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十年诗教路之五:诗且思:四年乐昌荡层云
 
十年诗教路之五:诗且思:四年乐昌荡层云
  文 / 叶才生


……
沿着锯齿我的思想分枝发展
遇水燃烧,遇爱化火
我所热爱的人们错把节日与流行奉为偶像
把乌鸦与寻找奉为生活的绊脚石
而我已拒绝往彩虹里播种大麦

我所热爱雨后的大地闪耀,那里满是破碎的镜子
腐朽的事物已被昨晚的大雨冲走
因为生活重新缓慢了下来,人们将看到
每一块镜子都有弯曲的天空以及树影
同样弯曲的自己,重复的自己

                       ——节选于我的诗《清醒》

     这本是三年前的修行了。
     其时,求学师范,巴雾蜀云,一直沉浸着我山野的粗胃。锐气日益磨消,无所用功,感少时的抱负日渐遥远,现实之中泥泞不堪,所做一切皆恶业。呜呼唉哉!
——文学笔调中,先人形容之为失却了翅膀,失却了方向,脚步迷失了方向,他走着,搬动着自己的身体,在黑夜。
      ——美术线条中,前人理喻为情绪的呕吐,迷惘的心肠挂在秋风中风干,所有的愁思都隐喻于布满心结的曲弧线间。尽管我们欣赏画中暂时忘记了现实,忘记了欲望,忘记了自己的小我,超越了才找到另一个真我。
      找到另一个自我,还是巴蜀的沃土。与许多人一样,在艺术尤其在文学中,我有了短暂的寄托性的忘记。想起来,那时,是将自己的灌木式的忧愁与迷惑,统统交给了先人的某种心境,博予同病相怜,甚至交给童年或老屋式的炊烟与燕子裁剪。人,真是可怜的动物!心灵最忌赤裸裸了,她总得披上些什么衣饰遮羞。所谓的精神家园、乌托邦大概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吧。
但问题是:我们居住在家园里还是家园居住在我们心灵间?主人是谁呢?
      我常常被迷惑困住,弄成了书呆子的发傻相。其时有了解我的女生不止一次劝我:进去了还能出来吗?我,又迷惑了:出世与入世大概又是这样应运而生的吧。
      但问题还是:出世与入世假若存在,她们将地球与心灵都搁置到了哪一条界线?
      当然,没有人告诉我。我带着她进入黑夜,进入梦境。梦境里七零八乱的意象,裁剪过时间的剪刀、不可理喻的抉择与结果充满着寓言式的暗示,没有名字。没有名字的往往是祖先样如同源头般珍贵的罕物。我没有理由不珍惜。我爱上这梦境的寓言式预言。
      南(怀谨)老师的书我是必读的,那书是一对眼睛、一剂清醒剂。李(定明)老师的话我也是铭刻于心间的,不经意的橄榄令人回味,受益无穷。
       正是他们,我豁然开朗:白天是现实生活的,夜晚是艺术的,梦境是宗教的。真正的宗教未必是艺术来之,尽管梦境大抵在夜晚的氛围出现。至少,佛教如此。
       今时机成熟,正好是去除恶业,扫除障碍的良机。惟理可顿悟,法必渐修,最终才发觉,有所正果。
        从今后,感谢神的恩惠,愉快地在阳光底下神圣劳动,彼此合作,亲爱,消除前生恶业,实现康乐世界。

