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菁菁校园>>生命的呼唤——萧山十中花雨文学社作品选刊之十
 
生命的呼唤——萧山十中花雨文学社作品选刊之十
  文 / 萧山十中花雨文学社
                      



                    ◆平凡人生平凡路◆

                             216班 曹青燕

     道路,不求气势非凡,只求平坦开阔;高山,不求苍穹无限,只求巍然矗立;大海,不求浩瀚磅礴,只求奔流不息;天空,不求一览无余,只求心旷神怡。
     那么,人生呢?
     那么,生活呢?
     鲁藜曾经这样说过:“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是啊,人何必要把自己当作珍珠,“享受”时时被埋没的痛苦呢!
     也许上帝为珍珠打开了一扇美丽的窗,但却为之关上了一扇释放光泽的门;也许上帝为泥土关上了一扇拥有完美容颜的门,但却为之敞开了一扇朴实平易的窗。所以把自己当作泥土吧,当作被人踩成一条道路的泥土,人生不求轰轰烈烈,只求踏踏实实。
     平凡人生平凡路,不必报怨什么,不必哀叹自我,更不必失意于人生。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我们只不过是沧海一栗,天地一气罢了,或许对世界无足轻重,但是就这样放弃自我了吗?不,趁我们还有年轻的资本,趁我们还能飞的时候,为何不把前面的道路铺平?
     再平凡那也是一种力量,再渺小也可能成就奇迹。羡慕华丽未尝不可,眼红威猛也无可厚非,但是认清自己,珍惜自己是一方泥土,总有一天你被别人踩踏成道路的时候,你心中会激荡起“原来自己也有无穷力量”的声音。平凡人生平凡路,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你终究会散发出光芒。
     无须锋芒毕露,无须头角峥嵘,把自己当作一方泥土,不与珍珠媲美,不与翡翠争艳,更不奢望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只要你努力,只要你相信,你也会有被称赞的一天。
     事物的好坏总是如影随形的,虽然你不能展现华美,但你可以微笑于心底;虽然你不能头角峥嵘,但你可以竭尽全力为之奋斗;虽然你不能鹤立鸡群,但你照样可以作为一方泥土被别人踩踏成宽阔的大路。相信,那也是一种幸福!

                    【校对:杨丽;终审:杨丽  李献玉】



                         ◆潜藏的商机◆

                               104班    朱芳芳

     英国和美国的两家皮鞋工厂,他们各自都派了一名推销员到太平洋上某个岛屿开辟市场,那座岛屿上没有人穿鞋。
    一个人决定明日返航,他发现岛上没人穿鞋,根本没法做生意。
     一个人决定留在岛上大力推销,因为岛上没人穿鞋,这恰恰是个很好的机会。
     两个人,面对相同的情况,为什么得出的结论会不同?原因在于他们看问题的角度。
     那个决定离开的人,他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完全没有往另一个角度考虑。而另一个人他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成功了。
     每个人都是如此,在一个问题面前,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看法。但是,有些问题,不能光看表面,应该多角度思考,这样,你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那个回去的人回到自己的国家后,一定还是随便做了点工作,不大会有好的出路,公司或许也不会怎么重用他。
     而那个留在岛上的人,他一定会利用岛上没有人穿鞋这一特点大力推销,受到岛上居民的一致认可,凭借他的诚信经营和机灵的经商头脑干出一份大事业。他所在的工厂将会有一笔很好的收入,他的工资会大大提高。说不定,他在回去后,将会被大大的重用,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
     原本普普通通的两个推销员,最后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这,不是命运,而是他们对待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决定的。
     一座没有人穿鞋的岛屿,隐藏了一个莫大的商机,隐藏了两种命运,就看你如何选择。
      你发现了吗?

