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 高峰山上飘逸的情思
 
高峰山上飘逸的情思
  文 / 李学田
   传说舜帝南巡时,途经仁化的闻韶,近日在粤北爆起了一股红红火火的“ 韶乐”热。尤其那有关韶乐扑朔迷离的传说,令不少人梦中萦绕心驰神往。暑假期间,我随韶乐采风团走进如画般的闻韶古镇,寻觅舜帝南巡时那些遗留在历史记忆里的种种痕迹。那一座风光秀美、奇险雄伟的高峰山,以及她那种种美丽神奇的故事,令我久久难以忘怀。一缕思古怀旧的情思,穿越千年云烟,飘逸在闻韶的山山水水之中。
  走进与高峰山相距3公里的下徐古村,古围、古祠、古墙、古道在柔和的夕照下显得格外静谧,似乎在向前来拜访的人流悄悄地述说舜帝南巡时曾经的过往和流逝的一切。藤蔓缠绕的盐关遗址,颓圮的残墙,那一条隐匿在荒草野径、旧迹难觅的西京古道,见证了千年古村曾经有过的七十二家商铺的繁华和喧闹。遥想那远古的年代,在这古老的小镇,南来北往的商贾,过江鱼鲫般潮涌的迁客,该留下了多少厚重的传说。那座闻名岭南的华林寺塔,在当地流传着舜帝与华林寺方丈为古塔一推一护的精彩奇闻。清风妃子”解救“华林塔的传说为古村增添了几分的神秘色彩。走近祭祀舜帝南巡时病逝此地的清凤娘娘的古庙一皇封庙,仰视庙宇“双龙拱圣”门匾,让我们从四千年的岁月烟尘中回眸一次舜帝南巡走过的时光。那一个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让我们读懂了那一份穿越时空、千古不灭的悲情和凄美。
   行走在这一片陌生而又充满魅力的山山水水,我用一颗景仰的心灵去拜访一座富有浪漫传说的山峰一高峰山(又叫高公寨、巨龙山)。那天和我一起登山的还有采风团二十多位作家诗人。高峰山位于闻韶镇芸坑村,是当地一座风景秀美的名山,有“远眺西北三千界,近看西南十二州”之美称。因为山高路远,加上路面坑坑洼洼,大家只好走走停停。阳光不时透过浓绿的枝叶把斑驳的光影撒在小路上。习习的凉风夹着花草的幽香和潮湿的气息在林间轻轻地吹拂着。沿途参天的古木、翠绿的竹林,缠绕的藤蔓,以及各种珍贵的花草和药材,不时闯入诗友们惊异的目光,乐得大家满心欢喜,笑个不停。爱拍照的邓姐、虞姐、林妹妹和几个女诗友,边走边拍,手机的相册也装满了一张张神采飞扬的靓照,还不时刷屏发到朋友圈,让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花容月貌”。最风趣搞笑的是市作协荣主席,见我们在三岔路口迷路了,故作认真地说:往右走,往右走……没等我们几个抬起脚步,他独自一人笑呵呵往左边的山路拐上去了。我们几个大呼上当,连忙拔腿追着荣主席而去。这一路上,五月诗社创作部罗明生部长“怜香惜玉”的趣事,仁化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刘平昌滔滔不绝的“药经”,五月诗社网络部梁部长对“柔弱”的挑战……给采风活动带来了不少欢乐和笑声。这海拔800多米的高山,相传是舜帝南巡时第一座翻越的山峰。站在半山腰,仰望这座巍峨屹立、高耸云天的高峰山,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也许,在通往山顶的崎岖小路上,曾经留下了舜帝勇敢而坚实的脚印?这山顶上的一草一木,是否还留下舜帝临风吟歌的豪情和记忆?等我收回仰望的视线时,诗友们三三两两说说笑笑又从我身边闪过,拖着疲倦的脚步继续往山顶攀登。
  走了三个多小时,大家满怀喜悦登上了山顶。这山顶平而宽,传说是舜帝的奏乐台,与远处丹霞山的韶石山遥遥相望。纵目远眺,远山含翠,云烟环绕,连绵起伏,宛如一条条蜿蜒的巨龙在腾飞,气势磅礴,非常壮观。置身于这美丽的千山万水,几位诗友情不自禁,放开喉咙朝远处高兴地大声呼喊:”请舜帝大王奏韶乐啰!””请舜帝大王奏韶乐啰”!,这时我仿佛听见远处的山谷传来一曲神奇美妙的音乐,如一缕缕如天籁从天际轻轻飘落,引得“凤凰聚集、百鸟来朝、百兽起舞”。这就是传说中  气势恢宏、博大精深、至善至美的”韶乐”。这部伟大的乐曲注满了舜帝一生的苍生之爱、大地一样博大宽广的仁德和情怀。
   高峰山上生长一种金竹子,叫”湘妃竹”,在当地流传一美丽动人的故事: 舜帝南巡时,带上了一个叫清凤的妃子,因长途跋涉,奔波劳累,清凤身染重病后很快离世了。舜帝强忍悲痛,将清凤妃子掩埋在高峰山上。说来也奇怪,不久,清凤坟地上和周围慢慢长出了一丛丛美丽的金竹子,竹子上长有点点斑迹。有人说,是清凤的生命化作土壤滋养了竹子才形成这神奇的竹斑。后来,清凤的魂魄化成了一只五彩斑斓的凤凰,每天围着舜帝和竹海翩翩起舞。舜帝用“斑竹”制作的竹箫吹奏出了缠绵悱恻的九章千古音乐——韶乐。从此,韶乐就在高峰山成了千古之谜。
  斑迹点点的“湘妃竹”,传颂着舜帝与清凤忠贞不渝、生死相依的情与爱。
  听导游老刘说山上有“湘妃竹”,文友高兴极了,不顾长途跋涉的疲惫,一到舜帝祠,大家像寻古宝似的四处找,忙了一阵子也沒找到,心中未免有些失落感。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当地村民见山上的“湘妃竹”一年比一年少,就把剩存的竹子移植到山脚下的金竹园村,“湘妃竹”才得以在闻韶大地上繁衍生长。清凤妃子的美丽故事也伴随竹子在世间永远流传着。