       这是我笔记本上《断食日记录》的全部前言。时间为1999年2月6日至1999年2月15日。修炼地点为乐昌延缘斋。前言写于1999年1月31日下午。
      “断食”又称“辟谷”。从成都读师范开始,我对佛学兴趣渐浓,对东方神秘文化保持着神往。分配到韶关市乐昌工作后,我更是痴迷,先后研读了相关作品,比如聆听了《菩提道次第广论》160盒磁带,细看了南怀谨二十余部著作,尤其是对于弘一法师的断食生命体验无比神往。1999年寒假,实验的药物、身体状况的准备妥当,我就付诸行动,以图脱胎换骨,筑就生命之境的铮铮铁骨。
      这次辟谷是由常态到渐进渐减,直至纯饮水为食,洗净五谷之俗气,接着渐进渐增到常态的过程,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期间,每天写下体验日记,包括每天的天气,再到详尽记录饮食的数量、身体的反映,思维的变化,梦境的内容描述等,共10篇。另外:期间挥洒了山水焦墨画等计40幅,后来全部奖励给了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约5部;每天诵读《道德经》、《论语》、海子的诗等作品约莫15分钟。
       辟谷是一个人的圣礼。成功体验后,我才陆续告知莲子、荣斌、定明等同仁,分享其心得,感觉意志日益坚定,办事果敢有加,精神飒爽。
       这只是我在乐昌铁路中学小学部工作四年中的一个侧影。
       这四年,教育教学无甚建树。在成都中师学习三年,相比而言,来到山区乐昌市也可算是高才生了,理念新,教学活,年轻而富有亲和力,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超越了那些老前辈所带的班级,成为了学校的骨干教师。然而后患就是,教育教学艺术并没有继续探索,成为知识的“啃老族”,停滞不前。
       在学校里,开创性的工作有:所任教的语文统考一直名列乐昌市前茅;组建了国画兴趣小组,速写兴趣小组,学生美术作品获奖层次、数量在2000年前后,达到了乐昌铁路数十年校史的艺术鼎盛;与挚友创办了乐昌铁中南塔山文学社,编印了数期社刊,学生文学作品发表、获奖也达到了乐昌市小学中之最;与挚友莲子、木子倡导开放式办学,复兴校园文化,成功策划了学校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也就在艺术节胜利举办后的当天下午,我即背着那泛黄的牛仔包,第一次沿着武江河出走,南下中山应聘了。
        乐昌的四年单身书斋生活极其值得留恋。买书、读书、写作、交友、喝功夫茶聊天等,成为了生活的主题词。让我再来描绘一下紧凑而充实的单身生活吧:
      6点起来,晨读20分钟,晨跑6分钟内回来,白粥刚好煮好。
      7:10分前骑自行车到达学校。
      11:40分钟放学,到菜市场最靠近路的档口买菜。15分钟内,饭做好,菜炒好,往往是一个肉菜(排骨饭)一个蔬菜。然后躺在床上阅读15分钟即午睡。青春成长的战场,忙碌并且快乐着。
       17点放学,有时打一下羽毛球,或篮球。或者回来换上运动鞋,沿着武江河畔跑一圈大约2000米。15分钟煮饭,炒好菜,将物理时间降到了最低标准。
       20点至22点半进入挑灯夜战阶段。读书。写作。在了无人迹的夜晚,策马狂奔,追随那些照亮夜行人的航灯。
       双休日或者寒暑假马不停蹄,要么赶往韶关的书店,要么拜访名人,要么进图书馆阅读,要么在书斋中读书笔记。另外,早晚抽一个小时应对自学考试。
       除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孤独为动力,以写作为帆船,我在乐昌书写了蓄势待发的三行青春诗:
      大量读写,买书(占了工资的三分之二以上)、借书(离乐昌图书馆仅500米)、写作、投稿,以每天一本书的阅读量喂养着青春的粗胃,留下了十余本读书笔记,手稿近1尺厚,40余万字草稿,投文问路,陆续在《乐昌报》、《蒲公英》、《五月诗笺》、《韶关日报》、《广州铁道》、《南方师苑》、《铁路基础教育》等刊报发表作品,文学之苗潜龙在渊;
       自学成才,过了文凭关,感谢中国承认自学考试的形式,三年业余间里,我没费多大劲就考取了全国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大专、本科(中山大学),为下一步南下清理了文凭障碍,有了进入二线城市工作的准通行证;
      继续行路,拜访名人,乐昌元老韩春华、黄锦良、谢今古等,韶关的全国著名童话作家饶远、主持人荣笑语等,以及我人生的第二位导师桂汉标先生,为我懵懂的青春指点迷津,扩大着我人生的圆周,他们对艺术追求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
      1997至2001年,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百年之交,千年之变,我回归于内心,一笔一划为自己的世外桃源打磨着一砖一瓦。

2010/3/17 0:56:27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2 篇︱已被阅读过 655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8759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