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年初六,也是亲戚家的孩子大婚的喜庆日子,我放下了过年中的那些人情来往,满心欢喜地来到了亲戚家里。
农村的人家办喜事就是热闹,大红双喜贴在墙上,来一拨客人就放一连串的鞭炮,“噼噼啪啪”, 鞭炮声响彻整个村子,火药味浓得老远就能闻到,地上都是红红的炮仗纸,还请有吹打手奏出“咚咚锵”“滴滴哒”欢快喜庆的曲子。客人一到,就被热情的主人领到大厅里喝茶、吃糖、聊天,等着吃午饭。
亲戚太忙了,要不停地迎客,不能陪我坐着聊天。我就和几个老人聊上了。
“听说他家的儿子娶得是外地的媳妇,很远很远的,是吗?”一个看起来有六七十岁的老太太问我。
这个老人像是亲戚他们村里的。
我点点头,说:“婆婆,现在的年轻人在外面打工,和哪里的人都能接触,所以他娶外地媳妇也不奇怪的。”老人都很喜欢打听别人家的家事。
老太太看看我,又看看门外那树开得极盛的李花,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外孙和外孙女也到了成家的年纪了。”
老太太一脸的落寞。我觉得奇怪,想到自己的外孙快成家了,应该很高兴才对啊!我不禁起了好奇心,想要知道为什么。
我小心翼翼地问老太太:“婆婆,你的外孙很大了吗?”
老太太一听我问,赶忙说:“是啊,大的都已经快三十岁了呢,小的也有二十啦!”老太太脸上有了一点笑意,她一定是想到了外孙的可爱模样吧。“唉,可是,他们如今什么模样我都不知道了。”突然,老太太又有些难过地说。
“他们是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住,还是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上班?”我问。
“都不是。他们住得离我家不远,虽然上班是很远,但他们会时常回南雄的家。”老太太浑浊的眼里滚出一串眼泪,她一定很想和人倾诉,“我最后一次看见他们的时候,他们最大的才十几岁。后来,女婿嫌我的儿子没本事,生活过得不富裕,就渐渐地不来我家了,连我女儿也少来,只在过年的时候来一次,外孙们就更是从此不见影子了。唉,可能是我上辈子没积好德吧。”老人长叹了一声,又接下去说,“不知道外孙和外孙女是受父母的影响,还是我的女儿没有教好,如今个个都有本事了,也没一个来看看我这把老骨头,弄得我在自己的儿媳妇跟前都抬不起头。”说到这里,老太太老泪纵横,一把鼻涕一把泪。
旁边的另一个老人赶紧劝她:“不来看就不来看吧。别哭了,人家今天做好事呢,不兴哭的。要不,主人会生气的呢。”老太太急忙止住了哭声,用纸巾擦干了眼泪。我真感到抱歉,一句问话,竟惹得老人如此伤心,还是和老人说点高兴的事吧。
“老婆婆,你家现在的生活很好了吧?”我看老人穿戴很整齐,衣服的质量也不错。这下可问对了。
“你问这个啊,我家虽然依然不是很富有,但家里和睦,一家人过得很开心。特别是我的孙子,他可是公家的人,拿着铁饭碗呢。他对我可孝顺了!常常不是给我买衣服,就是买营养品。每次回来,都买很多我爱吃的东西,而且都是适合我这没牙齿的老人吃的。逢年过节还要给我钱,让我要什么就自己到商店里买。我们村里的老人不知多羡慕。”说到自己的孙子,老太太眉飞色舞,一会儿让我们看她的裤子,一会儿让我们看她的衣料。“要是我的外孙和外孙女也能来看看我就更好了,我可不是想要他们买东西的。”老人又想起了女儿一家。
唉,手心手背都是肉啊,都一样连着父母的心。
想起了我的姑姑,她虽然不是大奶奶亲生的,而是大奶奶在姑姑三岁多的时候抱来的,但姑姑对大奶奶的孝顺是有目共睹的,村里没有人不夸赞她。姑姑和大奶奶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的十二年。可是,自从姑姑离开大奶奶参加了工作后,姑姑就没有忘记过大奶奶的养育之恩。现在,姑姑的孩子已经二十多岁了,但姑姑常常回去看望大奶奶,逢年过节更是必去。大奶奶要的日用品是姑姑包了的,大奶奶的药品是姑姑买的,大奶奶的衣服从里面的到外面的,都是姑姑准备的。而且,只要姑姑的孩子也就是我的表弟有空,姑姑必定会带着表弟来看看大奶奶。每次,大奶奶和我们说起姑姑,都是满脸的幸福,然后都会说一声:“我前世不知道积下了什么德,能担上这么好的一个妹子。”是啊!没有血缘,却比那些有血缘的人,情更浓爱更深。有一回,我回去看望奶奶,来到大奶奶家里,正好那天姑姑也来了,我看见,姑姑搀扶着腿脚不灵便的大奶奶,正在院子里散步。姑姑弯着腰,扶着大奶奶的一只胳膊,侧着头和大奶奶说话,大奶奶不时地停下来轻笑,阳光洒在她们的身上,散发出诱人的光辉。
前些年,我外婆还在。每年,我都要去看看她老人家。每次,我一去到那里,外婆都高兴得很,不停地张罗好吃的东西,我要帮忙,她总乐呵呵地说:“你是客人,就坐着喝茶吃东西吧。别动。”看到外婆乐颠颠地走进走出,我心里也是开心的,静静地享受着被外婆当作客人招待。
过年了,我们不要只是记着朋友,不要只是记着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亲戚,那些长辈亲人更要多去看看。比如,我们的外婆外公,我们的爷爷奶奶,我们能孝敬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因为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所以,过年的时候,不要忘记了去外婆外公、爷爷奶奶家里作一回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