           【推荐:杨丽;校对:杨丽;终审:杨丽  李献玉】



                       ◆让我们作一抷黄土◆

                                 203班 周佳佳

     岁月淡褪朱门,时光抹尽繁华。树叶俯身大地,这一季的秋天,幻化作了芳土,孕育着新的生命。让我们作一抷黄土吧!
    让我们作一抷黄土吧,让农民去耕种,去翻作。这一季的秋天早已结束,那一季来年的春天也将开始。万物复苏的季节是一切的开始,他们也将迈开止息的脚步,重回那一片黄土地,去播种生命,播种希望,我愿成为幼苗的家园,带给他们生长的希望,使他们收获成熟的喜悦,一切尽在不言中,我要成为一抷黄土。
    让我们作一抷黄土吧,金戈铁马的年代,无数的英雄豪杰尽折腰,为忠,为义,为孝,抛头颅,洒热血,在戈壁战场上,在万马奔腾扬起尘土的黄土地上,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一切的一切都在那片黄土地上化作一粒永不磨灭,永不消亡的沙砾,激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我愿作一抷黄土!
    让我们作一抷黄土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伴黄河而生,伴土而居。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亿万的生命,延绵不绝,博大精深的文化在这里发源成长。黄河边上的人们啊,用辛勤与汗水交织出了一轴生命的画卷;用黄土铸造了长城,铸造了中国,铸就了中国永不倒下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愿我作一抷黄土,在黄河边上!
    让我们作一抷黄土,哺育新的生命,哺育更深厚的文化,一切的一切都在这片黄土地上显得光辉灿烂。
叶俯身于大地,完成了最后的飞翔,在这片哺育它的土地上,幻化为脚下的泥,化作春泥更护花!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因为我情愿作这一抷黄土!

                 【校对:杨丽;终审:杨丽  李献玉】



                        ◆人生有味是清欢◆

                                108班  杨飞飞

    夜。
    刚哄着儿子睡下,却见表哥红着眼,对着我轻唤:“四儿,姑姑她……”
    清晨刚过七点,车子在崎岖的小路上跌跌撞撞地前进着。妻子在车内哄着熟睡的儿子,兴许是天冷吧,鼻子冻得通红,不住地哈气。
    我一夜未睡,心中惴惴不安,却再也悲伤不起来了。车子就这么驶着,周围的林林总总一直倒退。我突然想起那年刚考上大学,母亲便是在这儿给我送行的,母亲一路握着我的手,声声地唤着“四儿”,我戏谑母亲道,又不是什么临终饯行再也见不到了。
     这次真的是再也见不到了。
     母亲是农村一所小学的教师,为人温和,对人也极好。或许是被人当作知识分子的缘故吧,我与母亲并没有其他母子那般来得亲密。虽不亲密却也并非疏远地陌生着,而是淡淡地寻常但又不似寻常。好似这是生来的一种默契,我心中有你,你心中有我。睡熟前,看到的是母亲在一旁温柔的微笑;迷路时,看到的是她在家门口焦急却又淡定的眼神;回家探亲,总是听到母亲轻唤我“四儿,四儿……”
    人说,母亲性子冷淡。不似他人那么浓烈,可母亲的爱却是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丝丝入扣。她不言,我不语,但却也是温暖一室了。
    工作之后,母亲愈加苍老,对我也愈加地依赖。我几次想要母亲搬到城里住,母亲都婉言拒绝了,说是城里太热闹。我了解她的性子,便也不多说了。却是每周必开车载着妻儿来趟乡下,仿佛为的只是听母亲唤我声“四儿”。
     车到头了,停了下来,我的悲凉也到头了,泪止不住了。
     母亲的后事极为简单,仿佛一切都已预备好的。我沉默着一件一件地拾掇着。周围都默不作声,一切看似都在无言之中明晓,一如母亲一样。
     门紧紧地关上,与外面隔绝,再也不会有人从里面打开门笑着唤我“四儿”了。车子缓缓地离开,我却一步三回头,朦胧间又看见母亲笑着唤我,淡定从容一如从前。
     后来,我偶然看到苏轼的诗:“人生有味是清欢”,猛然间母亲的声音又荡漾在耳边了。清欢,多像母亲的一生啊,在清淡中幸福着,在幸福中终老而去,不变的还是那声轻轻的呼唤——“四儿”。

