密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教师孔夫子,开设的六门课程中,第一门就是“诗”。他提出:“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几千年来,“诗教”一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代代相传。古人看重“诗教”,出于对诗这一作用于人心灵的本质特征的清醒认识。照现代文学大师的理解,“诗是心灵之火。这火能点燃温暖和照亮人心”(列托尔斯泰《文学俄罗斯》)。正是在这一点上,诗歌与教育是相通的。“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伦理学的一封信》)五月诗社青年诗人叶才生多年来进行“新诗进入课堂”的实验,取得了实实在在丰硕成果。他与导师共同主编的一套《诗意语文学本》(小学卷)已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这套书的前言《致教师———给语文一个诗意的支点》明确指出:“理想的教育,莫过于以典雅的语言和优美的文学开辟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思维空间,用理想的形象和真诚的情感敲击学生的心扉,用饱含智慧的哲理塑造学生的心灵。教育呼唤诗意的导引,呼唤诗意的言说,语文需要诗意的支点。”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冯艳艳对此也有清醒的认知。多年来,她坚持诗歌创作,并把诗歌知识普及贯穿于自己的教学过程,虽然还没有取得叶才生诗友那样的成果,但也已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实际的促进作用。今年的中考,作为山区初级中学的马头中学取得了学生语文单科成绩全县第一、升入省市县重点高中人数在乡镇中学中排名第一等“五个第一”,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冯艳艳和其他教师的不懈努力与贡献。

      还是回到冯艳艳的诗歌作品上来。前些年读她的诗作,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诗中明丽的色彩、真挚的情感、纯正的格调。她写青春少女的憧憬、困惑和对爱情的追求与感悟。她写《少女的祈祷》、《丑石的等待》、《初吻》,也写《思索者》、《理解伤悲》、《微笑的泪水》……无一不“折射阳光的芳华”的明快,无一不表现“阳光在跳舞”“我心飞翔”的激越。当然,就艺术性而言,这些诗还留有模仿席慕容等名家作品的一些痕迹。这当然不是长处,但也不必苛求,任何一个初涉诗苑的年轻人,都有这样成长的轨迹。是的,冯艳艳在成长,她的诗艺也在成长。打开这本诗集,我们不仅能读到她早期“顺光而行”的作品,更多的是近年“逆光而进”的有新意有独特艺术表现手法的新作。随着生活阅历和艺术素养的累积,她坦言自己“视觉越来越高可是我的心/却越来越低低得可贴近你的平凡”(《路过一条小河》),她诗的视野扩大了,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普通人生。她“透过心灵看人世风景,通过文字描人生百态,在喧嚣与浮华中,保持一份宁静、清明。”她怀着浓浓的故乡情结,描绘山区小镇的历史变迁,亲切诚挚,洋溢着浓烈的眷恋情愫(《老了》);她凭着诗人敏锐而温柔的听觉,聆听到进城打工者“蹲着的笑声”,歌颂了人性的尊严(《蹲着的笑声》);她与生俱来的感恩情怀,化作了诗中“一手撑着膝盖,一手扶着桌沿”的老母亲的形象,如一枚鲜明的“标签”,插进读者的心中(《标签》)……她的近作一改过去那种较为直露,较为明快的格调,变得意蕴深邃、韵味悠长。这种改变,在她那些抒写爱情的篇章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样是写与恋人在一起,早期的《初吻》写的是:“靠近靠近/当彼此的灵魂坦白地/交付与相溶/我心甘情愿地/醉了醉了”;而近期的《和你在一起》出现的意象却是:“是这般的安静让人迷惑/我听到有些透明的东西迅速长高/成一幅屏障把我们和世界隔成真空/我看着你你看着我/仿若千年又好像只在一瞬/静啊静得有点痴迷/痴迷卡住那变速的时光“……仔细体味一下两者的意蕴、情调,后者不是显得更加深刻、蕴藉且耐读吗?《该以怎样的姿态迎接你,我的情人》、《透光》、《风是静止的》等以爱情为题材的诗,大都写得曲折委婉、意象灵动,更可贵的还在于这些诗作中有着较深刻且多元的思想蕴含,让读者从中领略到说不清道不明的某些人生况味。

      “真正的诗———往往是心的诗,心的歌”(高尔基《给青年作者》)。冯艳艳从事的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的教育事业,她的诗作也大多是能直抵人心灵深处的“心的诗,心的歌”。她宣告:《只在灵魂里驻歌》,“我是如此地固执/拒绝别人遗留在秋风里的硕果/拒绝众多灵魂接受拷问的余音/拒绝一只鸟的隐痛和高歌/拒绝再下些或再上些的思想”,她要亲历“被拍打被亲爱被刺痛被抚慰”后而发出自己的心灵之音。因此,她抒情,不再是“统一而论地要求有光润或剔透”的单纯,而是“让一些触须直指夜的心脏”的深邃;她言志,不再是“理解伤悲/只为了不再伤悲”的直白浅露,而是让“思想都打了个趔趄”,给读者留下思索颖悟的空间。她的近作意象大多鲜活灵动,语言富于质感,字里行间流动着跳荡不息的清新与气韵,具备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坚持对美的独特领悟,只要心怀美好,诗歌便能生动。”这是冯艳艳的自白,也是我们对于她的期待。她还很年轻,她从事的是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传承文明的神圣事业,不论是她本职工作还是业余文学创作,都是我们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劳作,我们祝愿她在“诗与教”的征途上迈出更坚实步伐,留下更闪亮的足迹!

                             (2007年11月8日凌晨)

              【冯艳艳的诗集《逆光》已于2007年11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2009/8/28 20:29:50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2 篇︱已被阅读过 852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2828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