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批评:用责任和良知说话————读谭旭东《寻找批评的空间》
 
批评:用责任和良知说话————读谭旭东《寻找批评的空间》
  文 / 巴山一马
 
    一直以来,文学界对批评存有颇多微词,最常听到的一句就是“批评的缺席”。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当前的批评状况表现大为不满:或不满于文学批评传统批判力不再,或不满于文学批评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难免有趋势逐臭之嫌,或不满于批评作为宣传工具的鼓吹功能尚为困乏,等等。在他们眼里,理论家、批评家,理不直、气不壮,面孔模糊、形象暗淡。但读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寻找批评的空间》,我发现谭旭东的文学批评,有着值得我们重视和鼓舞的一些品质。

    首先是他对文学神圣感的卫护,对文学价值的坚守,对作品中人文内涵和道德精神的善于挖掘。在今天这个市场化、商品化时代,文学正在日益变成大众文化的消费品,平庸化和空洞化不但困扰着文学创作,也困扰着批评。谭旭东所抱定的仍是公共知识分子立场,惯用的话语仍然是民族国家意识,个体意识,启蒙眼光,人本精神,底层关怀这样一些属于现代性的理念。这也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所共同坚守的价值立场。谭旭东很注重这方面的学习、积累和领悟,《寻找批评的空间》处处呈现出他作为一个批评者的担当意识。因此,读他的批评文集,就发现他的文字与市场保持了距离,与狭隘的直接的政治功利主义也保持了距离,于是,他的评论显得比较方正大气,透着一股少有的清新和锐利。谭旭东的批评文字也告诉我们,批评家要有艺术良知,敢于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而且也告诉我们,文学批评就是要发现美,追寻美,体现人的关怀和对良好社会秩序建构的理想。同时,坚持文学批评的审美标准和艺术伦理,就是坚持文学批评的社会公正性,树立文学批评的社会公信力……他的这些言论说穿了,还是坚持了为人生的艺术观。

    正是基于上述的出发点和价值坐标,使得他在平时接触最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能够发现问题,引发他对文学批评之维、文学史与文学经典的建构等问题作深入的反思与探索,不断的给文学批评正位。比如他在对“批评家”这一角色的定位时,就是从三个维度来考察的,即一个优秀的批评家既是历史的评判者,也是现实的参与者,更是未来的预言者。他认为文学批评不是拆解和贬低文学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不是去充当文学创作的吹鼓手,更不是去以话语霸权来强暴文本,而是要推动文学创作的繁荣,促使文学恢复创造力和想象力及其对现实世界的反应力和冲击力。他呼唤建构和谐的批评生态,呼唤有良知的批评家。他还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中国儿童小说日常化叙事现象的透析,对郑春华、杨红樱、周志勇等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解读,提出了“儿童文学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儿童个体的现实的生活经验,而且还应该是集体的原型经验”(见第三章•第四节《文学如何超越日常生活》)等颇有见地的观点。对于新诗世界的审视,他有这样的看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创作较之以前的任何一个时段都要活跃,但论创作的成绩或者说美学上的突破,似乎还不如80年代。尽管官方的文学刊物或民间的诗刊常常大面积或大批量地推出一些所谓的‘佳作’,许多人还堂而皇之地以‘实力诗人’自居,有些人还以为自己的作品是代表了中国最高水准,还有人为争夺话语权而互相争吵谩骂,闹得诗坛一片嘈杂,可当下的中国新诗到底有多少值得推敲的好诗还真是令人怀疑!”(见第四章•第十节《新诗的史化路向》)可以说,他的判断非常大胆而且也深中肯綮。看得出来,他无意贬低中国当下的诗歌批评家,也无意否定当下的诗歌创作,但透过真诚锐利的话语却可以看出他对新诗命运的忧心。

    谭旭东批评的另一突出特点是比较热切鲜明的“现实性”。“现实性”并非贴近现实的直接同义语,有许多与现实贴得很近,密不透风的创作或者评论,恰恰缺乏现实性,而某些写历史的作品由于有现实精神,反倒有现实性。真正意义上的现实性应该是既贴近现实同时又能站在更高视点上观照现实的一种精神姿态和批判眼光。谭旭东既懂理论又会实践,自己本身就是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又是批评家,这无疑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写作优势——别人服气,自己底气也足,弄出的决不会是那种隔靴搔痒式的批评。这一点,如果阅读《寻找批评的空间》中“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思考”、“新诗世界的审视”、“散文世界的探微”、“中文教育与中文学科的批判”等章节,就不难发现其对文学创作与文学教育的理解。可以说,这些文章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他所关心的“现实”的了解程度,而且是真正地走近作家、走进作品,进入了他所关注的“现实”的内里,利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加上自身的创作实践,为读者提供了富于生命体验的解读与洞见。在谭旭东看来,批评家要靠自己的真知灼见、真才实学树立自己的权威性。真正的学术权威才有资格站在高处指点迷津。但当下也有这样一种批评的怪态,当一部作品问世、某些艺术家走红,批评家站出来,不是以先生的身份为其把脉诊病,帮助他们完善提高,而是看红包有多厚就给人家说多少好话,拍马屁、捧臭脚、马后放炮似的所谓批评,有了不多,缺了不少。尤其是拿了人家的好处,就无原则地为人家高唱赞歌,把差的说成好的,把丑的说成美的,不但讨嫌而且丑恶,有损批评界的形象。对诸如此类的“畸形批评”,谭旭东予以坚决否定与批判,并一针见血地指出病因:“今天文学批评乏力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文学创作缺失时代的经典,也不是理论批评理论资源过剩,而是批评家的美学维度与伦理维度的丧失,是批评家在文化时代与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失去了修身养性的耐心,无法坚守批评家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见第一章•第六节《文学批评为何乏力》)。

    谭旭东说:“无论是在历史的坐标中获得文学的价值和社会的关怀,还是从现实的场阈里发现文学的意义和人性的深度。抑或是从未来的文学空间里寻找文学的真实,批评总是在指向文学世界,为文学经典的建构和文学教育的完善而努力的同时,抵达人性,抵达真理。”他的确是这样从事文学批评的,这些年他不抱圈子,像一个独立作战的勇士。谭旭东这种批评的姿态让我们更加坚信,他满怀责任感与良知的批评不会就此停下脚步,他将带着对文学的热爱与对真理及正义的渴望,继续寻找批评的空间!
     

2009/10/19 15:11:01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2 篇︱已被阅读过 566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2117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