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阅读从题目开始。读者读到这个题目,恐怕会疑惑滋生,悬念迭出。是的,我们从小学开始,就接受着爱国爱家、爱我中华的教育,怎的作者突然冒出这个似乎大逆不道的题目来?看官且慢,稍安勿躁,听我慢慢道来。
我这句话,是设身处地替秦皇朝时代的老百姓说的。为什么会冒出这句话?这得感谢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先生。是他,刺痛了我,让我不得不说。他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宣讲历史,说秦始皇是“英雄”,秦始皇的暴政是为了“帝国的安定”,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秦始皇是不是“英雄”?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是不是为了“帝国的安定”?秦始皇是不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有许多文章在批驳他了。我就不说了,因为这不是我要说的题旨。我只说一件事实,就足以证明老百姓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现在不是时兴名人经济效应吗?前些年,有人在西安为秦始皇铸了个铁像,竖在大街上。没想到“此名人不同于彼名人”,立即就遭到了民众的反对,始作俑者不得不乖乖把他毁掉。我想,制造者如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那秦始皇的铁像就会像当年的伊拉克萨达姆的遭遇差不多,被勒索于地。民心不可违啊!
我很幸运我不是活在秦皇朝。因为活在那个朝代的人根本就不能叫人!连猪狗都不如!!从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自诩秦始皇起,到秦二世灭亡时止,短短的十五年秦帝国(前221年—前206年),我们都来看看,这个帝国究竟都干了些什么?
修秦陵皇墓。修秦陵皇墓的浩大、奢侈、豪华,我们以前只是猜测。然而,就算是最大胆的猜测,我们在谜底揭示的那一瞬间,也仍然感到吃惊。自1962年我国开始对秦陵皇墓开始勘察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查明它的规模是全世界最浩大的,占地面积56.25平方公里!56.25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相当于78个故宫的面积,也相当于建国初期北京城的建筑面积。整个工程,耗时37年(从始皇初继位开始),动用的人力达70万之众。
浩大如此。奢侈豪华呢?现在尚未开掘,我们只能看文字记载了。据司马迁在《史记·始皇本纪》说:“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你看,这简直就是地下王国,有天有地,有日月有星辰,有山川河流,人世间所有的一切,他秦始皇地下无所不有。现在已经发现的,除赫赫有名的“兵马俑”外,还在陵园发现各种陪葬坑、陪葬墓以及修陵人的墓葬达500余座。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比较重大的有兵马俑、铜车、马厩坑、珍禽异兽坑。这些个陪葬坑,有象征皇室帝王乘舆的铜车马坑;有象征皇帝涉猎游玩的真禽兽坑;有象征宫廷马厩以及象征秦王朝百万雄师的兵马俑等等。
筑万里长城。挖山、填谷,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水,绵延万里。人力不足,死尸却遍地都是(司马光《资治通鉴》:“堑山、堙谷,起临洮、击辽水,力不足而尸有余”)都说长城是血肉铸成的,一点也不夸张。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血肉长城的悲惨写照。
还有像阿房宫等豪华奢侈的宫廷建筑……
想想看,这样一宗接一宗交叉推进的繁重浩大的工程压在老百姓的身上,人还是人吗?不是人了,是纯粹的奴隶,是地道的劳动工具!有压迫就有反抗,但是你反抗得了吗?《大秦律》在伺候着你。仅从其中的劓刑为例,就足以证明《大秦律》之酷刑。后人云秦国往往“劓鼻盈蔂”(《盐铁论·詔圣篇》)。即满街都是无鼻之人,以至于“秦时不觉无鼻之丑”(《抱朴子》)。“秦割六国之君,劓杀其民,于是赭衣塞路,有鼻者丑”(文选《广绝交论》注)。还有“焚书坑儒”,就更是开创了文字狱的历史先河。
在这样的暴政统治下,面对当时只有人均寿命20岁的短暂人生,高谈什么“帝国的安定”、“国家的统一”、“顺应历史的潮流”,有意义吗?人之不人,家之不家,国之何从?国之何附?老百姓泄愤“国家于我何干?”实在是一种求生本能的呛天呼地的哀号。可以想象,这样的哀号,在苍茫的天地间,是怎样一种撕心裂肺的悲凉。正是因为这样,当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时才会应者如云。
历史已成过去了。但是,秦皇朝的老百姓可是咱们的先人呀。国人不是有祭祀的习俗吗?最好的祭祀是什么?不是香火缭绕,也不是猪牛鸡羊供品,而是“公道”。还老百姓一个公道,就是最好的祭祀。不知王立群教授以为然否?
