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海内外关注五月诗社(之四)
 
海内外关注五月诗社(之四)
  文 / 海内外评论家

             回首青山,放眼海洋


          ——为“山海相约•南沙珠江文化论坛暨第二届红三角诗歌节”而写

        .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良运.
                                     ———

    在逶迤的五岭之南,诗,这历来文人“吟咏情性”的语言艺术,创造了中国诗歌史上从未有过——既在诗内又在诗外的奇迹。

    上世纪80年代初,山城韶关倾心爱诗的青年一群,结社读诗写诗。自古文人易聚易散,而这一群青年业余作者,未因工作与生活的压力日益加重而先后身退,未因年岁增长而青春的热情稍减,诗社坚持已历24年,在中国历史与现实的空间,有过几家存在20年以上的诗社(尤其是新诗)?仅以时间而言,不能不令人称奇!

    读诗、写诗,陶冶性情也罢,成家扬名也罢;大而言之,推动本地区文学事业发展繁荣也罢!可是,这个诗社向外伸出灵敏的触角,关怀社会现状,关心民间疾苦,以诗为先导,在霍英东基金会、铭源基金有限公司强有力的支持下,开始了“文教扶贫”的诗外大业,由五岭之南而及五岭之北,一个命名为“红三角”的文化工程,赫然出现在粤、赣、湘三省大地上,“希望”学校、校园文学、文化论坛……灿烂于五岭“细浪”间。一个小小的诗社为之原本所不能为,乃至不因难为而大有所为,更是让我等局外人称奇!

    诗,文化,作用于人们的精神领域,当人的精神振作、奋发之后,必然转化为创造物质的力量。霍英东先生因势利导,由红三角文化工程的有效实施进而倡建“红三角经济圈”,宏图大展于五岭南北到南海之滨。诗,是人类精神的奇葩,诗人灵魂的独语,似乎从来是外在于物质的经济,经济的物质,而当今“红三角”诗人群与他们的诗,在“经济圈”这庞大的躯体中,居然如神经般存在着、贯穿着、活跃着、成就着……五岭终于与南海相会,诗的北江注入了经济发达的珠江,这是时势造就的奇迹,诗,卓有成效地参与了更大奇迹的创造。

    以“奇迹”言之,是否过誉?但确实是我内心强烈的感受。因为我虽然身在千里之外,密切关注五月诗社的成长、发展已近20年,并且在他们每个重要的时刻,都留下了一些文字。

    1988年,五月诗社成立7周年,大概是诗社的影响还不大,为寻求多方支持而致信于我,当时我任江西省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得知邻省已有初见成绩的群众性诗歌团体,联系本省诗歌发展现状,很有感慨,于是写了《你们竖起了诗的旗帜》一文。文中谈到:江西和全国已出现不少诗社,绝大多数是聚得快,散得快,“你们的诗社,数十人七个春秋的努力,与上述那些诗社已明显地区别开来,你们的确在粤北山区竖起了一面鲜亮的旗帜。”真切希望他们“再坚持七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此后10年间,我一直以再创诗与文学的新成绩而充满信心地期待,即“造就岭南诗人群/推出岭南大诗人”(10周年贺辞)。1996年初,收到《粤北文学丛书》第一辑之后,快览一过,有了新的兴奋点:诗社已坚持了14年,创作成果日益丰盛,中国作协与广东省作协会员频频涌现,而且诗社以女诗人之多令人感叹,于是立即挥笔写了《喜看今日南粤,更加郁郁葱葱》一文。到此时为止,我还是从诗与文学的角度关注诗社,且不无性急地设想诗社的传宗接代:“希望你们坚持一代又一代……或者在你们的儿孙之中,肯定会有高过五岭的诗的头颅升起,这希望更寄托于一群诗的母亲!”

    又7年过去,2002年春,收到“红三角诗歌节暨五月诗社二十周年”系列活动的邀请,“红三角”一词让我异常感动,因为江西的赣南也涵括于其中。霍英东基金会、铭源基金通过五月诗社,在粤赣湘边区实施大规模“文教扶贫”,已取得辉煌实绩,适时举办地跨三省的诗会,其意义非同寻常。因益及我的故土,怀着感激之情写了第三篇文章:《诗的旗帜高过五岭》。文中对五月诗社新事业、新成绩命名曰“文化工程”:“20年过去了,他们的工作实绩越来越显示不仅仅是‘诗’的意义,不是我原来所瞩望的出现几颗‘高过五岭的头颅’;诗的旗帜高过了五岭!一个规模空前的文化工程在南中国赫然成型了!

    三篇短文跨越了20年时空,真实地记录了我内心的感受,有幸地成为“奇迹”不断生成的见证。

    又是四年的时光流逝,又是四年的功迹昭著,今天,五月诗社而及红三角诗群,又迎来更盛大的佳节!我以《回首青山,放眼海洋》为第四篇短文之题,再次见证“红三角”的历史掀开新的一页!

    回首青山,五岭南北曾是六祖师徒衣钵相传之地,千年的禅宗法雨,未能润泽这片贫瘠的土地;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岭南一片片诗林,新的“诗教”,从此滋润人们的心田;是诗的魅力,是文化的“法力”,凝聚了民心,舒畅了民意,振奋了民情,昂扬了民志!诗与经济结缘,是诗内在的精神力量实现辉煌的转化,赋予南国腾飞的经济大潮以诗意的氛围!

    放眼海洋。十年前我曾写过:“如果说,珠江三角洲创造了新时期的经济奇迹,那么粤北山区则创造了新时期的文化奇迹!”今天,两大奇迹终于汇合,在碧波白沙南海之滨,竖起与五岭相辉映的巨厦高楼,成为两大奇迹汇合的宏伟象征。回首青山,山是诗的头颅;放眼海洋,海是诗的波澜。请允许我面向南海引诵桂汉标《我开采太阳》的几行诗句:

    我不是英雄,/我没有羿的神弓神箭。/我只有一颗燃烧的心,/理解被窒息无数岁月的燃烧的心愿;我只有一腔火热的血,/立志为冰封雪裹的角落/送去火热的希望。

    这些诗句不再属于桂汉标个人,也不仅仅属于他热情歌颂的采煤职业,而是属于五月诗社、红三角诗人群和霍英东先生、何铭思先生、韦丘先生等强有力的支持者,正是他们都有“一颗燃烧的心”、“一腔火热的血”,使他们“火热的希望”再不是心中的幻影,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风景。大海辽阔无际,你们“燃烧的心愿”’,还将创造什么的奇迹?!

      【本文原载2006年7月20日上海《文学报》总第1664期】
 
2009/9/15 8:09:20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2 篇︱已被阅读过 545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7612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