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诗外,是指学习做诗,不能就诗学诗,而应把工夫下在掌握渊博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上。
“功夫在诗外”这话,原是宋朝大诗人陆游在他逝世前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的一首诗中的一句:“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诗的大意说:他初做诗时,只知道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到中年以后才领悟到这种做法不对,诗应该注重内容、意境,应该反映人民的要求和喜怒哀乐。陆游在另一首诗中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以知道,所谓“功夫在诗外”,就是要强调“躬行”,到生活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重视生活积累。
对于这样的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也应该要有不同的理解,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诗水平和层次,以及对人生的不同认识和生活经验,不能一概而论,这从陆游的儿子后来没有他那么大成就上可知。
功夫在诗内,就是要苦练内功,多专注于诗本身,把你写诗的基础打好,让能力大幅提高。这包括下大功夫积累、贮存足够的词汇、文字,耐心、用心多写,多改,不断思索、锤炼自己的遣词造句能力,找对适合你的兴趣爱好的诗歌类型以及这种诗歌类型的规律,探索出你自己擅长、又比较独具一格的诗体形式或者语言表达形式,把你自己的写诗风格创出来等等。如果不先把这一内功练好,那么你即使有再好的人生认识和见解,也只能是囿于笔力有限,眼高手低,而写不出应有的好作品来。
任何诗作者想要有大成,都离不开先把内功做好。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把内功练好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不然肚里没货,或者食材不够,又想烹饪出人人叫好的美食出来,那是不可能的。
“功夫在诗外”和“功夫在诗内”,可以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的存在,并不矛盾,也并不冲突,更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对于写诗者来说,只不过是一种在不同的写诗水平和写诗境界时的侧重点不同的问题。跟一个写诗者需要重点加强的方面有关。总体来说,一个诗作者要想在诗歌创作上取得大成功,离不开内外兼修,诗外诗内的功夫都需要好好做到。现在本文所要说的问题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要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需要重点在哪方面下功夫,下力气。
一个人如果内功还没有练好,就急于求成,那肯定只能是欲速则不达的。
可以这样说,大成功的机会随时都等待在写诗者的面前,有些人之所以没有大成功,不能一鸣惊人,不是它不青睐于你,不是它对你冷漠,对你无视,而是因为你首先内功还没有做好,笔力还不够过硬,特色语词和表现力太差,功夫还没到家,没有达到能够大成功的那一步——即没有达到能水到渠成地写出同时代一流、二流作品的那个水平,那个档次。
这从NBA比赛中可以很直观地得到一种印证。林书豪被称为篮球天才,篮球智商很高,可因为他最重要的内功得分能力,以及第二重要的内功防守能力都不是太强,所以至今不仅连超级巨星也远排不上号,就连打主力,都越来越难以上位。
因此,对于那些实践经验、写诗文笔已经磨炼得很好,功夫很到家的人来说,如果他们有瓶颈突破不了,就该在理论修养、阅览群书上下功夫,或者应到各处去参观、学习、扎到生活当中去等方面下功夫。而对那些已经有创作理论准备,或者两方面都没有的人,则要特别在诗内下功夫。人常说:“棋不下不熟”,确实是这样的,棋理千变万化,你不经常跟人对弈,哪儿能了解它的规律,让自己的水平真正得到提高呢?写诗的道理差不多,也必须是这样,常写,常思考,常锤炼,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己所亲身感受到的各种各样的实际经验和理论水平,去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样才能有更大、更快的成功机会。许多人因为语言匮乏,用不对,用不准确,或者用不上更有表现力的字、词、句,就叫可能看着很有新意的诗词,不能呈现出更生动、更有色彩的面貌来,质量就不得不因此而大打折扣。
成功必定有一定的规律,套句话说,那就是“若欲攘外,必先安内”。若内功没安好,文字水平较低,笔力较差,肯定有再多的生活经验和感受,理论知识学得再好,也想不出好文字,用不上好文采去描述,去表现,给别人看着通篇质量不高,肯定就看不入眼的。其结果,自然就是浪费了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很好的理论修养,写诗水平却总不能提高。苏轼曾有“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豪言壮志,使其诗词流传千古,千古芳名。他这句话里没有提到多写,多练,多琢,多磨的内容,但也可见功夫在诗内的重要性。
跟功夫在诗外相比,功夫在诗内这一工作,在创作当中肯定是占第一位的。所以想要真的成功,确实是需要在向“全才”努力的过程中,先好好地做好这一步基本功工作的。
“功夫在诗内”告诫我们,在没有掌握诗歌创作的规律和足够实力之前,不把主要精力用于做好诗歌创作本身规律和语言文字这些方面的努力上,不着力在提高自己的诗歌技巧和文字能力与水平,而是只用在强化扩大各种与诗歌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上,是难以出精品的,其结果可能事倍功半,最终更可能一事无成或者无大成。“功夫在诗内”的工作,是干这一行,专这一行,精这一行,成这一行,最后更加爱这行。其结果,你在写诗的时候,可能抓题材“一抓一个准”,写好诗,“一写一个灵”。这绝活,并非一朝一夕所成,而是爱诗敬诗,长期勤学苦练、精益求精所致。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写诗不先下苦功夫把占第一位的内功练好,而是一时把心思花在这,一时把心思花在那,那能成为诗界精英吗?——难说!只有全身心地先把功夫用在诗内,把写诗的规律弄清楚,把写诗的能力大提高,才不会写不成,诗不精。
写诗确实不能不做些“功夫在诗外”的工作,特别是要想达到一流水平的诗作者,更得这样做。但对于许多连三流水平都还没有的诗作者来说,更重要的自然还是在诗内的问题。与其冥思苦想地把“功夫用在诗外”,倒不如实实在在地先把“功夫下在诗内”做好。只有这样,你的诗作才能更早见出独到之处、过人之处,经得起推敲,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然后在掌握了扎实的写诗功力以后,再好好地补补诗外的工作,你应该就能有更多机会成为一个有较高成就的诗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管哪行哪业,天才应该是存在的,但即使是天才,如果他写诗时不讲求实效和方法,多写,多思考,多尝试,肯定也很容易江郎才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