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心中的话(外七篇)
 
心中的话(外七篇)
  文 / 崔小林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很多情绪。因为种种不得已的主客观原因,长期被压在心上。说不出来,咽不下去。这种滋味,真是难受。如果足够幸运,能遇见静下来心倾听的人。即便是不能改变任何结果,但是在吐槽的过程中,内心也会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
    庆幸地是,有些不太幸运的我能够找到一两个真心朋友,吐露敏感愁怀。倾述是一件遇见了合适的人才能安放信任的存在。这较之前一个人闷在心里,我想我是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我也在进行自我反思。家庭也好,工作也好,我的个性实在是软弱了些。
    该要怎样的坚强才能让自己刚强起来呢?
    我想我又要自问自答了。
    经济上的独立是第一位的。一个女人必须得要有一个工作。即便是不能为家庭生活添砖加瓦,也要能养活自己。只要不再依附男人,或是依附父母,那么腰杆自然就挺直了。说话也会掷地有声。做事也能理直气壮。当下的自己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收入不高,但是足以养活自己。美中不足的是,自己的工作能力承担不起自己的自尊心。自我的专业成长也没能强大到让自己引以为傲。
    其次就是,情感与理智得有个平衡。与男子相比,女人更容易陷入感情的漩涡里。只要感情到位了,不计回报的默默付出也是常有的。就算偶尔理性,但也会被一些暖心的话语,真诚的行为打动。瞬间便投降了。男人的话,理智许多,在考虑进行情感投资时,会做一些客观的预估与评价。也就是说,会综合考虑这件事情的可行性和投资回报率。当然,热恋时期的情侣大概是没有想到这么多的。步入婚姻殿堂后的妻子想必感受更深刻。家庭生活就是一种不讲道理的生活,谁是谁非也没有明确的界限。立场不同,见解不同,偏好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如果想要活得独立些,甚至潇洒一点儿,女人还是要理智些才好。千万不要被感情套住。
    最最重要的是能够自己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以我自己为例。由于成长环境所限,家庭带给我的安全感是极其稀少的。我也习惯了把自己表面包装的很坚强。我的同窗,我的好友,也都误认为我是一个坚强的女子。其实,我有一颗玻璃心。坦白来说,这个世界上,我最信任我的父母。不论遇到什么,就算帮不上忙,他们至少不会构陷自己。也不会因为一些利益纠葛或是争吵就不再理会彼此。朋友之间,脾气相投的,我也会推心置腹。但是,我总感觉不踏实,总感觉明天或许会发生点什么。关键是这些发生的事情会带走我本就稀少的安全感。表妹说是我想多了。恐惧恐惧远比恐惧本身更为可怕。她还提醒我说:“一个人的安全感不是靠别人给的,而是靠自己给的;只要我能拥有挣钱的能力,我就能够自己安全感。”后来,我仔细想了想。的确是的呢!自己给与自己的安全感才是最大的安全。
    改变不是三分钟的热情,而是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此刻脑子如此清楚的我,说不定又会因为某些生活插曲而心生动摇。我还能大胆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并持之以恒地坚守这份决心吗?
    ……不太确定的我,势必会为这份不确定付出代价。



