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穿过八十年,
“泰坦尼克号”又一次撞击全球。
震波波及中国大陆,
余震徘徊不去。
不惊叹那巨轮的豪华,
不吃惊那冰山的冷酷,
不为露茜、杰克的生死恋而感动,
甚至不为那1517个永存海底的生命哭泣。
只为他们举手加额,
因为他们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的
真正的男子汉。
只为一句平平常常的话流泪:
“让妇女和儿童上救生艇。”
船长留下。
大副留下。
乐师留下。
设计师留下。
男人们留下。
“泰坦尼克号”慢慢倾斜,
乐师们继续曾中断的乐章。
妇女、儿童远眺着他们的丈夫、父亲——
一脸坦然,
站立,
拥抱死神。
二
从“泰坦尼克号”回来的孩子儿孙成群了。
三
一场大火,
烧在克拉玛依。
死神一次又掳去三百多个生命,
大多是儿童、妇女。
生还者是男人,
是“公仆”。
孩子们都是听话的乖孩子,
他们听大人的话:
“让领导同志先走。”
“公仆”们真的起身先走了。
这一走,
生死两相隔
长征,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共产党员视死如归。
只因心存信念:
为了明天,
为了孩子。
什么时候变成,
为了今天为了我?
克拉玛依的孩子不明白。
在海底沉思的“泰坦尼克号”不明白。
四
老师们尽力伸展她们的羽翼,
也拢盖不完她们的学生她们的孩子。
仅拢住的几个,
死神也从她们的翅膀下把孩子抢去。
顺手将老师也拖走。
老师,
大多是女教师。
克拉玛依呀,
“黑油”之城。*
天地都黑了。
太阳也用黑纱掩脸,
不忍看。
五
《泰坦尼克号》
重映在克拉玛依的银幕。
剧场最佳位置,
坐着大火中将孩子抵押给死神的“公仆”。
目光舔遍露茜玲珑的曲线:
杰克那小子艳福不浅。
船长是个十足的大傻瓜。
剧终。
“扯淡!”
*“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为“黑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