  离山顶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一座舜帝祠,是当地百姓用来纪念南巡功德无量的舜帝。舜帝祠是一间砖木结构的土庙,约有两米高,面积很小。里面的神龛上摆放着一尊舜帝的塑像。从散落在神龛上的香灰可以看出,当地的百姓不时有人到庙祠里祭祀舜帝。这种最朴素最简陋的拜祭方式,足以证明舜帝在老百姓心中多么崇高和伟大!人们在一直永远怀念着他,纪念着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折戟成泥,多少帝王将相湮没于岁月的滚滚风尘之中。唯有舜帝,虽死犹生,几千年来一直“活”百姓的心里。庙祠旁边还生长一棵苍劲挺拔的古松,虬枝交错,绿意葱茏,生机勃勃。我想,这一棵经历风霜雨雪磨练的古松,不正是舜帝伟岸、坚强、正直的化身吗?
    舜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之一,与皇帝、颛顼、帝喾、尧帝并称为五帝,以仁孝之德而著称,他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故《史记》有云:“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尚书》也有“德自舜明”的记载。他的一生,是仁孝开明的一生,对中华民族淳厚民风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舜帝,姓姚,名重华,字都君。瞽瞍之子。皇帝第七世孙,传说是虞氏部落首领,又叫虞舜。生于西元前4128——4095年,出生在濮州(今河南濮阳)东南九十里的姚圩,在皇位32年,后崩驾于南巡途中。《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即湖南省宁远县的九嶷山。)
  舜帝出生时面色黝黑,头大脑圆,鼻高嘴阔,因双眼大瞳孔,取名叫重华。舜是一位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多才多艺的实干家,耕田、打鱼、制陶、筑城等各种活儿,样样能干,他还把这些技术教授给百姓。舜又是一位德行兼备、智慧超人的政治家,他执政时推行文治,“德为先,重教化”,使国家长治久安,深受人民的爱戴。身为部落最高首领,舜帝从未贪图享受,他喜欢四处出巡,考察和体验民情。
   相传舜帝南巡时已是八十高龄。他最后一次南巡,是从数千里的北方都城蒲坂(今山西永济)出发,经凤陵渡过黄河,入潼关,经商洛,顺丹江,下汉水,取道荆州到洞庭湖;沿后沿湘江南下,到韶山,衡山、永州;再从永州溯潇水而上,到有庳、入九嶷山。从有关古典资料考证,舜帝南巡的真实动因,除了查询其弟象及象的后人传承史实,凭悼象之亡灵之外,主要是沿途巡狩,感化南方散落的三苗等少数民族,开辟南方疆域。
    据说舜帝到岭南以后的南巡的线路是从湖南汝城经仁化城口、扶溪、闻韶、黄坑,最后登丹霞山,过韶关,穿乳源而返回广西苍梧。舜帝爬山涉水来到岭南闻韶后,不仅用自己的孝德去感化影响土著人 ,还把中原带来的农耕技术和文化传授给土著人。他教他们习武习艺、学习中原的先进文化。舜帝教会土著人学搭帐篷,编织生活用品、制作农耕用具,把南巡路上采摘的红薯、南瓜、黄瓜等瓜果赐给土著人播种。舜帝还把巨龙山脉往南的全部疆土封给土著人,鼓励土著头领爱护教化好臣民,开拓扩大南蛮四周的疆域。后来,舜帝在南巡队伍里挑选了一批文武精英留了下来,还将一位丫环以娘娘的身份许配给了土著头目。土著头目也将他们的适龄姑娘许配给那些留在五度地区的中原精英。从此,中原与南方的血脉就在她们身上融汇一起,古老的文明开始润泽这几千年未开化的南蛮之地。
   舜帝南巡,给岭南古老的文明和文化留下了一抹亮丽的色彩,给华夏古老的历史与文明留下了厚重的内涵和底蕴。粤北著名作家王心钢在其作品《品读粤北》对舜帝南巡的重要历史意义和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舜文化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时候,创造了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治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尧舜文化,它们构筑起中华民族古文化三座里程碑,也是中华民族共祖文化的自身概括。舜帝南巡奏韶乐的传说所蕴含丰富的美学因素,可以视为华夏美学的滥觞。
  岁月远去,几千年历史的沧桑依在,韶乐悠扬的余韵犹在。寻觅和回眸舜帝南巡时那些渐行渐远的时光,我把痴迷的目光再一次投向那一座美丽而富有神奇魅力的高峰山,她不仅留下我的足迹留下我缤纷多彩的梦幻,也留下了我永远的眷恋和不灭的情思。
                                    
                                           2018.8.24

2018/8/8 12:00:06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2 篇︱已被阅读过 333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8300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