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吃茶品禅南华寺
 
吃茶品禅南华寺
  文 / 晏保权
          


  挟着高温的大暑,灼烤着人的肌肤。约了许久的茶文化协会顾问释敷净、常务理事释有学,在忙碌的七天水陆法会中挤出时间,接待了区茶文化协会会长周伟和芦溪山茶厂廖东明一行。
    到南华寺吃茶去,在期待中我们开始出发。沿路是修建马坝大道直通南华寺公路的灰尘,高温的度数与人体的温度相近。在测速区行驶,受制于60公里的限速,脚在油门与刹车间徘徊。经过南华寺侧门时,守门的保安尽职尽责地履行着他的权力,车在不锈钢大门的缓缓开启后驶入了南华寺。
    进入寺院,沿着曲折的回廊行进,寺内高大的菩提树、低矮的花丛为我们驱散了几许烦躁。在有学师傅盛意延请下我们进入了他的客厅。厅中的墙上,挂着一幅中堂:禅心无色相,茶韵有妙香。窗外透进的阳光,照在师傅身上,如披上一袭金色的袈裟。在交谈中,有学师傅为我们沏茶,茶人廖东明为师傅介绍他带来的茶。第一泡茶出来了,茶香袅袅,沁入心脾。这时师傅专注的神情,如金刚在冥想。当舌尖在茶的润泽下,山的醇厚、茶的苦涩占据了我的思想。茶过三泡,有学师傅站了起来,到里间取出一张写了书法的红纸递给我说是送给我的。我见过师傅参展的书法,知道师傅的书法是很有水平的,能送一幅字给我说明我和师傅有缘。原来这是上次两位师傅参加曲江茶文化节回到南华寺,有学师傅用书法写的旧体诗……
    告辞出来时已是下午五时,我们一行又来到东序敷净处。他在会客,我们只好在外面等待。
    也许是10分钟,也许是20分钟。敷净的客人终于出来了,在礼让声中,他们走了我们来了。“你们有缘”,顾问的话使我们一怔。当我们端起茶杯品茶时,醇厚古朴的茶香解了我们的困惑。“这是1978年生产的普洱,已经36年了,粘稠、甘滑、醇厚的茶水对胃能产生有益的保护。刚才的客人只喝了第一泡,茶味都还没有出来。”顾问的解释更加让我们体会了茶人对茶的品质的追求,更为能喝到这可遇而不可求的好茶而庆幸。周伟会长在闻香、品味后感叹:“好茶!茶汤古朴、茶味醇厚、润滑如膏、凝结如油,能挂在杯沿的茶说明它贮存了最少十几二十年。”
   “上次你们给我喝的茶很好,有茶的原味———原始森林的海苔味”,敷净师傅的话一下子调动了我的好奇心。原始森林的“海苔味”,我首次听闻。我望向廖东明,这个茶是他制的。满头黑白相间的头发,满脸白黑相间的短须,根根竖立如茶在岩石上倔强地伸展。看着敷净师傅投放在茶碗里的茶,廖东明的眼神明亮如灯,照亮了我们。“这是芦溪山上的古野树茶的茶芽,生长在海拔1384米的曲江第二高峰———雪花顶上。高大的乔木要爬上去采摘,我做的茶都是这里产的。这是去年的茶芽,我们喝是不洗的……”平实的话语,道出的何止是爱茶人对茶道追寻的艰辛。这片南方的佳木,凝聚的是制茶人对茶的执着与信念。敷净师傅摇了下茶碗,闻着茶芽绽放的幽香。“现在社会上还有人存在着小农意识,眼光不够长远。这种茶虽然生长在偏僻的芦溪,但它会随着人的流通而传到外面,因为它有上佳的品质。前段时间,省茶研所陈栋所长还在我这里和我坐而论茶,并邀请我下广州到他那里为学生授课……”
  茶碗在我们手中传递,茶的香、茶的醇、茶的厚、茶的禅,我们的思路随着敷净师傅的讲述,品味着“茶与禅”的相融。这时,南华寺的上空响起了惊雷,如晨钟暮鼓,在耳际鸣响。下雨了,我们都很奇怪,来时太阳可是很热情地工作着的,怎么就有雷雨了呢?“这是他的孩子……在采茶、制茶和品茶中探索生命的归宿……”敷净师傅的话语使我对这个制茶人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他的话引起了周会长的共鸣。周会长说:“师傅,刚才听您说的茶,从普洱到铁观音到现在我们喝的芦溪山天井红,是一个有多年喝茶心得的老茶客的中恳之言。我们在这吃茶品禅,聆听着外面的雷雨声和您的禅音,把我们从里到外都清洗了一遍了。”
    时间总是在身边不知不觉中流逝,敷净师傅要准备上堂口做佛事了,我们在满足中出来。回来的路上,马坝大道没有雨和风,只有太阳和一路扬尘……


2014/8/23 13:54:44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已被阅读过 457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7007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