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新历史语境下被边缘化的五四运动
 
新历史语境下被边缘化的五四运动
  文 / 树木华美


   

    前两天是五四青年节,网络有点小喧嚣,值青年者,慨叹“属于我们的节日,怎么没有假期?”互询“青年节,你放假了吗?”在眼下最火的微信里,圈子内也不乏此类慨叹与调侃。我的一位朋友写道:“95年前的今天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五四运动,对中国未来影响深远;青年作为一个社会之潮流的引领者,其思想必然要朝气蓬勃,才能推动社会。”
    五四那天,我特别注意了一下微信圈子的朋友都在晒什么段子。经过 我的统计,只有两位比较正经的谈五四。一位是转载了一篇来自中国经营报的《“五四”95周年祭》,另一位就是前文引述的那位朋友。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而言,我那位朋友真可算是颇有文艺范的文艺青年了。
    今天的中国青年,对于国家设定的政治纪念类节日,早已习惯选择性遗忘那些节日的设定来由及所谓的纪念意义。对他们而言,这些节日最实在的意义,就是可以在周末之外,享受一次假期福利,睡一个懒觉,或来一次行程紧逼、渴望已久的旅行,以舒缓疲倦已久、压抑许久的身心。
    对官方而言,政治纪念类的节日,做的最多的是庆典仪式、颁奖仪式、表彰会、座谈会。这类活动,除了官方,除了媒体,除了一小部分参加庆典仪式演出、受表彰或单位指派前去学习的人外,大概没多少人去重温某个节日背后的历史叙事或缅怀那段历史的参与者。也许,对历史而言,60年,甚至100年,实在过于短暂、过于匆匆,难以深入人心,沉淀文化、形成传统。
    五四青年节,这个始于纪念五四运动的节日,似乎也如其他政治纪念类节日一样,仅限政治,仅限官方,只是官方及少数人狂欢的节日。
    在最高层,我们透过各类权威媒体铺天盖地的头条,看到习近平主席熟悉的身影,于五四当天出现在五四运动的肇兴之地北京大学。在新华社发的通稿中,习主席“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问候,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并以穿衣服扣扣子为譬喻,勉励北大学子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习主席提到的“价值观”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后,习主席在北大“偶遇”北大学子“纪念五四诗会”活动朗诵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诗词。除了北大学子感觉“主席的手很温暖”之外,最能引起舆论和意见领袖解读的,恐怕是习主席与87岁的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先生促膝交谈了。
    在我所在的这座小城,五四当天则由团委牵头举办一场表彰颁奖仪式,简朴而隆重地奖励过去一年中奋战在各行业各战线的青年先进。颁奖完毕后,区常委发表重要讲话:“95年前的五四运动,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台下一片肃静,听者敬竖耳朵。常委开宗明义后话锋一转:“35年前我区的经济改革,也对我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后大约20分钟的讲话中,常委再没有提五四运动,更没有号召领奖的青年先进,以95年前那些青年先进为榜样学习之。
    这大概就是五四运动、五四青年节在当前的现实遭遇。
    毫无疑问,1919年5月4日以火烧赵家楼为肇端,继而蔓延整个中国的那场青年学生运动,对20世纪乃至21世纪中国文化、思想、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五四运动的几位重要推手如胡适、李大钊、陈独秀,以后世熟知的《新青年》为阵地,高举“德先生”、“赛先生”伟大旗帜,向时代发出振聋发聩、掷地有声的呐喊。几位五四运动的推手,则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化思想及国家政治的走向。除胡适先生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外,李大钊、陈独秀更是中共的创建者及领袖。
    不难看出,中共与五四运动是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及政治渊源的。早在1939年,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就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而中共中央第一份纪念五四的文件,更可追溯到1924年。1949年,中共建政后,以法令的形式正式将5月4日定为中国青年节。在大陆,除以“中国青年节”形式纪念五四运动外,五四运动还被镂刻在天安门广场的政治建筑物——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座浮雕上,供万民瞻仰祭奠。
    1939年五四20周年时,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五四运动》纪念文章及《青年运动的方向》纪念讲话。在中共官方叙述中,基本沿袭毛泽东对五四的历史评价,将五四运动定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彼时,五四运动的几个关键词“救亡、启蒙、科学、民主”,还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密切相关。五四精神,也成为那时代青年及知识分子理想及信念的圭臬。
    历史的吊诡在于,历史总以高度的相似性不断重演。1989年,五四运动70周年纪念日的30天后,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青年学生再次走上街头,走进天安门广场,以新的行动及语言表述方式,诠释五四精神价值,谱写历史新章。
    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北大的学生不是民国的新青年,北京政府更不是民国的北洋政府。河东河西的时空差异,在朝在野的身份互换,决定了在处理相同事件时,不同的执政当局可能采取相同的措施,相同的组织也可能因时势的转变采取截然不同的措施。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伴随中国的发展崛起,“救亡”在当下已成为历史。但观照世界,对比两岸,五四精神在95年后的今天却仍有重要现实意义。毫不夸张地说,当年五四学人的呐喊,在今天仍振聋发聩、催人奋进。
    但于执政当局,五四运动恰如“鸡肋”,若弃之如敝履不纪念,又难割历史政治渊源;若正本清源以五四民主、自由精神为号召,倡导时代青年践行学习,又与现实政治特别是维护国家社会稳定相悖。
    呜呼!正是因为五四精神虽历95年,仍光芒四射,充满思想、战斗力量的缘故,导致其在新的历史语境下,被修饰,被选择性纪念,被轻轻一笔带过,被尴尬边缘化。
    只是,当朝气蓬勃已然被启蒙的青年站立于时代前缘之时,仅限政治、仅限官方的刻意回避与边缘化,真的能遮蔽五四精神的耀眼思想光芒吗?

                                        2014.5.9
2014/5/13 1:58:02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551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2704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