           【推荐:于丹青;校对:杨飞飞,李威;终审:杨丽 李献玉】



                       ◆如山似水◆

                             208班  祝姣姣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题记

     如水般轻柔,如水般自由。不拘于时,不因于人。庄子如水,时而细涓潺流,时而波涛汹涌。他不是大鹏,不被红尘束缚,挣扎着,如水般奔腾不息。庄子如水,如水般攻不可破,他与水相连,连到骨子里,就像他已成为水的一部分似的。庄子如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嘲笑惠子对于功名的追求,幻化成蝶,飞向天际,又从天际中醒来。庄子如水,会想象着新奇的事物,会如水般缠绵着思想。
    有时,庄子是云,水汽升华,那么虚无缥缈,连着的是他的淡泊清雅。他似水非水,如空气般无孔不入,到处充满了避世的味道。他是智者,他是清流急湍,是芳香四溢的酒。
     知者乐水,庄子如水。相连的是淡泊,是清雅;相连的是纯净,是高洁。
     如山般沉静,如水般稳重。踏实能干,不投机取巧。孔子如山,时而高峰耸立,时而缠绵不绝,他不是凤鸟,却希望凤鸟将至,他追求礼乐,他永不停息,如山般坚定,如山般刚强。孔子如山,如山般静而无声,他与山连到根部,就像把自己融入了山中,化为了山的精魂。孔子如山,一辆木车,一条古道,一阵车轮声,他鄙视冉求聚敛财富,他欣喜颜回安贫乐道。孔子如山,在礼崩乐坏中追求周礼,在污秽的尘世中开出高贵的牡丹。
     有时,孔子是磐石,千年沉积,那么恒定,连着的是他的梦想。他似山非山,如恒星般千年不离,守着周公之治的梦想。他是仁者,他是昆仑山脉,是泰山精魂。
     仁者乐山,孔子乐山,相连的是入世,是周礼,是仁德,是逆境中的桔梗花。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连着的是他们各自的灵魂。

             【推荐:周黎霞;校对:王佳萍;终审:杨丽 李献玉】



                       ◆生命的呼唤◆

                              112班  徐亚菲

     生命有衰草琉璃般的落寞,却也有秋叶般的静美,华丽的叶子逐渐凋零,尚能用飞翔的方式跳出自己的舞蹈,奏出生命的绝唱,你是否从歌声中听到了生命的呼唤?
     没有嫣然绽放的花朵,就没有四季宜人的温馨;没有流过心田的微笑,就没有展望未来的坦然。我们既然哭着来到这个世上,接受了生命的呼唤,就应该微笑的面对生活。
    你是否听过这样一首歌?“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你知道对生命的呼唤具有多大的魅力么?
     呼唤,仅仅是一声呼唤,它代表的是生与死的挣扎,天与地的考验。
     说起5•12大地震,当时的画面仍历历在目,一个小女孩子手里握着铅笔,沉睡在地下,他的父亲在一旁默默的守候着,当挖开那一块砖时,一支红色的铅笔露了出来,父亲连跑带走,跪在土堆里,连声呼唤他的女儿,他呼唤着,一遍又一遍,一声又一声,直到声音嘶哑,嘴角淌出鲜血,他仍然固执的呼唤着。他相信自己的呼唤必然能唤回女儿年幼的生命。就这样,一声又一声,一次又一次的呼唤着,可是天灾无情,声声的呼唤并没有把女儿从梦中叫醒,她已经带着故乡的尘土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雨继续下着,连绵不断,似乎上天也被这对父女感动……
     想着想着,我默默的落泪了,望着天边的夕阳,我想象着那不是西楚霸王自刎时用鲜血染红的云彩吗,不知道那位固执的霸王是否还听得见当今世人对他的呼唤,是否还听得见人们对他生命的呼唤……我不曾想过项羽是否后悔那样做,可是我相信他能听见人们对他的声声呼唤,因为那呼唤能穿越生与死的界线,能穿透历史的城墙……
     火红的太阳下沉至地平线,鸟儿们在大地的呼唤下回巢了,我听到妈妈的呼唤,该回家啦!

