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幸福了,我就欢喜了”◆◆
【原载2011年01月25日 《深圳特区报》】
一群文化不高的村妇,人生的舞台能有多大?
一群养尊处优的主妇,人生的追求能有多远?
走近这个由农村妇女自发组成的平湖巾帼互助会,走近那一颗颗朴实无华又善良高尚的心灵,我们的心被一次又一次深深感动。
大爱无言。为了让那些身边没有儿女照顾的老人晚年不再孤寂,为了让那些失去亲情的孩子重新快乐成长,她们把义务帮扶作为一份不要报酬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执着付出。岁月飞逝,当年的小媳妇已经变成了两鬓染霜的祖母,但她们心中的那份大爱始终不曾改变。
大爱无疆。她们把千里之遥的一群穷孩子看成是自己的孩子,每年拿出一笔钱供他们读书,定期赶往贫困山区看望,还将其接到自己家中,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暖与社会的关爱。她们助学的足迹遍布粤北、粤东、湘西以及贵州、四川等十几个地区,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们为“深圳妈妈”。
“你幸福了,我就欢喜了!”“深圳妈妈”们以自己博大的母亲情怀,温暖着更多的人们。
●“富裕了,更应该帮助别人、回报社会!”●
平湖位于深圳市北部,东邻横岗,南靠布吉,8个自然村散落在方园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伴随着深圳农村城市化改造的步伐,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的农民变成了城市居民。
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平湖人的生活发生了祖辈连想都不敢想的巨大变化:家家户户盖起了四层高的小楼,村民们每月上班挣工资,每个家庭成员均可以拿到年终的集体分红。平湖妇女们再也不用为了生计在外奔波劳碌,她们守在家里照顾丈夫孩子,过上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富裕生活。
“富裕了,更应该帮助别人、回报社会,整天靠打麻将聊闲话打发空闲有什么意思呢?”家住新南村的张小兰是巾帼互助会最早走上奉献路的家庭妇女。
她把村里的家家户户逐个研究了一遍,发现罗间伦一家的生活最为艰难。
罗间伦一家五口人中有三个精神病人,发病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有时还会四处乱跑、动手打人。走进这户苦难人家,善良的张小兰禁不住流泪了。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呀!锅碗瓢盆杂乱地扔在桌上、床上、地上,衣服杂物东一堆西一堆,刚刚发过病的两个二十多岁的大姑娘蓬头垢面,目光呆滞地看着患有严重癫痫病的母亲痛苦地呻吟。
“快到中午了,我给你们做饭吃吧!”听了张小兰的话,大女儿高兴地喊了起来:“我要吃鱼和肉!”张小兰安抚她平静下来后,拎起菜篮奔向菜市场。她用自己的钱给她们买回了新鲜的蔬菜和鱼、肉,为这母女三人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饥肠辘辘的娘仨看到自家饭桌上也有如此丰盛的饭菜,高兴地手舞足蹈,连连向张小兰点头道谢。那一刻,张小兰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快乐。
从那以后,她有事没事都往罗家跑,精心照顾这母女三人的生活,还陪她们跑医院看病,就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细心周到。
张小兰对罗间伦一家的无私付出,感动了许多村民,村里的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时,张小兰的善行成了他们常谈的话题。这对张小兰是一种激励,对村里的妇女们也是一种无声的引导。渐渐地,有一些妇女也厌倦了麻将桌,悄悄学起了张小兰。她们每天早晨送走上班的老公和上学的孩子后,便去村里的五保户家帮忙做家务,或是帮助家有重病号的邻居照顾病人。她们时常六七个人一起有计划地行动,谁家果园杂草多了,她们就扛起锄头前去帮工,谁家有重病号了,她们会一起解囊相助。在照顾村里的五保户老人之余,她们还经常凑钱买来水果和衣物,来到布吉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陪他们聊天,给他们剪指甲,使老人们乐得合不拢嘴。
在张小兰等人的带动影响下,加入这个爱心小团队的妇女越来越多。
“我们过上富裕生活了,空闲时间也多了,能不能帮我们成立个什么组织,建立一个平台,让更多的平湖妇女联合起来共做善事?”时任平湖镇妇联主席的叶映霞听到新南村妇女们的这个想法,禁不住喜出望外:“你们自发组织起来扶弱助困,这是一件大好事啊,镇妇联应该大力支持!”