当离别成为一种习惯
 
    谈到离别,大多数人们都会联想到不舍、忧伤与泪水。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坚信: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曾经的我属于前者,如今的我更似后者。
    儿童时代,我与父母长期分开,几年才能见一次面。刚开始的一两年,我还是会非常思念我的父母,甚至悄悄掉眼泪。总是站在村口等待奇迹发生的我,盼望着,盼望着,然而还是没有看见父母的身影。很失望,很落寞,很忧伤。我独自转身,慢悠悠地走在回家的田埂上,幻想着:走着,走着,突然被熟悉的声音叫住;一回头发现,原来是我日思夜想的父母。等待的日子从一天变成了一个月,然后变成了半年,一年,甚至接连着好几年。当我的希望习惯了被落空的下场,我也就麻木了。也不再抱有希望。渐渐地,我习惯了这种分别。尽管带着遗憾,带着忧伤,带着无奈。
    考上大学后,我不得不与我熟悉的故土分别。离开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一个人到陌生的环境去适应陌生的世界。还记得母亲与我分别时的情景。排队一个多小时后,母亲登上了开往客运站的汽车,我假装很淡定地挥挥手,示意母亲我会好好照顾自己。母亲也冲我挥挥手,使劲儿地挤出微笑来。汽车的车轮转起来了,发出巨大的声音来,我知道我的母亲即将走远,剩下我一个人站在初秋的微风里。愣了几分钟后,我回过神来往宿舍赶,继续整理我的行李,我的床铺,还有我的心情。
    毕业后,我与校园生活彻底分开了。进入了社会大染缸。说实话,我很不适应。在学校,尤其是做题的时候,每个设问都有标准的答案,或至少也有参考答案。做错了,老师、同学帮你纠正。做对了,你悬着的那颗心就可以安全着陆。就算是偶尔犯些小错,你的老师和同学都会原谅你,并与你一起克难攻关。走出大学校园那一刻,犹如新生儿的脐带被剪掉,脱离母体后的小生命要在父母、亲人的照顾与培养下,去认识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里的人。工作方面,很多时候是没有绝对的对和错的。以销售为例,为了提高业绩,为了自己的生计,善意的谎言和略带夸张的推销都是被允许的。一味地讲真话反倒行不通了。走向社会与其说是与校园生活分别,不如说是与自己学生时代的思维模式、为人处事、作风做派告别。
    结婚八个月后,我与丈夫两地分居。主观上,我们当然都是不愿意的。然而,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为了日子能够过下去,他还是去外地上班了。到现在,已经分开六个月了。期间,他也回来过几次。只是来去匆匆。看到疲惫的他,我心生不忍。多少次话到嘴边,但又都咽了回来。我好想说:“不走了吧!就在家里。”但是现实又告诫我:“不去上班,拿什么来养活他的父母和他本人?”尽管薪水不高,但我还是有稳定的收入。养家糊口是着实不能够,但养我自己绰绰有余。再者,我不是物质女,生活上只要保证基本的温饱就好。刚开始分别还是不习惯,不习惯一回到家一个人面对清冷的家。后来,分开的日子累积的多了,离别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我也就不再感到痛苦。
    不论是孩提时代与父母分别,还是长大后与故土分离;不论是离开校园,还是与丈夫分开;我都能适应,都能习惯。适应时间的长短是它们唯一的区别。
    当离别成为了一种习惯,当习惯成为了一种习惯,我年轻的心不再怦然心动,也不再焦躁不安。我知道余生还很漫长,眼前的苟且是为了诗和远方。 



童年肖像之于我
 
    喜欢娱乐八卦的我,无意间培养了一个兴趣。那就是喜欢做热点推荐上的心理测试。仅从几张图片,几个实物,几个选择,就能窥探出人的内心世界,并能进行性格测写。真是奇妙至极!
    当然,测试上说的并不一定准确。但至少有百分之六七十是可以相信的。一次,我与同事闲谈,了解到她也做过类似的心理测试,还觉得很准确。我俩随即攀谈起来,心理学真是神奇啊!同时也心生疑问;莫非是我们先入为主地把自己代入了那个被测试的角色,才觉得无比准确呢?以我做过的心理测试的统计结果看来,测试上关于我性格的部分,倒诊断得十分准确。天真,直接,憨厚,真诚,清高。结果还说道:青年时期的我必定贫困潦倒,到了晚年才能有福气。我的不设防和不害人会让我遇到真正的朋友,也会因此带来贵人运。
    无聊时,我也喜欢浏览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关于教育、关于心理方面的文字最能吸引住我。其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说道:“很多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很多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深受启发的我认真地梳理了自己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很自然地联想起来童年时期的际遇。
    为什么我总是缺乏安全感?为什么我总是不自信?为什么我总喜欢杞人忧天?为什么我不善交际?为什么我不觉得当女孩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什么我有些多愁善感?  
    我的父亲是一个就算天塌下来都不觉得悲观的人,我的母亲也很坚强乐观。除了对我比较严格,不怎么宠我,我基本上是生活在一个比较健康的家庭里。虽然那时的我比较胆小,处事比较懦弱,但是整体来说,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九岁那年,父母外出打工是一切转变的导火索。我不再敞开心扉,不再畅快玩耍,不再无忧无虑。
    奶奶常对我说:“你的父母都是为了你。一定要听话,一定要争气。”奶奶的这句嘱咐让向来比较听话的我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我也因此产生了一种心理暗示:我是父母的累赘。我必须学习成绩好,我必须做个好孩子,我必须做正确的事情,我必须让我的父母放心,我必须听从奶奶的旨意。九岁的我甚至产生了夸大的联想,认为:如果我的成绩下降了,我就不是一个好孩子。如果我成不了好孩子,我的父母就不会再要我。此外,作为好孩子,是不能犯错的。
    父母走后,我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了十多年。爷爷是什么都不管的乐天派,奶奶却是事事都要操心的庸人自扰派。奶奶很勤劳,但也很强势。顺从她的意思,服从她的教诲,听从她的安排,就是好孩子。我也竭尽全力地去迎合她的意志。不敢大声发表自己的想法,不敢大胆地做我想要做的事情。我的压抑与谨小慎微便是始于此。我也不是埋怨奶奶对我造成的影响,只是做客观分析。如果不是奶奶对我的严厉,说不定我会成为一个不学无术的二流子。然而,我时常在想:“如果爸爸妈妈没有离开我,如果我换一个奶奶,如果我有一个不一样的童年,现在的我该是什么样的呢?”且不说非得大红大紫,起码性格上要外向的多。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不止一次地提到作为留守儿童的我,心路历程是多么的复杂且艰辛。我的父母,我的爷爷奶奶,肯定也是爱我的。只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方式才是真正的爱。在一个小女孩的成长过程中,不能没有关心,不能没有宠爱,不能缺了尊重,不能少了陪伴。很多时候,只要大人能够放下身段,低下身来倾听孩子的诉求,鼓励孩子参加锻炼,与时俱进地更新育儿理念并为孩子答疑解惑,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提供建议,那么这样的孩子是被爱包围的,自然而然也就阳光自信了。
    一路孤独成长的我,着实缺乏爱,缺乏陪伴,缺乏引导,自然也就自信不起来了。安全感也并未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反倒有日益下降的趋势。
    成年后,我也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也有想过要尝试着改变。只是有些东西一旦刻进了骨子里,想要剔除出来并不容易。缺乏决心,缺乏机缘,缺乏动力。导致现如今的我还生活在一个九岁女孩的世界里。不长心智,只长躯体。



