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
洛夫/加拿大
黄昏将尽,院子里的脚步更轻了
灯下,一只空了的酒瓶迎风而歌
我便匆匆从这里走过
走向一盆将熄的炉火
窗子外面是山,是烟雨,是四月
更远处是无人
一株青松奋力举着天空
我便听到年轮急切旋转的声音
这是禁园,雾在冉冉升起
当脸色融入暮色
你就开始哭泣吧
落叶正为果实举行葬礼
“我这一生对诗的探索与创作,对诗美学的追求与实验,对语言的锤练与不断调整,一路走来,脚印似乎都很清晰,但细加追忆,又很难说得清楚,只能粗略地画出一个轮廓。”2010年10月洛夫先生以82岁高龄第七次返乡,途经郴州时为诗歌论坛致辞时言。一个人始终把故乡装在心中,一个人对自己多年诗歌创作的“精神内涵与艺术风格”有着深刻而清晰的洞察和掌握,一个人忘记身份与成就一直保有对诗歌的求索及旺盛的创作热情,并置身于诗歌终端群体接近、体验和感受诗歌的声音和脉搏。这个人就是洛夫。
洛夫先生值得诗路探索者学习的地方太多。显著的一点是先生善于总结,透视,反观自己的诗歌写作。“六、七十年代对现代主义的热切拥抱——八十年代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诗歌的回眸审视(我不说回归传统,而是一种客观而理性的反思)——九十年代将现代与传统,西方与中国的诗歌美学,做有机性的整合与交融——近几年中,我的精神内涵与艺术风格又有了脱胎换骨的蜕变,由激进张扬而渐趋缓和平实,恬淡内敛,追求一种空灵的境界。”了解自己是最难的,只缘身在此山,自己审视自己难免模糊,片面,感性多于理性。当一个人达到某种高度和境界,省察自身也如透通地看世界,清晰,透彻,精准。我想这和洛夫先生多年沉淀的深厚诗学体验,以及近年对禅诗的追寻和探进有不可分的关系。洛夫先生梳理的自身创作链条明晰,深刻,各阶段特征鲜明,涵盖丰富全面。
洛夫先生各个时期的诗歌各有创作方向和语言,表达形式等方面的特征。在《北美枫》2010年期刊上读到洛夫先生的《暮色》,惊叹于随意一见既欣赏到典范之作,且小诗以小见大,不晦涩,无斧琢,诗人真是信手拈来佳作天成。《暮色》对意象的运用如入化境。本省诗歌翻译者唐凯笑言我“诗歌写久了,就不由自主地染上把玩意象的嗜好,这宝儿早有此倾向”,我是看不明白自己的,老唐见了,只怕又要说这宝儿不但在自己诗歌中“把玩意象”,还 “把玩”别人诗歌中的意象了。这个别人还是大名鼎鼎的“诗魔”洛夫,谁让先生的《暮色》如此可圈可点精彩值得学习,错过才是罪过。
时光静谧,无声地流过,黄昏的院子里《暮色》慢慢围过来,漫过窗子,漫过屋中央的寂寥,涌上世界的脸颊,心房。“酒瓶,炉火,青松,禁园,雾,落叶,果实”,意象的选取随着诗意的展开逐个跳出。意象肩负贯连思维,延伸思想,递进主题的重任。落入诗人眼里的意象层出不穷,撷取最贴切,最能烘托表达的意象,则得益于诗人的敏锐和对物象的纵深领悟。
窗前伫立,满天彩霞的黄昏,在诗人眼里是“将尽的”,清冷萧瑟。“酒瓶”是空了的——为何愁?“炉火”是将熄的——无心填。意象被赋予具体状态,一步步引领我们探询,打开一扇广阔的窗。青松奋力举着天空,惊喜和力量刚露头,便听到诗人一声长叹,因为诗人看到“年轮急切旋转”。诗后没有写作日期,《暮色》诞生的准确时日不知,但根据《暮色》整体诗风可感知这首诗融合了洛夫先生第三,四时期的创作风格,即“将现代与传统,西方与中国的诗歌美学,做有机性的整合与交融”以及“由激进张扬而渐趋缓和平实,恬淡内敛,追求一种空灵的境界”。由此可确定,《暮色》的创作时间应在1996年之后至今的时间段里(此年先生从台湾迁居加拿大居住至今)。如此与诗人“听到年轮急切旋转的声音”也相符,回到因地域变化而特定的时间年代里,诗人眼前出现的“禁园”和冉冉升起的“雾”之意象也迎刃而解。“当脸色融入暮色”,回归现实时间也好,“落叶”的根都在遥遥的东方,雄鸡昂首的地方。
朦胧诗以后常听到“诗歌死了”“没有好诗”的声音,大的时代背景里,一部分原因在诗人,一部分原因也和读者有关。要求阅读理解和创作探求完全同步不可能,某种意义上,诗歌也属于诗人对语言被赋予新象征新意味开辟新领域新空间的尝试和试验。这种尝试和试验是长期的,缓慢的,进行的。诗歌不完全属于个人,他更属于广大层面。这就要求诗人在写作时把握诗歌语言的晦俗深浅,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即使不能让人完全懂,也让人为诗歌的意境和指向所吸引。这样的诗歌经得起时光考验,才能经久流传,如“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如“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上痛哭一夜”等。《暮色》语言干净,澄明,自然无雕琢,落叶的渴望是归根,相隔“禁园”,只能在果实降落的地方将复杂,渴求,急迫和沉重凝聚在《暮色》中。
“窗子外面是山,是烟雨,是四月/更远处是无人”,视野和空间的逐层打开,让我想起当代诗人玛格丽特的《你开始》,“窗户的外面/是雨,绿色的/因为是夏天,更远处/是树林然后是整个世界。”精彩的书写方式和深远的诗意,加拿大女诗人玛格丽特和同为当代诗人的洛夫,我因热爱而觉得美好。
现代汉语词典中意象同意境,指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象沿用到诗歌中显然已突破原意,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意象是可具体可抽象的物象,承载诗人思想情感,串联诗歌脉络,引导诗文主旨方向。诗人多少有沉默的天性,多数时候不轻易表露对他人的赞誉,有时明明赞赏有加,在字句上也多平静克制。读洛夫先生的《暮色》,我愿做个破解意象的多言者。
2010-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