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 兄◆
红色海洋里起起落落,
用华丽空洞的泡沫,
谱一曲狂热青春之歌,
潮退时被遗弃在沙滩,
成为一只聋耳的贝壳。
◆小 叔◆
一颗幼稚的子弹,
迷失方向飞翔,
击中无思想的头脑,
洞穿无善念的信仰。
他在武斗中倒下,
倒在沒有正义的战场,
不是国殇,做孤魂野鬼,
进不了家乡的祠堂。
◆表 姐◆
红卫兵大旗头上飘舞,
她主沉浮一方乡土。
青春年华被“文革”点燃,
疯狂的烈焰红舌呼呼,
烧了寺庙的大小佛像,
烧了祠堂的金匾灵位,
“烧”了公社党委一一
当地“资产阶级司令部”。
失控的火烧了十年,
烧掉了她的旗袍柳琴,
烧掉了她的温柔贤淑。
当拨乱反正风暴卷来,
她从峰顶跌落深谷,
英姿飒爽的政治明星,
含泪穿上黑色囚服。
三年铁窗风味,
换来思想的觉醒成熟,
造就了一名客家名厨。
走出高墙,远离政治,
象远离祸害“黄赌毒”,
开一家小饭馆安身立足。
起早摸黑,把平淡曰子炒得香喷喷,
大铁锅煮沸三江五湖,
一道菜,一次人性的诉说,
一顿饭,一回灵魂的救赎。
生意似雪球越滚越大,
小饭馆变成大酒楼,
她成了村里的首富。
◆老 舅◆
四年私塾的学历,
给他贴上“文化人”的标签,
“老三篇”倒背如流,(注1)
头上有了红色光圈,
老茧重叠的粗手,
执掌了中学大权。(注2)
教鞭不是牛鞭呀,
那副沉重的担子,
把壮实的身板压弯。
良知使他很快清醒,
暗暗地让渡权力,
把校务交回教师操管,
静悄悄退居幕后,
敲钟送报,买菜做饭。
课室里又响起琅琅书声,
笑容爬上“臭老九”眉尖,
他为自己的角色自豪,
仿佛种出了稻浪滚滚的秋天。
那一年,千古荒唐崩盘,
他放下不该承担的责任,
重回土地高卷起裤管,
一个农民的善良纯朴,
象一汪山泉留在校园。
注:1、老三篇,即毛泽东文章《为人民 服务 》、《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
2、“文革”期间,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城鎮学校,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农村学校,宣传队员取代了学校领导,此体制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取消。
◆侄 儿◆
声援天安门绝食,
他走上街头血沸千度,
青春的鲁莽冲动,
改变了命运K线图,
名牌大学天之骄子,
无缘珠三角热土。
回到经济寒极,
在粤北家乡“寻金问股”,
青春壮志,好汉豪情,
付与变化莫测的指数,
快速增减的财富数字,
带来天堂的快乐,
也带来地狱的痛苦。
靠发达的数学头脑,
破译了股市的密码,
找到了捕捉“黑马”的门路,
事业冲破“乌云盖顶”,
无厘头“炒股专业户”,
拥有娇妻爱子和名车别墅。
◆表 哥◆
以为自己龙年有龙命,
闯荡商海能掀起波澜,
辞职创业奔向远方,
如一叶舢板板飘进海天,
一去杳如黄鹤,
或许做了现代鲁宾逊,
或许成了鱼群的美餐。
2015.12、28~~2o16.1.1 于顺 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