我是一株带刺的小草
 
    我是一株带刺的小草。尽快个头儿不高,但是质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让我看上去比别的小草健硕。别以为,我会仗势欺人。实际的情况却是,我总是挨欺负的那一个。
    我为什么带刺呢?那得感谢上帝的馈赠,还有大自然的养育。曾经的我,非常渺小,非常瘦弱,就连同族的小辈儿从我面前路过,都会投来鄙视的眼神。偶尔,还会拳脚相加。向来孱弱的我,只好一个人悄悄流泪。不敢吱声,不敢告状。当然,也不知道向谁述说。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也忍了很长一段时间。当痛苦到了极限,我破天荒地释放了自我,嚎啕大哭起来。这哭声感天动地,震耳欲聋。有摧毁天地的阵势。在我第11次嚎啕大哭之后,我看见星空里的一束强光。我学着人类朝着流星许愿的样子,认真地许下了心愿——我要做一株带刺的勇敢的小草。正要睁眼之际,一束更强的金光朝我袭来,我防御性地闭起了双眼,同时感觉到浑身有一股热流涌过。当我再次张开我的眼睛,我发现:我浑身长满了锋利的刺。从那以后,只要我稍微一侧身,想要靠近或伤害我的异物就会被扎得浑身是窟窿。有了这副傍身的铠甲,我神气极了,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自豪。
    底气是足了,然而我却掉进了另一个恶性循环的深渊。总以为别人是怕我的刺才敬我三分。殊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我强大的植被多了去了。它们中的很多草连一根刺都没有长,却能得到植物界,乃至动物界的赞赏。更令人痛惜的是:潜意识里,我告诉自己,只要我带刺,我就无所畏惧。换言之,一旦拔去了我身上的刺,我将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一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森林国王为我加冕,说是要嘉奖我的勇气。我昂首挺胸地走向领奖台,并向观众致以微笑。本以为我会收获羡慕与掌声,现场却连一句虚伪的奉承都没有。国王是一个肥胖的女子,嗓门也大,她朝我挥手示意,让我靠她近点,再近点。我兴致勃勃地走向国王,当我想要张开双手作揖行礼时,只听见国王唉哟一声叫唤。“大胆刺客,拿下!”国王的贴身侍卫将我团团围住,有要灭了我的气势。因为我浑身长满了刺,士兵们不敢与我赤身肉搏,他们使用了大量的杀伤性很强的刀戟,一刀刀向我猛烈地刺来。在与之较量了21个回合之后,我倒在了血泊里,奄奄一息。这时,从惊恐中回神过来的女王,走到了我面前,低下身来说道:“不要再难为我的臣民,不要再难为我可怜的孩子。它的刺,没毒。是我自己被它锋利的外表吓住了,放开它!给它留条活路。”
    出于愧疚,国王派了12批宫廷御医为我诊治。也许是命大吧,我竟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然而,我的刺却不见了。我一边挣扎一边呼唤:“我的刺,你去了哪里?你去了哪里?我要我的刺,回来,回来。”
    清晨,森林里下起了大雨。被雨珠深吻的我从梦中醒来。我很认真地从上到下打量了自己。很欣慰地发现我的刺还在。刚刚那只是一个梦,一个描摹我内心恐惧的噩梦。
    喜欢自欺欺人的我终于承认:有刺,无刺,我都是原来那株灵魂深处就开始懦弱的小草。一旦被装进了匣子,就活成了标本的模样。