          【推荐:何英;校对:杨飞飞,李威;终审:杨丽  李献玉】


                       ◆生命重演◆

                           207班 金露依

     夜幕降临时,我蜷缩在城市的一角,依恋着阳光,但背后却是阴影。在黑色的袭击中我总会想起一串串泛黄的影片场景:一群人行走在沙漠中,他们彼此拉着,在沙漠中留下一串串长长的脚印,渐渐地,因为口渴而倒在了沙漠中,沙尘覆盖了他们,狂风肆虐着他们,但是在沙漠的四周,没有一个人……
    每当想起这个画面,我的心总会突兀,回荡,难道这就是生命?
    生命的开始与结尾都是这么的简单?
    不是的。这个答案会浮现在我脑子里,就在于那一个清晨。
    那个清晨,很普通,与平常的任何一个日子没有丝毫的不同,但我却看到了一朵不平凡的花,它的名字叫落红,它在风中摇曳着,随着树枝的摆动而飘舞,它从不被别人欣赏,因为它实在太普通了。
    而我却偏偏对它产生了好感,我一天天的看着它成长,看着它舞动的身姿,看着它为了让人们喜悦而尽情的绽放自己。它从不和别的花比美,也不喜欢和别的花争艳,它只是默默的绽放,以最普遍最平凡的方式绽放自已,为人们带来暗香。
    又是在一个清晨,一个初秋的清晨。
    秋风萧瑟,寒意顿生,我看见它在秋风中摇曳,渐渐地,飞舞在半空中,继而以它最美的姿态落入了泥土。我知道,在这个秋天,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它还是绽放的这么美丽,它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它落入了黄土,最后化为了泥土,以它仅有的方式奉献自己,造福别人,它将自己奉献给了大地,而此时它也将生命重演了,这就是落红——平凡中创造出了不平凡的另一条道路。
    现在想起那段场景,我知道,我的脑海中会出现的是落红给我的那一条道路。
    有句诗写得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校对:杨丽;终审:杨丽 李献玉】



                   ◆《谈美书简》感悟◆

                            204班  孙丁楠

     品读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虽悟性甚浅,未能窥其全貌,但半月来常有一些感悟涌上心头,顿有醍醐灌顶之感。朱光潜以美学巨匠之饱学,能如此平易近人,深入浅出地与青年们谈艺术,谈人生,在理且在情,实在难能可贵。不能说有所评论,只是将读书时的所思所感记录于此。

            ●偷得浮生半日闲
               ——动趣与静趣

    尘世之中,众生碌之,蓦然回首,人们大多觉得自己并不快乐。有的常言寂寞空虚,觉得每日生活单调乏味;有的多道辛苦忙碌,却不知,为谁辛苦为谁忙。
人们常羡慕“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境界。忙人说哪里抽得出半日闲的工夫,闲人却说自己整日闲着却不见其趣,只觉得无趣至极。岂知可贵之处既在偷得“半日闲”,亦在“浮生”。闲人常想忙些,忙人常想闲些,道理也许就在此。也就是说,生活中既要动的一面,也要有静的一面。作者说:“人生的乐趣一半得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不快乐的闲人少了动的乐趣。因而抑郁,不快乐的忙人少了感受的静趣,因而匆匆。
    “人是动物,其本性不外乎动。”作者这句话精辟之极。同时人又有人的特性,有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感受、领略的能力与需要。这就决定了动与静都是快乐所必需的。
    人们常说借酒浇愁,酒之所以能浇愁,就在醉酒后的那一份狂放与无拘。踢足球,打篮球能让人快意顿生,无非是运动时的那一份舒展与挑战,有时不必刻意为烦恼找原因,尽兴即可。
    闲人愈是想知道为何不快,日子便愈显其闲。当然动并非只能指躯体的动,换个脑子,散个心,给生锈的部分加些润滑油,自然会舒畅起来。
    时下旅游成为热门,忙碌的现代人不惜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无非是求领略到一种情趣,不让自己的心因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而失去情趣的源泉。其实领略趣味不在环境的静,而在内心的静。只要心境空灵,即使在繁嚣中也能见出静趣。也许在上学上班的路上,也许在屋旁大树的枝间,也许夹杂在人声中的一段旋律,心能静的人自然会有无穷的乐趣。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引这一首诗来比拟人生苦乐。我们的心便是那半亩方塘,有水流入,也有水泄出,便能有“天光云影”般的心境。

