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偶然”与“必然”——《为地球母亲而歌》后记
 
“偶然”与“必然”——《为地球母亲而歌》后记
  文 / 陈振昌

   
    我很幸运:“偶然”过后,有“必然”眷顾。
    2006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作曲家陈晓敏先生为河源市的环保宣传活动写了一首歌《青山绿水常相依》。没想到一个多月后的“世界环境日”活动的那一天,市环保局请来了中国铁路文工团的青年演员雷丽莎到河源演唱。我虽然没有亲临现场观看,但在电视直播里看到了,很不错。雷丽莎人长得漂亮,歌也唱得甜美。作为作者,自是欢喜了一阵子。大概半年以后,我收到了环保局给我的一张CD。原来,雷丽莎女士把这支歌收进了她个人的第一张唱碟。打开唱碟一遍遍地听,自然,又是欢喜了一阵子。
    这纯属“偶然”。我想,以后再也不会有这等好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偶然”的欢喜,也就渐渐地淡忘了。
    2009年初春,市委市政府召开新春文艺界茶话会,市委书记市长亲临现场。这是河源市建市以来从未有过的事。茶话会开得热烈温馨,与会的文人墨客都很受鼓舞。我虽老气横秋,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内心也“风雷激荡”。会后我在想,写点东西吧,别辜负了市领导的一片真诚。
    写什么好呢?经验告诉我,如果是写一部作品,选题是第一位的。选题好了,适宜对路,往往事半功倍。也不知怎么想的,我就选择了写环保歌词一百首。这想法一萌芽,我把自己给弄兴奋了,激动不已,因为我觉得环保题材的意义非同小可。冷静下来我想,这“点子”虽然不错,但是,我能完成吗?不说很好,但“还行”是起码的。思来想去,“还行”的标准是可以达到的。我这德性,平生就两大爱好,一是文学,二是音乐。从小孩开始,我就是“独唱演员”,从小学一直唱到高中毕业,唱到中专毕业,唱到每一个工作单位,唱到退休了还不能弃舍。小学时候唱的歌,有些是三四段歌词的,我至今还能背诵如流。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再说,文学与音乐是相通的,更何况歌词本身就是文学。想到这些,我来劲了,自信心倍增。
    我这人做别的事黏黏糊糊婆婆妈妈,但搞创作,却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我把自己“锁”在房子里“闭门造车”起来。
    半年以后,我的构想终于因文稿的堆积而成为现实。当第一百首歌词完稿后,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然后我把它们打入冷宫。我啥也不去想了。有朋友约我去打麻将,我爽快地答应并很快“到位”。
一个月以后,我把这既熟悉又有点陌生的文稿拿出来仔细瞧瞧,发现“还可以”的标准应该达到了。只是不敢自个儿言说“很不错”。抛砖引玉吧,能引出一串更好的环保的歌词来,也是一种奉献。我这样聊以自慰。
我想到了“必然”。有好多人,有好多事,有偶然没必然,有上文没有下文。我是幸运的。想想为什么会有必然,我忍不住笑了。有句话说,“机遇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我算不算有准备?应该算吧。如果不算,我从毛孩唱到老头,从青丝唱到白发,不是白唱了吗?很多歌迷在歌厅唱歌,缺了个心眼,唱就是唱了,而我,多了个心眼,不但唱,还要咀嚼。歌词是怎样表达的?为啥能感动我?一心二用。如果不算,这不是表错情了吗?还有,读了那么多的唐诗宋词,如果不算,这不是“打哈哈”了吗?应该算吧!我想,应该算这就是“必 ”了。
   想想,这“偶然”与“必然”很是有趣,令人怀想。以后还会有别的“必然”吗?我不知道。也许,你去想“必然”,可能没有“必然”;你不去想“必然”,却有了“必然”。世间事,就这样,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2009年7月31日

    【《为地球母亲而歌——环保歌词一百首》已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以下是金子和黄金河两位先生为此书写的两篇序言,发表于此,谨向两位先生表示感谢!】