乡愁
 
    小区里,刘府正在摆生日宴,祝福刘老太爷九十高寿。孝顺的儿女,用最富民间特色的方式,感恩父母,答谢亲朋。 
    冒雨观看的观众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丝毫不介意自己被淋成落汤鸡。想要撑起伞来,又怕挡着身后的邻里。主人家搭起了棚子,挡住了部分雨水,然而那些个不听话的雨珠还是能渗透进来。
    作为这场生日汇演的见证者,我目睹了儿子、儿媳为老人操持宴席的忙碌,看到了女儿女婿为老人请来的精彩表演,瞧见了孙子、孙女为老人家拍摄的珍贵视频。大屏幕上,播放着老两口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记录了朴实的夫妻俩彼此扶持、相濡以沫的生活日常。表演进入高潮时,五颜六色的烟花升腾起来了,在空中尽情地舞蹈,光华地绽放,为寿星添福添寿。
    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我,思绪被拉回到了童年。那时电影进村公演,全村老乡围坐一堂,一起欢笑,一起流泪。漆黑的夜空被调皮的星星点亮,也被乡亲们的热情感染,变得不再高冷,不再遥不可及。小朋友似乎能“手可摘星辰”。五指之间,渗透进星空的广袤与渺小。
    从老家搬出来好几年了。作别了曾经的山岗、池塘、绿树、红墙……也作别了乡里乡亲最原始的渴望。偶尔,难免伤感,感慨物是人非。大多数的光景,还是感恩的情愫居多。生活更加便利了,物质条件改善了,父母也老有所养,小孩上学不用再起早摸黑……尽管故土不再,但是我们又在新的土壤扎下根来,将曾经的习惯、情感、民俗、交流注入当下的家园。熟悉后变得陌生的我们,终于重新熟悉起来。酒是故乡的好,人是故乡的亲。渐渐地,我们形成了新的社区文化,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路旁的桃树、李子树、梨树、黄角兰、桂花树、榕树、梅花树也都开始走亲访友了。用绿色的娇嫩,红的芬芳,黄的金莹,白的纯洁,粉的娇羞,发射暗号,约好着排队,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对于一个天天回家的人来说,谈想家、谈乡愁显得矫情了。天天都在,有什么好感慨的呢?或许是感性使然,或许是触景生情,或许是浮想联翩,在雨中静静观看表演的我,不经意间想起来过去,想到了现在。
    每一个人都活得很不容易,但每一个也可以活的很简单、快乐。台上的表演嘉宾如此,台下的看客何尝不是呢?
    乡愁不是脚不能到达的地方,而是心到达不了的远方。