            ●十字街头的蒙娜丽莎
                    ——“效率”的价值

     蒙娜丽莎的一笑凝住了几百年的岁月,在她面前匆匆走过的已是几百年后自称为现代的那些人们。如作者所说,他们“照例露出几种惊奇的面孔,说出几个处处用得着的赞美的形容词,不到三分钟便蜂拥而去了。”
    现代人将《蒙娜丽莎》仅看做他们这样一个“伟大”时代的反衬。所以他们热衷于探讨蒙娜丽莎的笑是否由于天生的残疾。这是一个信仰“效率”的时代,人们不愿意用心欣赏或者创造艺术,因为这与“效率”背道而驰。
     埃菲尔铁塔高耸着大工业时代的权威,海底粗大的光缆涌动着一个由“零”与“一”统治的时代的躁动与不安。
    “困难日益少,而人类也愈把事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不免愈轻浮粗率,而卓绝的成就也便日益稀罕。”作者以冷静的眼光看出了现代社会精神上的缺失。

              【校对:倪杭洁,任宁;终审:杨丽  李献玉】



                      ◆童年的见证◆

                              114班  李燕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改变了很多,从贫困得连温饱都成问题到小康社会,我们已经历了多年的努力。

           ●60年前——爷爷的童年

    我怀着几分好奇,向爷爷询问他的童年。爷爷对这个话题却故作神秘,不肯言语,只是从房间里拿出一只箱子。箱子早已带上历史的痕迹,古香古色。但因常被人抚摸,箱子上精致的龙凤图纹有些脱落了。爷爷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箱子里的物品却让我大失所望。几件满是补丁的棉袄,一双补了又补的靴子。爷爷似乎看出我的失望,开始给我讲这些物品的故事:“我小时候,并没有你们现在这么幸福,有一件破旧的棉袄已经很好了。当时的路很差,是泥路,每当下雨,路就很难走,我以前就是穿着这双靴子走过一条条泥路的。记得以前每天不到5:00就起床去上学,这学校离家远哪!没法子,当时又没有交通工具。”说完,爷爷的眼光一直盯着这箱子内的东西,像是想起了什么,说:“对了,从前,住的是茅草屋。冬天,寒风吹得人直打哆嗦,尤其是冬天的早上,早早起床的我们到了学校已快成‘冰人’了。我们当时的学校可没你们现在这么好,当时破旧得连一场小雨都受不了。”

              ●30年前——爸爸的童年

    爸爸的童年,我很早就听说过,虽没有爷爷那么苦,但比起现在还是大不相同啊!
    爸爸儿时穿的也是与爷爷差不多的打满补丁的衣服,但路与房子已发生了变化。路不再是难走的泥路,而成了石子路,这对于爷爷来说已是很好的“待遇”了,但我却认为石子路太不平了,高高低低,很容易扭脚的。房子也已不再是连小雨都经受不了的茅草屋了,而是用砖头搭起来的平房。对了,当时是一层楼那么高,却已算是很不错的了。
     更高超的是:爸爸小时候也偶尔可以骑着自行车,在街上逛逛,在当时有辆自行车是很不错的,这钱还是爸爸和他的兄弟们省吃俭用好几个月才一起拼凑着买来的。个个都有“投资”,每个人都想骑,所以一辆自行车的主人有好几个呢!不过这比爷爷强多了,在爷爷年轻时,他连自行车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呢。