1997年11月,在叶映霞的支持帮助下,平湖巾帼互助会正式成立,得到了来自平湖8个自然村的上百名妇女的积极响应,“帮助他人,完善自我”成了互助会的行动宗旨。
可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完善自我呢?多年做基层妇女工作的叶映霞引导会员们展开讨论,结论很快明了:“完美的女人要充满慈爱乐于助人,在外边树立起受人尊敬的社会形象,在家里尊老爱幼,树立起好媳妇、好母亲的家庭形象!”
于是,平湖巾帼互助会成立后在各村开展起了争当“好媳妇、好母亲”的竞赛活动,让那些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好媳妇、好婆婆现身说法,教育引导年轻的主妇们当好受村民敬重又受家人爱戴的好媳妇、好母亲。很快,原来对婆婆多有挑剔的儿媳转变了,和睦幸福的家庭越来越多了,闹婆媳矛盾的家庭渐渐消失了,就连多年来昼夜不断的麻将声也越来越少了。
“互助会不仅是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的平台,也是我们提升素质完善自我的平台。”从东莞嫁进平湖的叶丽芳说起加入互助会多年的感受,心情愉悦。她说,互助会在率领大家一起做善事的同时,还经常举办各种学习培训班,对妇女们素质的提升很有帮助。这些培训个个结合本村妇女的实际,从穿着打扮、饮食营养到文明礼节以及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与长辈相处、如何维护夫妻感情、如何处理家庭矛盾等等无所不包。
在这个“帮助他人、完善自我”的互助平台上,平湖妇女们的素质在不断提升,爱心也在不断升华。
●“你幸福了,我就欢喜了!”●
土生土长的平湖妇女,对往昔的穷困始终记忆犹新,许多人都有儿时因交不起学费而哭泣的经历。生活富裕后,她们对因家穷而读不起书的孩子格外同情,对他们的不幸感同身受。巾帼互助会成立后,大家最想做的事就是出钱资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读书。她们对所捐助的学生不仅做到“读到哪里就要供到哪里”,还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孩子们交流,引导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学有所成回报社会。为了让孩子们更真切地感受社会的温暖与友爱,她们接孩子来深圳家中感受母爱温暖,还跋山涉水到他们的贫困山村探望慰问,帮助他们的家庭解决生活困难。
在巾帼互助会成员的无私帮助下,一批又一批的孩子高中毕业、大学毕业,顺利走上自食其力的工作岗位。他们对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巾帼互助会员充满了感激,亲切地称她们为“深圳妈妈”。
“每当收到那一封又一封称我为‘深圳妈妈’的来信,知道孩子们又有了进步,我的心里就很高兴。尤其是看到孩子们在我的资助下顺利完成学业并立志要对社会有所奉献的时候,我会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就像看着自己亲生的儿女长大成才一样!”鹅公岭村妇女组长黄润兰说起自己资助的贫困山区孩子,脸上洋溢着一种特别的快乐。她从小因为父亲离家去港看病一去不返而无钱读书,只读完小学便辍学回家,留下了一生的遗憾。回忆往事,她禁不住眼里含泪:“我知道一个孩子没钱读书是种什么样的痛苦,所以当我有能力帮助别人后,就特别希望让更多的孩子不再经历我的不幸。”
她家开酒店挖到第一桶金后,便拿出一笔钱在村小学设立奖学金,鼓励成绩优异的学生继续努力,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在帮助身边孩子的同时,她将博大的母爱又延伸到了甘肃以及粤北贫困山区,连续多年资助着6个贫困学生。
说起她8年来一直坚持资助贫困山区孩子读书的付出,邻居们赞叹不已:“她每年都拿出几万元帮那些穷孩子,不仅要给他们交学费,还要帮他们的家人——房子塌了,她要出钱帮人家盖房;家里有人生病了,她要出钱帮人家治病。她这样大方地为别人花钱,自己的生活却很节俭:家里养鸡种菜自给自足,她穿的衣服也大多只有几十元钱,就连深圳人最喜欢吃的早茶,她和家人也常常舍不得花钱去吃。”