二
远古的时代统治阶级不把人当人,任意摧残、践踏、奴役、杀戮,绝不仅仅是一个秦帝国。鲁迅先生说;翻开历史,横看竖看,看来看去就两个字:吃人!面对着古人的呼号——国家于我何干?面对着我们的一些历史学家对诸如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的赞赏有加,我们不得不沉思:这人与国,或者说家与国,到底是怎么回事?孰轻孰重?两者的矛盾冲突可不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用现代的理念说,怎样的以人为本,怎样去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国家是由一个个生命的个体即我们通常说的“人民”构成的。离开了人民,国家毫无意义。国家的责职,最起码的、最基本的,就是保护人民不被虐待、摧残、践踏和杀戮。在这个基础上“顺应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让人民的生存发展的环境和空间一步步提高,造就一个公平、正义、良知的社会,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而我们历代皇朝的罪过,说一千道一万,归结起来也就是那么四个字:藐视生命!
国家是人民的。人民与国家可以划上等号。但是我们历代的统治集团,包括近代史的蒋介石,都把国家当做是自己的“家天下”。所以我们的人民有理由呼喊:国家于我何干?所以我们的人民有理由造反,有理由革命,有理由去造就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国家。尽管一次次失败了,但毕竟,人民的成份,在国家的百分比比例中逐渐多了起来。
三
中国人有句俗话:人命关天。天,就是天下。以天下之大作比,可见生命的尊严与伟大。
遗憾的是,视生命为草芥,视生命为蹩履的人却大有人在。当今世界,是由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组成的。世界大同,人类世界的愿景还远未有到来。于是乎,狭隘的民族利益,国家观念,敌对的意识形态的纷争就成了人类生命的潜在的巨大威胁。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什么?狭隘的民族利益、国家观念!掠夺他国,富强自己!所谓的“优越的日尔曼民族”,所谓的“优越的大和民族”,成了战争的借口和遮丑布。冷战时期,敌对的意识形态纷争造成了“加勒比海危机”,两大阵营的核弹即将出膛。现在冷战虽然远去,但是核军备核竞赛仍在继续。虽然核裁军、无核化的意义被人类所认识,但是,一个个都在顾及自己“国家”的利益,“君子动口不动手”,“世界无核化”成了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前不久召开的拯救地球气候变暖的哥本哈根会议,在减少碳排放的问题上,各个国家,尤其发达国家都在狡猾地计较着自己的“国家利益”。这一切,都似乎预示着狭隘的民族、国家利益将会最终导致真正的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崩毁!
人民伟大,国家神圣。值的欣慰的是,我们的国家与人民有了高度的一致与统一。“国家于我何干”有了崭新的内涵,那就是:人民离不开国家,国家离不开人民;人民是鱼,国家是水,鱼水情深。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热爱我的国家和人民。新一代的国家领导人传承和发扬了这一精髓,不仅找到了治国的理念,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而且言行一致,身体力量,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以及最近的吉鲁吉斯坦吉国家发生动乱时所表现的“爱民如子”的高尚情怀,无不深深感动着人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多变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会用爱心和智慧保护好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人民,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为国家繁荣富强而骄傲自豪,紧紧地把自己和国家融为一体,由衷地愿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国家于我何干?”可以是离心离德,也可以是同心同德。大诗人雪莱说,“道德的秘密就是爱”。爱是互动的,最大的互动就是国家与人民。刘少奇有句名言“人人爱我,我爱人人”就是对大互动的最好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