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八面来风>>五月诗社:全国新诗社团的一朵奇葩
 
五月诗社:全国新诗社团的一朵奇葩
  文 / 冯春华
 
 
 
 
    五月诗社是广东乃至全国新诗社团的一朵奇葩。它僻处粤北而20余年长盛不衰,出作品、聚人才、传文明,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艺术风格和自觉的现实主义精神。它在实践中关注现实,在诗人修养上讲操守和使命感,使整个诗社的活动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五月诗社现象”                                         ——“民间团体奖授奖词”

    2010年岁末,东莞市玉兰大剧院,目前广东诗歌最高奖项——“首届广东省大沙田诗歌奖”揭晓。广东省作家协会领导和省委宣传部文艺处负责人出席了颁奖典礼。五月诗社代表冯春华站在了灯火辉煌的舞台上,代表五月诗社接过了闪烁光荣与梦想的水晶奖杯——民间团体奖奖杯。这一刻,随着直播镜头的传递,韶关五月诗社这个名字,成为广东省的文化品牌。


                ●五月诗社的四个之最●

    镜头拉回到28年前:1982年5月,在时任韶关市群众艺术馆辅导老师桂汉标的倡导组织下,粤北韶关十几位工人、干部、战士、老师成立了五月诗社。在原广东省作协常务副主席韦丘以及海内外众多诗人的指导支持下,勤奋学习,努力耕耘,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即以不俗的创作成绩,赢得省内外文坛的瞩目,被誉为“粤北现象”。 
    放眼当代诗坛,能坚持28年,学习、创作、出版刊物从不间断的民间诗社有多少?从诗歌创作、诗歌活动到“文化扶贫”,再到参与“红三角经济圈”的运作,促进山区社会经济发展,可以说,五月诗社28年的成长与发展,扬起了诗的旗帜。正如福州师大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陈良运教授所说:“他们的工作实绩越来越显示不仅仅是‘诗’的意义……诗的旗帜高过了五岭!一个规模空前的文化工程在南中国赫然成型了!” 
    28年间,五月诗社不断发展,至今已有70多名社员,从轮流在各家或户外学习到拥有了自己的固定学习、活动场所、活动制度,许多普通的工人、农民、士兵、待业青年等,从五月诗社得到文学的启蒙,逐渐成才,走向社会,走向各种需要文学人才的机关单位、公司企业,成为各部门的领导骨干及中坚力量。 
    诗坛前辈野曼、黄伟宗、叶文福、丁国成等曾总结了五月诗社具有四个之最:坚持活动时间最长,二十多年从没间断;培养人才最多,该社培养了五名中国作协会员,30多名广东作协会员;出版作品专集最多,仅诗集就有100多部;女诗人比例最高,占了诗社社员的近一半。


                      ●扎根现实沃土●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韦丘和五月诗友到花坪格顶矿采风,深入到-400米的坑道。矿工们问:老同志,你这么大的年纪,还到煤井里爬?韦丘呵呵一笑说:老哥,你们天天都在这里挖煤,我带年轻人来一次,算什么?   
     五月诗人正是这样,深入生活,扎根现实沃土,保持了创作的活力。 
     诗社重视抓创作园地和创作集合成果。从最早的自费出版油印的诗报开始,到自费出无书号系列的个人诗集,到有出版社出社员作品合集,再到一辑辑的个人作品集。这是许许多多诗社出作品的一般轨迹,五月诗社也是如此,只是他们坚持得更久,他们把文学创作作品的“蛋糕”做得更大:正常编辑出版《五月诗笺》月报(后改季刊),至今已出了200多期:组编内部发行的五月袖珍诗丛以及正式出版的五月诗丛、红三角文学、中英文对照个人短诗系列丛书等,至目前已经编印出版了100多部诗集。 
    五月诗社的凝聚性很强,成了一个坚实的团体。以至一些社员离开韶关到了外地,二十年过去仍能与诗社保持联系,一些重要活动还能赶回来参加。 
    多年来,诗社自觉积极配合韶关市的两个文明建设活动,如通过上山下乡实地采风体验,诗社满怀热情讴歌过乳源大峡谷景区、车八岭国家自然保护区、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京珠高速公路广东北段建设、韶关学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红三角旅游景点风光等地方建设。还参与编写出版了歌谣体的《曲江公民道德四字歌》、《韶关旅游手册》和《韶关公民道德歌》等。


              ●“五月诗笺”网站让世界了解韶关●

    “五月诗笺”网站的改版开通,预示着诗社进入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2010年10月,泰籍著名华人女作家、泰国《中华日报》副主编梦凌来到韶关,和五月诗社、五月诗笺网友们交流座谈。从她登录“五月诗笺网”开始,她注册发表大量诗歌、散文、小小说和海外华文活动的信息。很短时间里,她就成了诗网最活跃、发表作品最多的作家之一。更可贵的是,她主动为五月诗人进一步走向世界做切实有效的工作,率先在她主编的《中华日报》副刊开辟专栏,每月两次推出“梦是唯一的行李——五月诗笺网作品专辑”,还亲自撰文《文化名片——五月诗社把诗歌作为文教扶贫的旗帜》,向海外读者推介已坚持不懈耕耘近三十年的这一群缪斯真诚的儿女,向海外华人推介中国大陆青年诗人创作的现代诗歌。 
    “五月诗笺”网吸引了海内外众多诗人和新诗爱好者加盟,全国各省市区几乎都有诗人上网发表新作,海外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地的华文诗人在诗网发表了大量作品,推动了海内外华文诗坛的交流发展。泰国《中华日报》、菲律宾《世界日报》、越南《西贡解放日报》等海外报分别推出五月诗社作品专辑和评论。目前“五月诗笺”网日均独立访客3000人左右,影响正在不断扩展。而在“五月诗笺”网上发表建立文集的已有近500位作家作者。 
    五月诗笺网依靠五月诗人自身和社会爱心慈善力量的支持,举办全国性的征联、题照诗竞赛等群众诗歌活动,还与广东移动韶关分公司成立了红段子创作基地,正在为社会文明建设作出五月诗人们扎扎实实的一份贡献。 

  

                      ●五月诗友感言●

    ★桂汉标(五月诗社社长、中国作协会员):五月诗社从1982年5月成立那天起,就有明确的办社宗旨:出作品出人才,坚持民间性和草根性,不追风不媚俗,把追寻人生之梦作为五月诗友的基本图腾。 
    正如全国著名诗歌理论家、山东师范大学教授袁忠岳先生所概括的:“那就是人生化诗和诗化人生。所谓人生化诗,就是把个人来自人生的种种体验用诗的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诗化人生,就是在诗的熏陶下心灵重返生活,从而把人生提升到诗的境界……”

    ★唐德亮(广东省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知名诗人):五月的精神是全国少有的,他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在建设粤北区域文化中心的背景下,五月诗社将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

    ★邱芬英(韶钢教师、五月诗友):元旦期间,在诗友们的满腔热情影响下,我把外出游玩的计划放弃了,参加了五月诗社到枫湾开展的文学活动。 
    在交流会上,听了很多诗友们的发言,有感于桂汉标、胡列志、张宗君等前辈为诗社付出许多心血之余,也为后起之秀雨后春笋般冒出而心潮澎湃,让我备受鼓舞。五月诗社,是韶关人的骄傲!

                      【韶关日报记者 冯春华】
 
                  【 原载《韶关日报》2011年1月15日《周末》第一版】
 
2011/1/25 4:59:38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676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3694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