                 陈先生和他的环保歌词100首


                                  □ 金  子


    适逢盛世,物质和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到了“夕阳红”年轮的人,或无忧无虑,快活酣畅;或陈酒弥香,灌堂入室;或老当益壮,再创辉煌,都成了可望可即颐 天年的现实。
    陈振昌先生退休以后选择了歌词创作。摆在我案头的这本《为地球母亲而歌》就是陈先生退休以后的心血结晶。我认识陈先生久矣,是他的忠实“粉丝”之一。陈先生不算很有名气,了解他的人并不多。他退休之前,是广东《河源日报》社副刊部的主任,广东作家协会的会员,仅此而已。但他很执著自己的事业,用心去做,而且,不拉关系,不搞炒作,每一次的成功,都靠自己的真功夫。他写小说,写散文,写杂文随笔,写评论都是靠“自由投稿”发表的。他的系列杂文,《选些不想做官的人出来做官,如何?》《另一种“围观”》等在《羊城晚报》“星光集”发表后大都旋即被其他报刊转载,他从不张扬表现自己。《另一种“围观”》被《文摘报》转载,他起初不知道,还是我发现并送上报纸给他看的。他得知后却淡淡地说,无所谓,《文摘报》署了作者的名就行了。陈先生的杂文,尖锐泼辣,入木三分,但他做人,却亲和得很。他的歌曲《青山绿水常相依》(陈晓敏作曲)被铁路文工团的国家一级歌唱演员雷丽莎演唱,并收入她的第一张CD。收到唱碟后,陈先生发现词作者署名为“沈”振昌,给他改姓了。陈先生不认识雷丽莎,但他只是在电话里很温和地对她说,以后再出光碟时改过来就是了。
    陈先生这方面的故事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还是回到他新近创作的歌词上吧。
    翻开集子,浏览目录,再对照目录看内文,我们可以发现,陈先生这本歌词专集,是颇下了一番苦功夫的。就题材而言,歌词的内容非常广泛,写山写水,有不同个性的山不同个性的水;写天写地,有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哲思;写树木花草,有北国的南国的边陲的,虽都归结在“环保”的大主题上,但具体立意并不相同。至于飞禽走兽,虽种类繁多,但都依据它们自身的个性顺其自然挖掘其内涵所在。因此,我认为,集子的广度,是陈先生的用心之一。有广度就必有深度吗?那也不见得。歌词,就我个人的认识,它应该归属通俗文化一类。因为它面向的是普罗大众。既要通俗,又要有深意,这的确有些难度。但我拜读了全集后,我认为陈先生做到了。我理解他为什么要有“沉思篇”的小辑。他是为了让读者更深层次去理解环保的意义。而事实上,我们对环保意义的理解,尚还停留在浅表的层面上。

         问


地球会不会毁于一旦?
这个提问并不荒诞。
因为人类发明了氢弹核弹原子弹,
一旦失控就会把地球炸个稀巴烂。


人类文明造福于人类,
人类文明也可以毁灭于野蛮。
君不见我们曾经有过战火纷飞,
君不见我们曾经饱尝过残酷和灾难。


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心声,
和平,是万物生灵的肺腑呼喊。
和平,是保护地球的核心,
和平,是环保的基础和前瞻。


人类最大的天敌是人类自己,
自私贪婪扩张掠夺是致命的缺陷。
人类要改造自然就必须改造自己,
和平的永远才是人类的未来和心愿。


    问得好啊!“和平,是环保的基础和前瞻。”我们别忘了昨日的日本军国主义,别忘了昨日的墨索尔尼,别忘了昨日的希特勒,一旦原子弹的按钮钥匙掌握在这样的人手里,我们辛辛苦苦的环保事业就会毁于一旦,环保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了。
    《天堂不只是人类的天堂》《中国中国,郑重承诺》《拯救地球母亲》《人间正道是顺应》《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要素》《关于雪灾的思考》等篇什,振聋发聩,令人吟后难忘。
    一本集子,除了要有深度广度之外,文采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文采,不能称之为文学作品。可以说,陈先生在每首歌词上都是下了苦功夫的。有的歌词体现在构思上,有的歌词体现在修辞上,有的兼而有之,都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愉悦的感受。


       旱桥咏叹


静静的夜晚月色姣姣,
我和老伴漫步在情人桥。
桥下的流水倒映过我们的身影,
堤岸的花草窃听过我们的小调。
啊,情人桥,情人桥,
你曾经是美丽的彩虹,
你曾经是温馨的花轿。
可如今,情人桥已更名旱桥,
怪石嶙峋,蓑草飘飘。
滔滔江水哪里去了?
帆影无处觅,渔火何处瞧?
都说明月春风好,
可怜这旱桥苦作舟啊盼天晓。

    三十年前水流东,三十年后水流西,似乎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旱桥咏叹》借河桥变成旱桥,以一对老夫妻的沧桑来抒发情感。读后不由得使你对水有一种莫名的思念和追忆。
    巧妙的是,作者随后写了一首《故乡行》:还是这条河,还是这块地。朝思暮想,梦魂萦绕,不就是想看一眼你。还是这老屋,还是这桃李。牵肠挂肚,望眼欲穿,不就是想看一眼你。不错啊,故乡,你还是原来的你,绿水长流,青山瑰丽。故乡人了不起,致富路上明事理。金山银山我们要,青山绿水长相依。拿它与《旱桥咏叹》对照着读,真乃情趣盎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一定啊!环保搞得好,“你还是原来的你”。


