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家园》点评(3)
吴贻才
《感谢有你——韶电》点评:共同的理想目标、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这些管理理念逐渐被企业成员所认同、遵守、发展和完善。于是企业便有了凝聚力,有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了追求卓越的精神,有了克服困难争取成功的强大合力,并向外界展示自己企业的精神风貌。所有这些,我们称之为企业文化。
在《精神家园》中我多次读到类似感激、感恩、感谢韶电的文章。作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抒发、表达自己的真情和实感,让人不难看到一种“韶电现象”。而透过这种现象,更让人看到韶电人“团结、创新、诚信、”的企业精神。比如作者在本文中提到的“人性化管理”,就充分体现了韶电企业精神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精髓。
企业精神集中地反映了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领导层的事业追求、主攻方向以及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和旗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并能动地反映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本质特性。给人以理想、给人以信念、给人以鼓励、给人以荣誉、也给人以约束。在企业精神这面旗帜下,企业员工同心同德、奋发爱岗、乐于奉献,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关注企业的发展,维护企业的声誉,牢固地树立起以企业为荣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在这一点上,韶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故乡的小溪》点评:弯弯的小溪,青青的翠竹,鲜活的鱼虾,可爱的菜园……啊,那是作者童年的故乡,梦中的家园。虽说不无辛酸的回忆,却也蕴含温馨的感觉。而如今,那一切已经渐行渐远,相去又何止三十五载的时空跨越。随着山林被过度砍伐,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眼前看到的是“光秃的溪岸、淤积的溪床、浑浊的细流,就像看到自己衰老的母亲身躯,心中涌出无尽的感叹和无奈,甚至有几分悲哀”。作者通过故乡的小溪作历史参照和事实评判,对毁林垦荒所造成的资源涸竭提出了见解,抒发了忧思。是一篇呼唤环境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警醒之作。
《旅在山西》点评:古往今来,山西总是出精神的地方。一篇《愚公移山》的寓言,让山西名扬四海。如今虽说不再子子孙孙地想着挖山了——想别的也同样有出路,但愚公精神永存。魏晋风骨,支撑华夏,至今仍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脊梁。而大寨精神,更是名动一时,影响深远。即便是眼下元宵佳节的太原市井街头吧,也处处洋溢着祥瑞的气氛,体现出和谐的精神。“……最为开心的恐怕就是孩子们了,你看他们手里或提着灯笼,或拿着玩具,大都骑在大人们的脖子上,旁边路过的女子忍不住摸摸孩子红扑扑的小脸,趁孩子不注意拿走他手中的玩具逗着乐……”本文作者抓住这些读者耳熟能详的著名景观景点和风物民情,只短短三四章,寥寥百十语,便将个山西之旅描述得简洁明了,题意突出。太行沿途的观感、太原风情的捕捉、大寨风光的截取、晋祠古迹的凭吊,莫不让人如历其境,而又传导了作者的独立思考,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文字功力和对游记散文的准确把握。
《雨伞,被雨淋湿了》点评:雨伞,被雨淋湿了,让作者想了很多很多。这是诗情在涌动,这是哲思在闪光。当心灵的触角伸向比大海更辽阔的内心世界时,作者的思绪就真正放飞了。且不论这篇散文作得如何,我只欣赏作者敏感细腻的文思。多愁善感不是古代才子佳人的专利,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事物值得我们去用心体味、浅吟低唱。哪怕是一把被雨淋湿了的雨伞。
《夕阳下的渔船》点评:文学要求作者长于观察,勤于思索,所见所历,莫不留心。本文作者可谓生活的有心人。一条渔船,一对夫妇,几只母鸡、一条狗……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作为文学创作的备份。而观察是关注生活现象,思索才触及事物本质。作者通过这一水上之家和陆上人家的生活比照,思索寻求着快乐之源,最后悟出“知足常乐”的人生真谛。那么,通过这篇散文,我们能否也总结出一句话来:观察生活,感悟人生,就是文学创作的全过程。
《秋天的脚步》点评:散文创作要求作者锤炼语言,斟字酌句,将生活的原貌和事物的本质准确地把握和生动地描绘。本文作者的语言,朴实中追求轻盈,理性中透出诗意。将个无影无形的秋天描绘得恬静、孤傲、淡雅、高贵,具有完整的品格和清高的气节。诚然,文学即人学,写景也是写人。这里有作者的情怀和寄寓,这里有作者的人生追求和为人准则。“我们能够有一份付出艰辛的耕耘,就会有一份属于自己心安理得的收获,有一份汗水换来的小小的喜悦。”这里,作者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秋色与人生的秋色完美的结合”。也让我们看到了用美丽的语言写下的“秋天里一个美丽的故事” 。
《随 笔》点评:美好的记忆总是会被颠覆的。所以许多人宁愿永远生活在美好的记忆里。这是本文作者告诉我的一种无奈的生活常态。值得欣喜的是,本文作者还告诉我什么叫做文学色彩。“在带回家的路上,小白一直很乖巧地眯着眼,还没有巴掌大的柔小身躯蜷在我的口袋里,暖暖的一小块,突然觉得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可是我的行囊装不下如此珍贵的行李,在妈妈的郑重承诺下,小白被我留在了转身后的记忆里。”比较起可爱的小白,我更喜欢这样关爱小白的语言文字。
《暗香》点评:男人和女人,婚姻家庭和事业追求,永恒的主题,扯不完的话题。作者思接古今,纵横捭阖,站在人类和历史的最高处,观照天下女子在婚恋中的尴尬地位,以哲人哲思之论,发现:“春风不改旧时波”。无褒无贬、无扬无抑、无叹无颂、无厚无非,名为《暗香》,实为女性世界之题照。全文宏观、大气、思辨、睿智,作为论述性散文,不可多得。
《丁旺家事(一)》点评:这是一篇尚未完成的小说。又或者业已完成只是分部连载。虽说未观全豹,但仅从语言功力看,亦足见作者对于小说的驾驭能力。《丁旺家事》的叙说语言沉着冷静,从容淡定。平静里蕴含幽默,沉稳中闪着机锋。颇有“且听我慢慢说来”的大家风度。对我国传统小说的语言艺术和叙事方式把握得较好。本章的不足之处是在时序的安排上有些零乱。又或者是叙述节奏有时太快才显得时序穿插的过于随意性。此外,在把握语言幽默感方面要适可而止,若无节制地任意发挥下去,效果将适得其反。如“凭着这对联好似他家雌的下蛋都是双黄的……它也会撕牙裂齿狂吠逼追你三里之外”一段,就显得略欠把握了。期望陆续推出的《丁旺家事》越来越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