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悠悠一点点变暗,静静等待月色一点点亮出洁白。
邀月的心情年年岁岁相同,把挽紧的相思心结,一点点解开,轻松出痒酥酥的诗意。
今夜中秋,不可以有含泪的离愁,不可以有焚香的孤独,不可以有泣血的红袖。
今夜窗棂挂着问候,传送远处潺潺流水的乡音,乡音飘着别致的口语,溯漫青草更青处的原乡。
有月无月,心上都爬满了诗情。诗情是千年的月情,是诗化了月色的薰风,拂着千年不变的心情。
今夜中秋,应该有月,应该有酒,应该有诗。
每年今夜,那个举杯吻月,酒浸诗篇的苏东坡,不耐细酌变异的现代诗,拂袖走回去宋朝,开怀诵读唐诗。唐诗里的月色别有情调,惊动一个个诗人飞扬的神韵。
走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
走来“江畔河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张若虚;
走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的陈子昂;
走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润中”的王维;
走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李白;
走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杜甫;
走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张继;
走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白居易。
没错,月色永远属于唐诗。唐诗的墨迹让夜里的眼睛发亮,与飘忽的月光交辉。
唐诗是写尽绝美的诗句,让后来的诗人用眼泪和微笑,守着前世的相约。
今夜,月光里行走的唐诗,一点不匆忙,一点不潦草,一句句飞起桂子飘香的花雨,落进团园对月的酒杯里,溢出脉脉千年的醇香。
今夜,我只愿与婉约的唐诗对酌叙情。
月光下,我们互为倒影。照出三生三世、千丝万缕的柔情。旖旎出今生相依相偎的剪影。
今夜,远古红尘的月影依旧如水的温柔,不知谁在秋水中轻唱回望。
2009年中秋节前夜于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