成长的苦痛
 
    我是一株木,生在在山林里。打出生那天起,爷爷就告诉我:孩子,你一定要慢慢长大,切忌追逐速度,切忌太过耀眼。
那时的我并不能理解,还一直单纯地以为:既然我已经吸取了天地精华,就应该茁壮成长;用自己的努力与行动去感恩培育我的蓝天、白云、雨露,还有厚土。
    长到九岁大的时候,我的耀眼光芒带给我灾难。因为拒绝将孩子贡献,我的父母被迫与我分离。他们被移植到了一个很遥远的国度。据说,那里夏天非常热,夜晚非常冷,还有很多专门欺负树木的害虫。失去父母陪伴的我,孤独地长大。尽管偶尔得到爷爷奶奶庇护,但是我对父母的思念与日俱增。我还一度陷入自责,认为一切都是自己惹得祸。若不是我,我的父母永远不会离开故土。
    渐渐地,我成为了一棵孤独的木,不怎么说话,也不怎么交朋友。我的身高因此受到影响。我不再是树林里最耀眼的那株木,也不是树林里最俊俏的木。我成了别人的尾巴,他人的影子,被欺压的对象,被忽视的孩子。我甚至以为一味地忍让是求生的法宝。造就这奇葩逻辑的是:不长个也就意味着不长大了。不长大就意味着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就意味着我可以很快乐。
    然而,在我成年之后,幼年时期的创伤仍然有迹可循。不合时宜的孤僻,不善奉承的忠耿,不掩痕迹的诚实,不违初心的勤恳……它们确实也带给我一些发光发热的机会,但更多的是机会里暗藏的杀机。我不止一次的被算计,被迫害,被逼走投无路。最糟糕的那次,我竟然被连根拔起。幸运地是,丢了三魂七魄的我,在恩人的施救下,保住了最后一根根须。我又从零开始成长,慢慢地涵养我的元神。“慢些,慢些,再慢些。”是恩人离开前警戒我的话。
    我将恩人的话语放在心上。这些年我也果真长得很慢很慢。也许是先天的基因占了优势,成长如此之慢的我还是发射出了光芒。这光芒其实并不耀眼,但也能够引起其他树木的注意与觊觎。后来,我又一次次莫名其妙地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一次次地被利用,一次次地被丢弃。后悔至极的我不禁感慨:下辈子,我再也不当一株木了。我真心不能与大自然抗衡。我也真心做不来欺上瞒下的家伙。
    成长的苦与痛一直伴随着我这株木。长还是不长,早已不是我能左右的命题。倘若真要我隐藏木的本性,浑浑噩噩地干些野草的勾当,那我宁可弃绝人间。永去之,不来也。 



明天说点儿啥
 
    由于频繁使用电脑,我无法再寄情纸笔。我也记不得上次用笔写心情是什么时候。仿佛只有面对安静的电脑屏幕,我才能洋洋洒洒,下笔成章。
    习惯用电脑打字,习惯在电子文档上修改,习惯将我的眼、我的手、我的脑托付给文字编辑工具。一天也离不开,一刻也不敢离开。说不定,哪一天,我这个曾经的驾驭者会沦为高科技工具的奴隶。说不定,电脑这个家伙儿能自动写出秀丽的文章来。到时,我一定要和它来一场比赛,看谁写得多,写得真,写得好,写得快。
    以前读到过一则新闻,说道某一新闻事件发生后,某个高科技软件利用几十秒就撰写出来一篇质量还不错、准确度还不赖的新闻稿件,光速抢占了头条新闻,一鸣惊人。与之相较,职业新闻工作者的速度慢了很多。再怎么厉害,人写的话,几分钟是要的吧!还不算后期修改和发稿的时间。身为读者的我在当时惊愕了:这样下去,机器势必会取代人工,失业人口将大大增加,社会怕是要不稳定了。就连我自己也估计会丢了谋生的饭碗。可转念一想,这些事情不是我能考虑的。我规规矩矩地当好小老百姓,不给家人、社会、国家添麻烦就好。
    作为一个80后,儿时拮据的生活至今记忆犹新。尽管与父辈相比,我能吃饱饭,穿的暖,有书念。一个多月都吃不上肉,每到开学就为学费发愁,冬天也是赤脚上学,上学来回2个多小时全靠步行,住校了每天只能用三块钱,到嘴最多的零食是山上的野果……凡此种种,历历在目。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不敢想像,十年后、二十年后的物质生活将会是怎样的充实与富足。鸡鸭鱼肉,天天换着吃。衣物鞋袜,想买就可以买。累了,乏了,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当然,这些是建立在辛勤工作与勤俭持家的基础上。
    今年我三十一岁了,最大的感触就是我快赶不上时代发展了。或者说,从我出生到现在的这三十一年里,一切都发展的太快。尤其是互联网普及之后,电脑走进寻常百姓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再者,通迅工具的升级换代也让我措手不及。以前是打个公用电话都得排长队,如今是人人手机不离手。聊天少了,话家常的时间少了,爸爸妈妈,姥姥姥爷,男孩女孩,爱上了手机,爱上了虚拟世界,爱上了一个人独处。手机成为了最好的朋友,最爱的恋人,也成为了治愈孤独与伤痛的良药。
    说了这么多。我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表达什么。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是赶不上时代节奏?是担忧未来挑战?是恐慌老无所依?是感恩安居乐业?是感慨物换星移?
    ……
    可是,与三十年前相比,此刻的自己是那么那么的幸福与幸运。
    明天说点儿啥呢?今天的我还真不知道……


