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简评美籍华裔诗人非马的两首小诗
 
简评美籍华裔诗人非马的两首小诗
  文 / 晴宝儿



                  ◆非马超重的乡愁◆

     ●返乡●

收拾行李时我对妻说
把乡愁留下吧,要超重了

在海关他们把箱子翻了又翻
用X光器照了又照
终于放我们行

坐上回家的计程车
我想这下子可轻松了
不再……

却看到乡愁同它的新伙伴
蹲在家门口
如一对石狮

  古往今来,写乡愁的作品很多,真正留下印记的不多。诗歌贵在出新,语言,意境,立意视角,写作技巧等,好诗一定占其中一条或几条。非马先生的《返乡》胜在出奇。乡愁是个沉重的话题,全诗却意外地放松,口语写作,外松内紧,妙笔无形,余音久久。
    物化无形的乡愁,化抽象为具象。清淡却奇妙,看不见摸不着的乡愁成了行李,诗人背负乡愁,不可割舍的一路沉重。妙思也瞥见一抹诗人的童趣之心,如此灵活地独创,这样的诗人是一座埋藏未知珍宝的矿藏,时有新鲜的呈现,思维灵妙,创作旺盛。
    非马的诗大多简洁,不纠缠,俗话说好读,但又不止于字面的浅显,个性构思、独特的语言使用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质等,使非马的诗在现代诗歌中独树一帜。口语书写是非马诗的一大特征。正如他在《诗话——答一位网络论坛读者》中所说“时代与生活环境不同了,语言文字以及文学艺术的形式也不得不随着改变。”诗话文答格律诗和现代诗突破格律束缚的两种写作,由此想到非马先生的口语创作与跳脱常规书写。诗话虽然有点不得已为之意,我想更多的是一种诗话的自然性和随意性,也可知诗人常自我观察和旁观自己的诗歌写作,无疑,通过省察进行的调整是成功的,非马的诗耐读,闪光。
    乡愁和新伙伴,早已遗落在故乡的乡愁,一波未平又起一波,波波都连心都紧紧萦绕主题。诗人有神奇的联想,也正是这蹦出诗想之外,却的确在视线之内的“石狮子”,不仅呼应首之乡愁,又为尾画了浓重的一笔。乡愁没有超重,一路归乡,乡愁已然超重,淡泊诗行中,乡愁早已融入诗人生命,血脉相随。《归乡》基调轻松自由,语言活泼,落笔奇崛,无论是同题材范畴,还是口语创作的现代诗歌中,都堪称精妙,可回味之作。


                     ◆刺破心房流淌的◆

    ●非洲小孩●

一个大得出奇的

日日夜夜
在他鼓起的腹内
蠕吸着

吸走了
犹未绽开的笑容
吸走了
滋润母亲心灵的泪水
吸走了
干皱皮下仅有的一点点肉
终于吸起
他眼睛的漠然
以及张开的嘴里
我们以为无声
其实是超音域的
一个
惨绝人寰的呼叫

  读《非洲小孩》请允许我先沉默,为一片悲惨灰暗的天空,为世界上仍遭受贫穷忍受饥饿和非难,灾难的承受者、无辜者,为我们的孱弱和微小。沉默后的不沉默,为强大而非正义,为正义,善良,和平和爱。
    好诗无须注解。《非洲小孩》人人都读得懂,但谁也不能用浅显二字概括他,而且,他紧紧揪着每一个过路人的心。诗歌语言从“关关雎鸠”的浅,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的朦胧,到“在漫长的旅途中/我常常看见灯光”的现代,流传到纸张和记忆的似乎从来就和含混晦涩无关。现代诗歌在漫长的文化发展中演变至今,干练,明快,清晰,有意蕴,刺达内心,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2008年广泛流传的《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及当下涌现的大批备受青睐的口语类诗歌,包括我写到这里浮现出的雷平阳的《杀狗记》等,都以诗歌和现象本身明证时代、和将从更长的诗歌史中回过头提取的好诗歌。
    如果一定要给这首诗歌找一个写作技巧,就是《非洲小孩》用了排比,一连几个吸,每换一行,我们的呼吸就更困难,深陷进痛苦的深渊。我更愿意认为这首诗歌没有使用任何技巧,由诗人悲悯,正义的内心流淌出的有广阔、深刻背景的自然之音,是他(这首诗歌)的可贵之处。
    读诗如看人言谈,有心胸,有视野,有深度,有态度,才有好作品。

                                     2010-12-15

2011/1/29 2:32:43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511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2123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