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诗文竞技>>吟诵•想象•创作 ——浅谈中学新诗教学策略
 
吟诵•想象•创作 ——浅谈中学新诗教学策略
  文 / 小花1981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刘秀琼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诗歌教学作了明确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给学生一些实实在在的人文关怀,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切实需要。在21世纪,呼唤“诗教”的回归已成为中国语文教育的一大主题。
    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却明显地发现学生对诗歌并不感兴趣,课堂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在这个利益挂帅的社会中,诗歌早已不受到人们的青睐,许多学生认为学诗对分数没有太多的帮助,诗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学生的文化积累较少,对诗中诗人所想表达的情感及所用的技巧难以把握。三是为了应付高考,课堂教学中教师多侧重于诗歌的理解与答题技巧的分析,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自然效率低下。而这其中,现代诗歌面临着更为尴尬的地位,不管喜欢不喜欢,古典诗歌依然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内容;但中学教材上的新诗就少得可怜,只有少数几篇作为点缀,因考试不考,在教学上更是直接被边缘化。
    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新诗,激发他们对新诗的兴趣,从诗歌中获得审美的体验和灵魂的陶冶呢?笔者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提高学生对新诗的兴趣,教师除了要恰当的讲解引导以外,必须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积累体悟,真正地爱上新诗,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一、以“歌”带“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对诗歌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认为诗歌距离他们过于久远,他们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因而在诗歌的学习过程中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就要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体验情感的兴趣。教师要在掌控教材的基础上,找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通过生动、活泼、幽默、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语言创设情感交融的教学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陶醉其中。
    学生对新诗不感兴趣,但是对流行歌曲非常感兴趣。“诗三百篇,孔子皆歌弦之”,事实上,诗歌从它诞生的那天就贯穿了音乐精神。把新诗教学与流行歌曲结合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定能提高学生对新诗的兴趣。 有一些歌词就是新诗的翻版,只是对新诗略作改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歌曲让学生进行鉴赏。如蔡琴演唱的《再别康桥》即是徐志摩的作品,学生在悠扬、略带伤感的旋律中自然就能感受到徐志摩对康桥的眷恋及内心淡淡的伤感;汪峰《光明》这首歌曲则是食指《相信未来》的翻版,学生在激昂的音乐中对食指诗歌中痛苦、深沉、执着的情感有更进一步的体会。有一些歌词与新诗并没有直接联系,但歌词特殊的组合方式,比喻、象征等手法,跳跃式的结构,绘画美、意境美等,都闪烁着诗性的光辉。如周杰伦的《发如雪》“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你发如雪, 纷飞了眼泪。我, 等待苍老了谁。 红尘醉, 微醺的岁月, 我用无悔,刻永世爱你的碑。”用短句、比喻等手法,歌曲十分富有韵律美。利用诗歌与音乐的亲缘关系,能够营造出积极营造良好和谐的诗化般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诗中获取心灵的滋养,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阅读写作中爱上诗歌
    诗歌是诗人丰富想象力的产物, 诗人头脑中的物象是以语言文字做媒介表达的;诗也是以汉字来传递诗人的情感信息的, 而透过汉字去品味诗歌意蕴也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在强调阅读鉴赏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此激发学生的悟性和想象力。
    阅读不是学生个性的锁链,也不是对学生个性的禁锢,更  不是对学生个性的扼杀。教师在教授诗歌尤其是新诗的过程中,不应照本宣科,而应以开放的心态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会学生换位思考,让自己置身于诗歌所营造的氛围中,把自己当作是诗人,调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走近诗人,理解诗人;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倡导学生勇于向权威挑战,让学生读出自己心中的那一位与众不同的诗人。这样诗歌才会焕发出它应有的生命力,也才会赢得学生的青睐。
    写作则是阅读的升华,惟有多创作,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想象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可让学生学写鉴赏小短文,从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方面写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让学生走在老师的前面,让他们主动去品读诗歌。也可以以“致诗人”、“穿越时空的约会”等话题让学生透过与诗人的对话写出自己对诗人的感想,懂得了知人论世,学生则更能学会如何去鉴赏诗歌。最后,则要教会并鼓励学生创作诗歌,先让学生学会改编诗歌,如为白居易的《花非花》、柳永的《雨霖霖》谱写新词;在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后再让学生创作现代诗。通过各种阅读写作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与诗歌鉴赏能力必定能大有提升。
    三、创设更多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爱上诗歌
    学生仅仅依靠教材的几首新诗,不可能对新诗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教师应在课堂内外安排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洋溢的诗情。在课堂上要强化诵读,诵读可以帮学生理解诗意,增强语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创设情感交融的教学意境,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陶醉其中。诵读要贯穿课堂的始终,教师可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进行诵读,如个人朗读、小组齐读等。另外,在诵读时要交给学生一定的诵读技巧,如《我爱这土地》情感是深情内敛的,那么声音应该低沉压抑;《再别康桥》的情感是淡淡的忧郁,那么声调是舒缓优美的;普希金的《致大海》基调是雄浑壮阔的,那么声调是慷慨激昂的……不同情感的诗歌要用不同的声调来表达。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自然而然对新诗就有了不同的理解。
    同时,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内容的学习,能进入到更为广阔的知识的海洋,享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而课堂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深化学生探究的兴趣,就要把课内的探究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课外的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诗歌鉴赏也是如此,仅停留在课堂的学习是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应有意识地开展关于诗歌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地信任学生,教师只需要在大原则、大范围内指导学生,其它活动由小组成员独立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学习和共同协作的能力,取得应有的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主题为“感受中国新诗独特的美”的探究活动,探究内容主要包括新诗鉴赏、致某某诗人、新诗创作、总结反思等,让学生真正地走入新诗的殿堂,感受诗歌的魅力。可安排如下:成立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课题成立课题组;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计划;提供语文探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申报表,让学生填写,并做简要评价;学生自主合作完成研究过程;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专题进入深入探究,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在这样一个新诗逐渐失语的时代。作为语文人,我们应该唤醒学生阅读新诗,创作新诗的意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点拨下感悟诗歌,在审美享受中达到情感的共鸣和情操的陶冶。让他们在功利的社会中找到灵魂的安憩之处,让他们的心灵得到熏陶,自由而诗意地栖居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2017/10/9 21:58:47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2 篇︱已被阅读过 2882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1372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