刻板的我,刻板的生活
 
    刻板的我,刻板的生活。这或许能够解释我为什么不再写出情感真挚的走心文章。
    有的时候也确实有所感触,但是碍于家庭的因素、工作的关系,我不再敢直抒胸臆。行走在人情社会,没有保护色是万万不可以的。如若我再一味地直言不讳,那么我就成为了一个透明的人,一个让别人一览无余的对象。因此,我加密了我的QQ空间,不再怎么更新状态,至多也就在微信朋友圈发发图片,或是分享读书笔记。我以为,这样的保护动作会带给我安全感。实则,不然。
    以前,每写一篇文章,我的朋友、同学阅读后,时不时地都会给我一些中肯的评论。翻看着好友的足迹和评语,我的精神得到极大的满足。我知道,有人懂我,有人理解我,有人关注我。我的深居简出并未让自己彻底地从朋友圈消失。我的不在江湖也未曾将自己完全淘汰。还是有人记得,曾经有那么一个安静、内心、刻苦、勤奋的女孩,努力地学习,努力地生活,努力地释放,努力地重新站起来。我很感恩这一切,也很珍惜日益稀缺的真挚情感。
    大学毕业前,我给别人的印象都是:很刻板,很严肃,很正经。因为童年被留守的经历,我时常将自己的心门关起,不让自己走出去,也不让他人走进来。渐渐地,我不再怎么说话,也不再怎么主动与人交流。越来越孤僻的我丢失了与人交际的能力。只有对着电脑,或是寄情纸笔。我将我的感情隐藏,我将我的想法写成了日记,我还将我对父母的思念和青春期的迷茫,写成了一封封信。我喜爱在夜深人静时,慢慢咀嚼,独自回味。
    上大学后,我也有两三个交往比较好的女性朋友,一个是小家碧玉,一个是睿智才女,一个是活泼聒噪。我也不知道木讷的我怎么会和她们合得来。或许,是因为我总能谦让,乖乖学习,不怕吃亏。这三段友情是我求学以来最美的记忆,我的性格也因此受到影响,变得稍微没有那么封闭了。但离左右逢源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很多时候,即便是面对熟悉的同学、好友,我也不知道怎样开启聊天模式。就连与我只有几面之缘的外教老师,竟然都用serious(严肃) 来形容我。我是不太合群啦!也不具备女孩爱笑、爱闹、爱疯、爱玩的秉性。在我的字典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会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我就指鹿为马。也不会因为你跟我关系不好,就造谣说你无事生非。遗憾的是,原则一旦讲过了头,就成为了刻板。我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刻板的人。
    工作后,我的叫真儿劲头并没有得到改善。将其用到做事情上,我还是有所收获的。在知识的海洋里,的确来不得半丝模糊,一丝错误。很多工作也需要脚踏实地。将其用到与人相处上,我就犯迷糊了。搞不清楚状况的情形不胜枚举。就是搞不明白,这件事明明不是我的错,为什么后来成为了我的错呢?倘若真要加些人情的元素进去,谁的人情又是人情,谁的人情又不是人情呢?做题嘛,有参考答案。考试嘛,有标准答案。人类社会中,这些超出简单正误判断的习题,我是真心搞不懂。没长那颗心,即便花心思琢磨,也是搭建空中楼阁,没戏。
    当下的我,除了工作,就是宅在家里。顶多追追剧,看看书,偶尔出去散散步。这样的生活模式似乎真的与年轻人有很遥远的距离。我也想过改变现状,但始终缺乏勇气,也缺乏那个能够带我走出保护壳的人。
    至于我的老公嘛!是一个比我更宅的人。宅上加宅,这样的叠加除了负面的引导,未能带来正能量的阳光。偶尔,我难免怀疑自己,也怀疑自己的选择。是性相近好呢?还是习相远妙?改变需要时机,更需要对的人。
    刻板如我,刻板生活。一不小心,我已经规规矩矩地活了三十一年。在那些可预期与不可预期的岁月里,我还要这样过吗?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然而,我又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有参考价值的答案。放任自己,放任刻板。
2019/11/9 11:47:21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620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6278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