       一封情书


宝马我不要,
豪宅我不想,
要想就要想大的,
一江春水作嫁妆。


都说你是个好市长,
百姓冷暖记心上。
可是眼前这条江,
又浑又浊不像样。


等你治好这条江,
再来娶我做新娘。
花轿顺着东流下,
你也风光我也风光。


    这作品,构思很巧妙,当中的修辞夸张“一江春水作嫁妆”不但自然,而且愉悦。结尾句的处理使整首歌都活泼生动起来。


        夜宿槎城


夜深沉,月朦胧,
万家灯火几时空?
睡美人,知多少?
凭栏想象比蜜醲。
东江水,日夜流,
河堤两岸万绿丛。
槎城人好觉,
槎城人好梦,
一呼一吸正均匀。
人好水好空气好,
高枕无忧画幅中。


    槎城,是河源的别称。这是一首写家乡的歌。作者是个“老河源”了,但他以一个慕名而投宿在河源的过客的身份来写,为的是构思的需要。河源风景有许多,但他偏偏写了“睡觉”。耐人寻味,美感特别的强烈。


        倒    映


我喜欢倒映,
倒映是另一番美景。
月亮在蓝天缓缓穿行,
水里的月亮就离我们特别亲近。


我喜欢倒映,
倒映是最真的美景,
夕阳在西山缓缓西沉,
水里的霞光就格外的波光莹莹。


我喜欢倒映,
倒映是一面高悬的明镜,
如果河水混浊不清,
水里的景物就不再浮光掠影。


    这样写景,与环保的主题紧紧相扣。自然,酣畅,如嚼一枚橄榄,越嚼越有味道。
    限于篇幅,我就不再例举了。我觉得这个集子,可以用“好歌连连”来肯定,还是读者自己去品读吧!末了,我想引用我国著名词作家阎肃的一番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阎肃先生是在一个电视节目上赞扬我国的作词泰斗乔羽时说的,他说,写出一首好歌,也许是蒙的,写出两首好歌,也许是碰运气,但是,写出三首四首或更多,那就不是蒙的和碰运气了。这需要工夫,需要真才实学,需要不懈的努力。
    另外,据我所知,陈振昌先生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一位写“环保”歌词100首的人。可喜可贺!

                             2009年6月19



              歌唱青山绿水

                ——读陈振昌的《为地球母亲而歌》


                                      □ 黄金河


    这是一本可唱可读、新意迭出的歌词集。在这个集子里,陈振昌以作家和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历史与现实的高度上,以浪漫的诗意,关注蓝天白云,歌唱青山绿水,唱出了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时代强音,开出了破解环保难题的实招妙招,唤起人们对环保重要性、紧迫性的重新认识。歌词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使读者在吟唱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享受,起到警醒的作用。
    陈振昌是我多年的老朋友。早在2002年7月,我就把他的散文小说集《寻找真实》,纳入我主编的《牡丹文丛》,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他的微型小说和杂文都写得不错,曾有作品被《微型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文摘报》等报刊转载,有一定的知名度。他的微型小说和杂文,我见到的时候,总是拿来认真读一读。一来学习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二来祝贺他新作迭出。他的作品大多都是短小精悍的,题材奇特,描写生动,手法幽默,饶有趣味,就像带刺的玫瑰,读了,令人产生共鸣或发出会心的微笑。
     我本以为他会把微型小说和杂文坚持不懈地经营下去,他在这两个领域里,都已收获到了丰硕的成果。他这样做,是很符合一个作家的成长规律的。一个作家,10岁属于童话、20岁属于诗歌、30岁属于散文、40岁属于小说、50岁属于杂文、60岁属于随笔、70岁属于“宗教”、80岁属于大地。但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陈振昌就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不按常规出牌,年过花甲的他,却把他已写出了名堂的微型小说和杂文搁一边,半路出家,写起热烈奔放、抒情浪漫的歌词来。这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弄的玩意儿,他却乐此不疲,可见他的心境是多么的年轻,真的令人羡慕而又佩服。
    陈振昌不是专业作家,但他对文学却比许多专业作家还要痴迷。他当过《河源日报》副刊部主任、河源市作家协会主席。不管他的工作有多忙,环境怎样变换,他心中的文学梦,从未中止过。他始终精心呵护着那一个个美丽的童话。这不仅仅带给他文学创作的动力,而且最重要的是使他像天使般的在文学的精神世界里自由自在地飞翔。只有这样,他才真正忘却了现实的烦恼,摆脱了功利的缠绕,获得一种精神解放和心灵的自由。
陈振昌这本《为地球母亲而歌》的歌词集,都是以当今社会的难点、热点的环保问题为题材。以这个题材写出100首歌词来,不算是一个创举,也算是一个奇迹。好在他有极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写起歌词来也极富韵味,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魅力。前几年,他创作的歌词《青山绿水常相依》,就被国家一级歌唱家雷丽莎唱红了大江南北。他第一次创作与环保有关的

