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 为有莲韵惠风来 —唐学连散文集《半盏莲韵》启示录
 
为有莲韵惠风来 —唐学连散文集《半盏莲韵》启示录
  文 / 杜金华


     作为一个一直以写诗为主的写作者,人们对她写的其他体裁文章总是会有另一种不一样的好奇和期待。唐学连的散文集《半盏莲韵》,就让我们有这样的感受。夏暑之下,最喜帖芭蕉听雨,品茗看书,《半盏莲韵》在手,一束莲的丰盈,渐次展开, 我们不妨来对此书作一个小小的解读和分析,作一个小小的启示录。

启示一,不忘本源,立文家乡
     书分五辑,第一辑“枕着亲情入梦”,写的是以家乡为主题的乡土散文,对于一个远离家乡的外出务工人员,思乡之情尤其浓,作为一个文学创作者,她的笔下自然少不了关于家乡的描述。不管是平日里的所作所为,还是她常付诸笔端的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唐学连对于家乡的眷恋之情。
    “枕着亲情入梦”用大篇幅书写家乡,在整部书的占比是相对较大的,这是属于家乡的份量。家乡是她“此生为莲”的起点,也是她“半盏莲韵”的根源,这里有她的家人亲朋,“莲的心事”和父亲的鱼塘在村上,那些戏水、捕鸟的的记忆犹新的点滴过往,还有那念念不忘却已不在人间的妈妈......
    近三十篇文章,近三十个自己与家乡的故事,行文平实,情感充沛,同时又注重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在故事的铺垫、情境、心理、言谈举止等方面的描述,都十分注重文学艺术性的表达方式,这样令其每一个家长里短的小故事,同样充斥着浓郁的文学气息,而这也正是文学作品须具备的。当中的句子如:《枕着亲情入梦》中的“家乡下了一场雪,将熟悉的一切掩盖。白茫茫一片,分不清路况高低,也分不清哪条路是最近的捷径。一不小心就滚落在地,成了实实在在的雪人。”,《莲的心事》中的“触摸着碧荷嫩绿的叶子,荡漾着荷叶上的水珠,一丝释然爬上心头。是了,以莲的佛性,来洗涤这顽固的灵魂,是最好不过的。”,《四月,夏寄来明信片》中的“远望青山下,那断断续续飘起的袅袅轻烟,是有人在祭奠么?故去的和在生者之间,用清香纸钱对话,或许能解开千年寂寞,安抚未了情缘。那漫天飞舞的纸灰成蝶,随风乱舞,不知道它们的翅膀上有否刻下诗篇?让天上人间读解彼此的思念。”等等。
    关于家乡的一切,是每个人一生里最亲切纯朴的记忆。正所谓“参天之木有其根,怀山之水有其源”。家乡也是我们家与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每个人精神世界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从宏观上而言,一个小小的村庄,放于天大地大的世界而言,未免渺小,如果说归结到感到重要和依赖,也只有是各自的村上人。因此,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每一个文学创作者,都应该留下几行关于家乡的文字......
    这是通过解读唐学连的作品我要给大家传达的一个重要启示。一如我创作出版诗集《家园密码》的初衷。

启示二,此生为莲,文以载道
    很少有作者在多部著作中,在书名上与自己的名字产生联系。(直书个人选集之类的除外),近年来,唐学连已先后出了两部著作,第一部是诗集《此生为莲),第二部就是我现在手上的散文集《半盏莲韵》,因为登记人员的一个小小疏忽,将她原来的名字“唐学莲”写成“唐学连”,这样的阴差阳错,冥冥之中似有天意,在韶关打工数年的唐学连,真的卸下草帽,洗脚上田,在市禁毒办晋级为宣传员,这依然有文学创作的功劳。
    可以说《此生为莲》是她以莲为榜样,向往并立志达成清雅脱俗人生的目标和勉励,而《半盏莲韵》则是她得尝心愿的自信和欣喜。大诗人叶文福先生给她布置的那个不限期完成的作业:写100首关于莲和唐学连名字的诗,与她的这些情趣相关,却更多的是以磨砺她的作品创作能力相关,唐学连,唐诗宋词的余韵中走来的当代文学创作者,学莲以至莲,以莲的性情处世、创作,假以时日,势必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风格。这一切的缘起,来自给她取这个名字的爷爷当年那语重心长的话:“莲儿啊,这个世界是个大染缸,会将人染成五颜六色。可是爷爷希望无论世界怎么变,你都不要变,守住自己的信念,做好自己,做个真实的人吧!”。这是长者的期待,也是她的向往与初心。
    以上可看着是唐学连立世立作的一个信条:此生为莲,文以载道。