              ●如今——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幸福的,完美的。衣服已不再有补丁,哪怕是一丁点小洞,也把它扔在一边,永不搭理,取而代之的是一件件名牌服饰,它们做工精细,质量上乘。路也不再是泥路和石子路,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的柏油路,它乌黑发亮,没有一点灰烬。房子当然也变“高档”了,高楼大厦随处可见,自家房屋也已超过了三层楼那么高。交通工具也随着时间的转变而升级了,从两个轮胎到四个轮胎,汽车已是每家每户都必备的出行工具了。而自行车,现在人们的零用钱已可以买好几辆了。哎,这一切都变得好快呀!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真的好幸福。从泥路到石子路,从石子路到柏油路,我似乎明白了这些变化的原因,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来幸福的家,是家乡的变化见证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美丽富强!

                 【校对:钱鲍炀;终审:杨丽  李献玉】



                        ◆为“梦”感慨◆

                                 102班  沈丹

    未曾深入体验那段历史,未曾经历人生动荡,便没有资格对那段故事评头论足。但痴心读者的话您不得不听。
    您生于名门旺宅,善文且不苟同于当时社会的黑暗,您有另类的眼光,在家族由兴盛转向衰败后,您在生活与命运的驱使与促生下雕刻出了石头记。上至皇室贵族,下至贫民百姓,都痴迷于你的著作。
    怡红公子,潇湘妃子,衡芜君,是在你笔下平淡但又无时无刻不轰轰烈烈地在历史的天空走过的人物。多数人都认为这三个人上演了一场三角恋,但我认为这仍是一场两个人的恋爱。怡红公子生性怪僻,愚顽不通事务,可知他不通的是哪种事物?是那种古板刻薄的经世之道。他天生一副俊俏长相,投入了男儿的骨肉中,投进了大观园,在那花草繁盛的世界里,为封闭在园子里的女子们带来了乐趣。他是一个被那个时代彻底否定的人,又是那个时代最勇敢的人。
潇湘妃子亭亭玉立,冉冉香蓬带露开,一登台清香便由远而来。她个性乖僻,不懂奉承,文采盎然,不愿炫耀,却处处争得一片喝彩,但她不“宽容”,会使“小性儿”,她活得自我,会为自己哭一场,为生命走一遭。从来不会苦口婆心地教训谁,与生俱来的性格使她犹如百花中出奇脱俗的一缕香,真正有“偷得梨蕊三分白,借来梅花一缕魂”的气质。
    一个痴傻如狂,一个目下无尘,这木石前缘怎么就没有被人得知?那含蓄后夭折的爱情,只不过是把一个忧怨的眼神留给了世人,把一个空空的身体留给了结发妻子,而真正的爱,真正的感天动地,飞升到他们两个人的世界里。宝钗虽为结发妻子甚至有了身孕,但仍旧守着一个空壳,而新的小生命,只是宝玉对她的歉疚,是唯一能在那个时候掩人耳目的补偿,黛玉的死使宝玉疯癫起来,这还不是两个人的天地吗?
    哦,也许八十回的梦,已让您痛不堪言,有或许让您发泄得淋漓尽致了。您觉得够了,所以忙来偷闲放下笔一觉酣睡了过去,幸得您睡熟了,放弃了,抑或满足了。对于后来的事,您便成了天堂里的旁观者。摆脱那禁锢了三百多年的梦,您恍然发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校对:倪杭洁,任宁;终审:杨丽   李献玉】


2010/12/25 16:29:16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2 篇︱已被阅读过 487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9593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