    歌词,就这样一炮走红了。可见,具有相当水平的环保题材的歌曲,总是有它的欣赏者和爱好者,并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
    生活小事作题材,环保园地新花开。陈振昌的《为地球母亲而歌》写的都是与环保有关的小事,小桥、流水、人家、花草、树木、坑洼。但这些小事却触动了他内心的文学情结,使他对环保的意识有了深刻的发现,并采取创新和传统的手法,提炼出浪漫鲜活的意象,锻铸出现代与古典相结合的句式,融韵律节奏于其间,从而有效地增强了视觉与感觉的效果。例如在《人间正道是顺应》中,他这样写道:“……有人走才会有路径,有江河才会有帆影,有春华才会有秋实,有孕育才会有生命……”读罢此歌词,我不禁为陈振昌的爱护地球、环保的忧患意识所折服,而且被他独特的歌词艺术所感染。
    《一位市长如是说》,是陈振昌在一次环保会议上,听到一位市长心情沉重地总结环保工作的经验教训,他的心灵受到震撼,夜不能寐,挥笔创作了这首歌词的。全词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六句,却吟出了普罗大众的心声:“……千唤万唤唤不回,懊恼当初太轻率。建设环保需同步,只顾眼前终吃亏。花草须有时,林木靠积累。十年树木方成林,一旦失衡唤不归。有钱难买春江水,财富不匹秋月贵。”试问,有谁听或读了此词,不为之动容,不为之深思呢?这就是陈振昌歌词的警醒作用和艺术魅力。
    陈振昌的环保歌词既有时事、民生、警世、禅理之吟,又有抒情、咏物之唱;有热烈奔放、温馨浪漫的妙句,又有清新婉约、通俗易懂的佳作。字里行间闪烁着时代的思想火花。如“人好水好空气好,高枕无忧画幅中。”(《夜宿槎城》);“百里果园百里香,千里稻菽千里浪。”(《绿色长廊多构建》);“雨后青山挂彩虹,天上人间多壮丽。”(《哥有情来妹有意》);“出水芙蓉水灵灵,惹得几多小伙醉?”(《桃花水》);“地球无恙我无恙,地球健康我健康。”(《大同歌》)。这些在歌词集中随处可见的佳作妙句,就像环保园地里新长出来的小草小花,看起来虽然不起眼,但读起来却使人感到是那么的浪漫,那么的亲切,那么的生动,就像他家乡的万绿湖,平静如镜,映出了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映出了群众心声和美好愿望。这样通俗而又很有魅力的歌词,我想人民群众是愿意听也愿意唱的。
    陈振昌的歌词是清丽优美的,写情也写景,写景融情,由情入景。不像时下一些所谓的流行歌曲,歌词胡编乱造,无厘头。陈兄的歌词追求精神形态的美,点染青山,烟霞秋水,笔底波澜,营造出鲜活的意境,没有丰厚生活底蕴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一首精彩美妙的歌曲,常常起到寓教于唱的作用,其功能并不亚于一本教科书。人们在引吭高歌时,激发出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是一件很有韵味的乐事。因此,这本《为地球母亲而歌》的歌词集出版发行,是很有必要很及时的,我希望有更多的作曲家,把里面的歌词谱成曲,有更多的歌唱家,把这些歌曲唱出去,歌唱青山绿水,唱响中国。在扬荣弃耻,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代里,我们除了需要有其他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外,也需要一大批有警醒意义的歌曲。我们不但有颂歌,还要有警钟。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勇敢地站出来,对环保问题大声疾呼,关注蓝天白云,呵护青山绿水。因此,我觉得陈振昌在这方面的努力和尝试,是值得推介和肯定的。这里特地写下自己读后的若干感想,聊充弁言。

                             2009年6月30日于珠海




(黄金河,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珠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珠海乡音》副主编。)









2010/1/16 8:05:18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2 篇︱已被阅读过 568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4442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