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郑成功◆
十七世纪中叶,明将郑成功以厦门、金门、台湾为根据地,经营反清复明大业,以失败告终。英雄远去,鸿爪雪泥,触目感怀,小诗凭吊。
一局必输无疑的搏弈,
与新生政权为对手,
厦门,金门,台湾,
无足轻重的棋子,
留几声长叹悠悠.
天意人心所定,
成败不在筹谋,
为死亡的王朝翻盘,
背离了历史潮流,
水师战船如云,
载不动耻辱悲愁。
英雄并不成功,
如一柄折断的宝剑,
长满了苔藓铁锈。
◆写在蒋经国纪念馆◆
从凡夫到铜像,
走出政治家的风采。
比闪电锐利的目光,
没被一家院墙阻断,
没被一党旗帜遮盖,
穿过万古荒莽,烛照未来。
鸽哨取代炮声。
民主取代独裁,
他用父精母血的生命,
填写了中国历史的空白。
◆金门刀◆
对岸呼啸飞来的炮弹,
炸碎了春花秋月炊烟鸟巢,
金门人埋掉战争的痛苦,
用弹片制造菜刀水果刀。
炉火呼呼,熔化了仇恨恩怨,
铁锤抒怀,锻打出和解微笑。
一个禅意哺育的品牌,
架起炸不断的跨海大桥!
◆金门贝◆
张着焦虑的耳朵,
聆听浪潮澎湃,
从花开听到花落,
从春去听到秋来,
无论等待多久,
都要重回大海。
◆走过古宁头◆
海风仍有阵阵血腥,
故垒传来阴魂的哭喊,
危楼断墙的累累弹洞,
诉说政权更迭的残酷野蛮。
问鼎中原的故事,
令炎黄子孙如痴如癫,
从冷兵器到热兵器,
任性地讲了几千年,
在小渔村古宁头,
用枪炮、飞机、坦克,
将故事重讲了一遍。
小渔村一战成名,
走进战史、影视、展览馆,
成了两岸对抗的转折点,〈注)
破浪前行的历史航船,
搁浅在小小的金门湾。
注:1949年10月24曰,中国人民解放军9000多人夜袭金门,与国民党守军血战三天三夜,最后全军覆没。金门战役的失手,使中共高层对海岛作战的特殊性有了清醒的认识,改变了攻打台湾的计划,两岸分裂对峙的局面延续至今。
◆榴弹炮阵地◆
一支支青黑油亮的炮管,
钻出隐蔽的山洞,指向对岸,
炮膛里没有复仇的炮弹,
战争之神,失去了威严。
高效杀人的重型火炮,
从武器变成表演道具,
一场场炮操把人震撼;
炮兵阵地华丽转身,
成了金门王牌景点,
曰日游人如织笑语满山。
炮声远去,战地分外宁静,
鸽群飞过,天空更高更蓝。
挥写这一切的,
是大智大勇的伟人,
无影无形的时间……
◆金门慈湖◆
鱼儿追逐树影,
霞光辉映湖光,
工事湿地合二为一,
军人不乏丰畗想象。
森严的铁网坑道,
密布的碉堡雷场,
构筑了鸟的天堂。
二百多种野鸟,
把这里当成故乡,
或栖息繁衍后代,
或避寒保养翅膀,
自由地嬉戏做爱,
放飞天赋歌嗓。
啊,慈湖,慈悲的湖,
注入了军人的情愫思想!
莫说他们只懂得杀戮,
护佑生命,也有负责的担当,
从盈盈碧水中,
可看到他们的天使形象!
2016.1.21~~27于金门、顺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