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雨随心腾诗浪 青山着意搭文桥
———“红三角”系列文化工程感言
江西赣州市文联付主席、作家 钟东林
(一)
记得作家二月河在一篇题为《随缘读书做学问》的文章中说:“读书也好,做学问也好,是不宜给自己划定一个框子的,相反应该随缘”。初读还觉得这不是与时下常讲的“自我设计”、“人生策划”背道而驰吗?仔细体味,则觉得诚哉斯言!我与红三角的诗歌之缘就是左证。
作为一辈子都在文化部门吃文化饭的我,从事文化工作已是一门职业,也已是生命的组成部分,参与过的各类文化活动真的难以计数。然而一次十分特殊的情况,却让我与“红三角”系列文化活动结下不解之缘。
那是2002年5月,“五月诗社”二十周年华诞,也是粤、赣、湘边际地区“红三角”之域首次联手举办“红三角诗歌节”。在组织者的精心策划下,诗歌节系列活动将在韶关、赣州大余、郴州分别举行,各举办地则负责相关活动的筹备并主持该项活动。活动如期在粤北韶关启动,第二天移师赣南大余举办“新诗的革命传统与当代意识研讨会”,由于原定主持人因故无法主持会议,于是 “救场如救火”,让我临时从赣州驱车大余,半路参会,且直奔会场,赶鸭子上架,即兴主持研讨会。此事原本不过是“诗歌节”幕后的一片花絮,无伤诗歌节大雅,但对我来说,除了“救急”与“挑战”,更多的是“机遇”和“幸运”,让我有幸聆听来自全国各地诸多著名诗人,关于诗的高论。按照活动的进程,随着湖南郴州精心准备的一台诗歌朗诵晚会的闭幕,诗歌节也顺利降下帷幕。
写诗对于我,一直都是偶尔客串。也许是受到与会诗人激情的感染,也许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悟,也许是本来就爱诗的潜意识的激活,会后,我对读诗、写诗都多了一份亲近,多了一份钟爱,多了一份勤奋,因而有了今天“红三角诗丛”中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这也算是从红三角第一届诗歌节走来的我向第二届诗歌节交的一份答卷,作出的一种交待吧。
(二)
个人的一本小书,本微不足道。充其量只不过是“高过五岭”“诗的旗帜”上的一根纤维,是南中国诗海的一颗水滴,是“规模空前的文化工程”中的一砖一石。但作为年过半百且身在文化圈中的人,尚能为“红三角”诗歌节所动,足见其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由此我想起自1996年韶关市首届文学夏令营开始,由霍英东基金会,铭源基金会资助举办的大中学生文学夏令营已达36届,参加人数超过5300多人次。这中间点燃了多少人的诗情,拨动了多少人的诗心,至于中间有多少人今天或明天成为诗人、作家,其实已并不重要,因为它已似春风化雨与两个基金会投入亿元巨资捐建的遍布粤、赣、湘边区广袤大山45所铭源希望小学与中学,还有参加竞赛的选手已达百万的一年一度“英东杯”中学、小学、幼儿园文体竞赛,每学年一届“奖教奖(助)学”金的评选颁发(仅2005年获奖师生达1392人,由此可见涉及面之广)等系列“文教扶贫”工程融为一体,与面积达7.2万平方公里之广,人口达1622万之众的“红三角”区域合作系列活动融为一体。
我仿佛看见有一种感情生长在红三角火热的梦里,有一种渴望就飘游在红三角的雨中,有一种挚爱就跋涉在红三角的路上,有一串故事说得红三角最急迫也最动人。当然两位执掌巨资巨富、义簿云天的长者、智者,他们的构想,他们的期望远比在这方贫脊的土地上培育几朵文学之花,催生几个诗人作家高远;他们谋求的是“3+1”、“9+2”,红三角区域的经济合作与文化建设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的全面发展与繁荣。而这一切的一切靠的是人,是一代又一代为之奋斗的高素质的人。
至此,我才读懂了“红三角”那简洁得不能再简洁,却丰富得不能再丰富的鲜明标志,那是由三个互为依存,互相支撑的大写的“人”字构成的红三角图腾。它活脱脱地写意出红三角地域上的“人”,肩并肩,手携手,同心协力,共谋发展的深刻内涵,且“三人为众”,正是依赖众人之智,众人之力,众人之手共同托举起红三角美好的未来和灿烂的明天。
(三)
“红三角”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也是一个地理的概念,更是一个区域合作的概念。期待已经苍老,时代呼唤不已。铭恩思源,历史不会忘记,老区人民不会忘记,倡导和树起“红三角”这面旗帜的是两位耄耄老人,奔走在红三角崎岖的山路上,演绎和实施两位智者夙愿的却是一群诗人。当年是一个诗人在红三角领导了一场革命,今天是一群诗人在这块土地上实现当年那位诗人的宏愿,实施着一个文化系列工程。红雨随心腾诗浪,青山着意搭文桥。重重叠叠的脚印写下重重叠叠的艰辛。有人说他们“真像十二月党人诗人”,也有人说他们“更像当年的游击队员”,他们和红三角的人民,手拉着手,从春天开始,从昨天走进今天,从今年走向明年。让道路结识每一行光荣的脚印,辉煌的事业因有他们的行动而更辉煌,于是“诗的旗帜高过了五岭!一个规模空前的文化工程在南中国赫然成型!”
是啊,这世界还有许多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且不要说长河大海几多风波,世纪跋涉前路坎坷。在欲望燃烧的时代,他们这是为了什么?“价值不是拥有,而是在于做了些什么”。财富的意义不在财富,而在财富之外,唯有那些造福于人民的青春生命才是最昂贵的永恒财富。为了那叫理想的东西能在当年游击过的乡村里灿烂美丽。心,在无声地跳动,血,在无声地奔流。被心灵托举着,被热血浇灌着梦幻,是不会窒息和干涸的,理想,已在意志的基础上矗立。一腔爱,扛起千山万水,一腔情,托起日月星座,一颗心,给了祖国的明天,一份情,给了祖国的花朵。时间砰然有声,以信念与礼赞的长调激起心灵的呼应,我把灵魂捧在手中,捧着一个动人的赞颂,尽管我已借用诸多诗友的深情的讴歌,然而任何语言都失去了色彩,唯有感动漫过每一寸生命,才能找到感觉。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山海相约,生命如歌。土地回应岁月之许,红三角坦露出一派血欲汗染的风景。凝视时光深处,默默聆听被厚重的史册覆盖着那些睡去的不朽英魂,从悲怆的失落和咸泪浸渍的长眠中醒来,历史,已在未来的天幕上,露出黎明的笑容。时间匆匆过,记忆永青葱,许多的传奇正留给别人传说!
2006.0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