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和朋友们一谈起父母辈的旧婚姻和我们现代婚姻的区别,都以为主要在于恋爱方式的不同。旧时婚姻大都是遵照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而成,有的只见了一面,连一句话都没有说过,就定下了结婚的日子,拜了堂进了洞房,那是婚后恋爱;现代的婚姻呢,大都是父母都还蒙在鼓里,双方已经双宿双飞,等父母知晓了,就是差不多请人喝喜酒啦,这是婚前恋爱。但是,年初七那天,在一个同事家聊天,才发现,我以往的看法太简单了。
那天,我们坐在一起喝茶吃瓜子,不知怎么就说到了父母辈的婚姻。因为我们都是一个村子的,所以彼此说到的人都知道。同事说,以前村里的夫妻大多都会打架,像我父母那样互相疼惜的太少了。他举了几个例子。
村里的子凤嫂和她丈夫,隔三岔五就开架,不是男的追着女的满村跑,就是女的披头散发地拿着一根扁担站在家门口咒骂,常引得许多人围观。但,一直到现在,那夫妇俩六十多岁了还生活在一起。
我家隔壁的二狗伯伯家,哪天不是火药味浓浓的?每次他们夫妻俩一吵架,二狗伯伯的三个儿子就站在母亲身边帮架,不让二狗伯伯打伯母,但是,只要三个儿子不在家,伯母就少不了挨揍的份,有时被打得脸上乌黑,哭哭啼啼地向我母亲诉苦。可是,他们也一起生活到了六七十岁。前年,二狗伯伯才离世,听说伯母到现在还很不习惯呢。
同事的叙说,让我回忆起了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那时,我不过八九岁。因为家里就我这么一个独苗苗,家里人都宠着我,什么农活都极少让我做。正是暑假,村里人开始插晚稻,田野里到处都是人声人影,耙田的、拔秧苗的、插秧的,还有我这样站在田埂上玩耍的,大家都有说有笑,不时还有人拿我寻开心,问一些我不懂的问题。突然,离我家的稻田不远的地方,传来了一个女人尖锐的声音:“我就要说!你又能把我怎么样!”我顺着声音跑过去,原来是茂源叔叔夫妇俩在吵架呢。女的手里拿着秧苗,想必是刚下田,这时秧苗也不插了,右手指着站在田埂上的茂源叔叔骂,一些很难听的话都骂出来了。我看见茂源叔叔一个劲地小声说:“不要吵,好多人看着呢,别让人家看笑话。”可能女的以为是丈夫怕她,一点也不理睬男的话,还是高声大骂。这时,男的抬起头对着她,说:“你再骂一句试试!”女的说:“骂就骂,怎么着?”又骂了一句极难听的话。她的话刚说出口,男的就一手揪着她的头发,另一只手顺势把她的头往田里按。那女的没曾想男人会这样,一下被按到了稀巴烂的田里,等她从田里爬起来,已是满脸烂泥巴,像一个大芋头了。围观的人哄的笑开了。一个年轻人还说:“真比看电影还精彩啊!”女的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捂着脸回家了。茂源叔叔不声不响,拿起秧苗下田插起来。围观的人都说:“他老婆恐怕这两天是不会来插秧啦。”下午,我还是跟着父母去田里玩,却看见茂源叔叔夫妇俩早已经在田里插秧了,而且两人还在说话呢,像什么事也不曾发现过。如今,他们也已是四五十岁的人了,家中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想起去年,我的好几个朋友都离婚了,离婚的原因都是性格不合,无法继续生活在一起。听一个朋友说,他离婚前没有和妻子吵过架,问他为什么,他说:“懒得和她吵,反正也不打算和她过下去了,好合好散吧。”那么,是不是现代人的文化素质提高了,个人修养提高了,都不想和人吵架了呢?可是,为什么这离婚率又在逐年上升呢?
我对同事说:“为什么以前的人成天打架闹矛盾,却依然可以生活在一起白头到老?现代人不吵不闹,反而把分手当家常便饭呢?”大家都笑着,摇头不语。我就想,父母辈的人是用最原始的方法解决矛盾吧,只要发泄了,就没事,日子还是照样过下去。他们在吵架中相互加深了了解,是在吵架中进行恋爱吧,吵吵闹闹愈添滋味。也许,就像张爱玲说的:“闹过一场,感情就像经过水洗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