启示三,专于特长,敢于跨界
    唐学连对于诗歌是情有独钟的,特别是自加入五月诗社以后,其诗歌造诣日趋成熟,可圈可点。当我们看到她的这部书时,还是为她多题材的涉足而感到惊喜。《半盏莲韵》集结了她近些年来创作的散文、散记、评论等作品,是一部多题材融合的个人著作。通过此书,让我们看到了她文学体裁上的跨界,对于一个诗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启始。
    注重细节,是唐学连游历散文和活动类散记的一大优点,每次活动的时间、地点、与会人员、过程等全逐一明细记录在内,且每一篇的篇幅都很长,可见其记忆力和创作力都是很不错的。这也正是采风、文学活动等大型活动需要的,她那细致化录制式的生动记载,让每一次的活动,都有了史料性的承载,这对于文学或参与其中的文学者都是历史性的文字记录。正是有像唐学连这样注重细节、用心记录的写作者,五月诗社及韶关各文学团体举行的日常文学活动,得以比较完整地描述记录在案,连接起当地文学界的大小世盛事和片段。如此,纵岁月如流,然事事历久弥新,史家之功也。
    此外,《半盏莲韵》一书也收录了多篇她的文艺评论,有单首(组)诗歌的点评,也有对文友出版的书籍的评论,数量不多,却也是解读细致,颇有见地,很好地将所评对象相关的元素在拓展性、故事性、哲理性、思辨性等方面都做到了和谐统一,令其文不仅通俗易懂,同时丰富的内容多角度的展述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文艺评论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活,在别人的作品上进行剖析创作,确是需花一番功夫。唐学连在自己的体裁拓展上将会有广大的发挥空间。
    有所专,又敢于跨界,且都能有所见地,对于写作者而言,是功力与魄力的双重考验。

启示四,遵循传统,善于创新
    近年来,文坛风起云涌,为求出位博人眼球,各种话题和奇葩写作手法层出不穷,着实让人大跌眼镜。文学创作的创新一直都是重要的内容,许多人一味地想突破,却忽视了来路和根本。文学艺术的突破和创新,其实是从遵循传统开始的。文学艺术,特别是中国文学艺术,传统的格调和美感是不能略去的。只有根扎华夏文明传统文化的丰富土壤,遵循中国文学的审美和中国元素营养,再依据当下的语境和情境,发挥自己的思想和创作力,才能在写作上达到创新上的成功。
    无论是写任何一种体裁,唐学连在遵循传统,善于创新这方面是十分注重的。她的诗歌,格调清雅,词句简朴,意象上也惯用传统符号性、代表性的事物入诗,在审美和韵味上都有不一样的效果。这样的风格,在她的这部散文集中同样得以体现。如《四十之惑》中的“那些曾经心笙神荡的场景,成了墙上斑驳的倒影。昔日,飘散于流年的深处,幽远的怀念姗姗而来,坐在叹息的额角,肆意摺叠沧桑。”《一叶轻舟飞渡》中的“在一个油灯如豆的夜晚,我从妈妈的催眠曲里长出了梦想,装载在生命之舟上。从此,用顽强操纵小舟,踏上漂泊。”《到芦溪寻找我的“年”》中的“当日历从马尾跃到羊头,我还在路上奔跑,浑然不觉年已来临。年是岁月的门槛,家乡是心灵的驿站。”等等。
  唐学连是一位有想法有艺术审美要求的写作者,因于她严以律己的创作劲头,令她的作品总能推陈出新,不断地给读者带来惊喜。通过对她的散文集《半盏莲韵》的品读,让我们看到了一束莲更丰盈的部分,让我们读到了一个更具传统审美和进取精神的写作者。
无论你是普通读者还是写作者,读过此书,相信都能从中得到一些不一样的启示。

                                  2023.7.1
2023/7/14 11:30:53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已被阅读过 188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2168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