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故乡的糕饼
 
故乡的糕饼
  文 / 马月兰
       

    立秋过后,天气一天天转凉,走在街上,常常会有几片金黄的树叶飘过头顶,然后随风旋转着落到脚下。秋,一天比一天的浓,风,一天比一天的凉,树上凋零的落叶也一天比一天的多。在粤北山区的老家,这种四季交替的变化更觉明显。每年中秋一到,天气就变得特别清凉,早晚穿二件衣服都觉得冷,这个时节的气候让人感觉特别的舒爽。
    清晨出街买菜,忽见乡下一妇女挑着一大箩筐糕饼在集市上叫卖。远远便闻到饼香味,忍不住上前问那妇女:"大嫂,糕饼怎么卖?" 妇女回答:"九元一斤。" 接着她又说:"这是我昨晚刚做出来的新鲜糕饼,里面放了许多花生和芝麻,特别香,不信你尝尝。"
    说完她伸手从箩筐里拿起一个糕饼递给我。我伸手接过妇人递来的糕饼,尝了一口,感觉真的不错,又软又香,是那种儿时家乡的味道。 比起市场上那些甜腻的,五花八门的月饼,我更喜欢吃农家人自己做的糕饼。
    中秋节将近,卖各式各样月饼的人们早早在市场上摆起了摊档,卖糕饼的人也一天比一天多,她们来自乡村,没有固定的摊位,用箩筐挑着在市场里叫卖。
    回忆儿时的老家,清秋季节,古道乡村,金色斜阳,稻谷飘香。青石小巷,黛瓦泥墙,炊烟袅袅。如水温柔的月影透过瓦檐,宁静的射落墙篱小巷。记忆中老家秋天的味道,感觉特别清爽,特别明净,特别温润,人情亦特别温暖。
     俗话说,中秋大过年。以往父母健在时,中秋节无论工作多忙,我都必须回家与父母团圆,想吃母亲磨的糍粑,想吃父亲做的糕饼。父母倚着柴门,站在村口,望我回家的情景,至今犹在眼前。十多岁离开村庄,离开父母,然而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人情,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儿时的中秋,村庄就像过年一样热闹,家家户户的大人和小孩没有一个外出打工的,他们守着古老的村庄,陪伴着明净的月亮,在那片贫瘠的土地里,闻着沁人的稻香,与世无争。朴实的农人,用他们勤劳智慧的双手,耕耘着土地,守着古道边美丽的家园,过着朴素安稳的生活。
     往时的中秋,家里没钱买月饼,父亲早早把家里收割的糯米炒上几大锅。他卷起布衫衣袖,在锅台前挥汗如雨,把莹白剔透的糯米炒得噼啪作响,慢慢转变为金黄。我们在灶下烧火添柴,炊烟透过黛瓦,袅于庭院。然后飘向天空,氤氲成一朵朵美丽的云彩。秋天的流云把故乡蓝色的天空装扮得绚丽斑斓。
     晚饭后父亲提着煤油灯把炒熟的糯米,拿到放在巷子角落里的石磨前,用整个晚上的光阴把糯米磨成细嫩幼滑的米粉。我们姐妹几个轮流帮着父亲推磨,沉重古老的石磨,吱吱呀呀,在昏暗的灯光下唱着寂寥又单调的歌曲,整整一个晚上,听得人耳朵生茧,心生烦绪。
     事实上我和三姐常常偷懒,都是二姐在帮父亲推磨,大姐和母在灶间忙碌。父亲至始至终做着主力推磨人,他一声不吭,仿佛从来不晓得累。逢年过节,磨糍粑,磨豆腐,都是他一个人在推磨,在忙碌。村里的石磨特别大,特别沉,我们根本就推不动,我们只负责踮起小脚尖把米或豆放到磨盘上面,父亲推一圈,我们就放一把。磨盘里碾出的,仿佛不是米粉,不是豆浆,是客家人以往艰辛苦涩的生活,以及平凡岁月里烟火人家的企盼和希望。
     父亲把磨好的米粉用布袋装好,放在家里冷却静搁几天,这样做出来的糕饼才会更柔软,更好吃。待到节前最后一个墟日,父亲带着二姐走古道十多公里到大桥镇上去买几斤黄糖,几斤白糖,再买两筒月饼(以往农村人买不起盒装的月饼,都是买散装的用白纸卷着的)。月饼主要是买给长辈,孝敬爷爷奶奶,以及中秋节祭祀祖先,供奉月神,剩下的才给我们姐妹分吃。
    节前的头一个晚上,父亲把前几天磨好的糥米粉拿到餐桌上,倒到簸箕里,掺入碾碎的黄糖,和自家新榨的花生油,用力搓成柔软的粉团,然后用饼模搓印成一个个糕饼,里面放些炒熟的芝麻花生白糖。母亲把饼模里倒出来的一个个糕饼,放到竹制蒸笼里,拿到灶间,放在大铁锅上,盖上锅盖,大火蒸熟。刚出锅热乎乎的糕饼香气袭人,农家深巷盈满了饼香。走过路过的邻里乡亲,都忍不住驻足观望,夸父亲的手艺好,做出的糕饼,飘香四溢,闻着就想吃。
     这时母亲就会从蒸笼里拿起刚出锅的糕饼分给左邻右舍品尝,并叫二姐沏上一壶清茶,搬来竹椅小凳,招呼邻里坐下,慢慢尝吃。宁静的夜晚,月光如水清澈,流淌的月华透过幽窗,洇染出一轴无边的温暖的画卷。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千百年来唤起了多少离别家乡的游子对故乡的眷恋。是啊,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一轮明月,故乡的月亮永远都是最明、最亮的。
    每逢中秋,圆月高挂的良夜,那些沉积在远古的传统习俗,开始被清秋的蛰声唤醒。晚上母亲早早做好丰盛的晚餐,父亲用竹篮提着母亲煮好了的鸡鸭、豆腐、糍粑、月饼、茶叶等祭品到祠堂祭祀祖先,村里的家家户户亦是如此,逢年过节到祠堂里拜祭祖先,已成习俗。此时的祠堂非常热闹,村里的大人小孩都聚集在此,焚香烧纸放鞭炮,浓浓的烟雾弥漫着整个祠堂。
    晚饭后,当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母亲便拿出月饼在门前焚香拜月,口中喃喃低语,听不清她在向月亮祈愿着什么。她虔诚专注的样子,如天空中的月神,温柔清丽。幼小的我们站立一旁等待母亲把月饼分给我们,然后高高兴兴的拿着月饼到村前的晒谷坪,村里的大人小孩吃过晚饭都集中到那里赏月吃饼。三三两两坐在如水的月光下,叙说凡家碎事,儿女私情,有人亦会讲一些有关嫦娥和玉兔的传说。
    这是儿时记忆中最宁静,最美好的夜晚。清凉柔软的夜风,自悠长的小巷吹来,门前刚收割过的田野蒙蒙胧胧,稻草的香味弥漫在夜晚的空气里,秋虫一声声撩拨着人们秋水般宁静的心思。小孩在一旁喜闹着,追逐着。直至远古的那轮明月从苍茫寥廊的银河,缓缓的落到西边那片幽暗静谧的山峦。

                                                        2017年9月19日
2017/9/24 16:32:11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248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6878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