8年的付出没有白费。如今,黄润兰资助的这些孩子有的已经大学毕业,成了社会的有用人才。他们忘不了培养自己成长的深圳妈妈,说长大后最想报答的人就是她。每当听到这样的话,黄润兰就会这样对孩子们说:“我的帮助不需回报,你幸福了,我就欢喜了!而你们学有所成后能对社会有所贡献,能向遇到困难的人伸出援手,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你幸福了,我就欢喜了!”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崇高的境界!这是深圳妈妈送给孩子们最宝贵的财富,足可以令他们享用终生。
像黄润兰这样尽心尽力资助贫困学生读书的“深圳妈妈”,在平湖巾帼互助会里就有三百多个。她们捐资助学的足迹遍布粤北、粤东和湘西、湘北以及黔南、黔西等十几个地区,长期资助的贫困学生超过800人,帮扶的贫困家庭超过300个。
“长大了,我也要做一个像深圳妈妈那样的人!”“等我毕业挣钱了,我也要像深圳妈妈那样帮助别人!”孩子们一封封动情的来信,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心愿,更是一种人生的追求。
在帮助贫困山区孩子的同时,这群“深圳妈妈”也时刻不忘自己身边需要帮助的孩子。针对村里离异家庭子女成长中普遍存在的自卑与孤独,互助会的妈妈们将8个自然村的单亲孩子个个记在心上,逐个帮扶。阿强曾经是个“问题少年”。14岁时,在外“包二奶”的父亲与母亲离婚。家庭的破碎,对于正处青春期的阿强打击不小,他性格自闭冷漠,泡网吧打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为了驱散阿强心头的阴霾,互助会的几位母亲轮流关爱他,通过给他过生日、陪他参加互助会组织的“亲子互动乐悠悠”和“阳光照耀向日葵”等活动,帮助他走出自己的世界,感受被人关爱的温暖。
为了重树阿强的自信心,互助会员们多次赶往阿强的学校,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交流,希望老师给困境中的阿强更多的关心与鼓励。在这群爱心妈妈长达一年多的共同努力下,阿强开始转变了:他不再迷恋网吧,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性格也变得开朗健谈了。五年过去了,阿强顺利考入了大学,健康向上地面对每一天。
“如果不是互助会姐妹们的帮助,我儿子不会有今天!”回首儿子这些年走过的路,阿强母亲的心里充满了感激。
现在,在互助会员们母爱光辉照耀下的单亲孩子,个个都像阿强一样开始了健康向上的新生活。村里的老人们为此常发感慨:“人常说有一个好媳妇,就会有几代好儿女,我们村里有这么多好媳妇,怎能不一代更比一代强?!”
●爱心磁场吸引众多爱心●
经过十四年的发展,当初只有几十个家庭主妇组成的平湖巾帼互助会,如今已有会员732位,成员也由早期的本地家庭妇女扩展到未出嫁的年轻姑娘、嫁出去的女儿、嫁进来的媳妇以及在平湖工作的医生、技术人员、企业家以及从香港等地前来投资的外商。
周永红是一位香港老板,1998年年过五旬的她率领家人来深圳平湖投资,建起了集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度假酒店,生意日渐兴隆。有一年的重阳节,她发现村里的几位妇女自掏腰包请十几位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来她的酒店吃早茶,便对她们充满敬意:“你们真是难得的好人啊!”她们听罢笑了:“关心村里的孤寡老人是我们巾帼互助会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乐于这么做!”
从此,周永红开始关注巾帼互助会,并渐渐被吸引:“她们是发自肺腑地在做善事,只求付出不图回报,多么令人尊敬!”次年重阳节前,她找到互助会负责操办老人节活动的会员说:“今年的重阳节,我来请各村的老人吃饭,陪他们过一个快乐的节日!”为了让老人们吃得好玩得开心,节日前三天,周永红就开始了精心的准备。她与厨师研究出几道营养丰富又松软可口的“老人菜”,并为老人们准备好了节日礼品。
重阳节的早晨,当上百名老人在互助会姐妹们的陪伴下来到周永红的酒店时,她像迎接尊贵的客人一样,率领员工在酒店门口行礼。随后,她换上了工作装,亲自为老人们端菜倒茶。员工们看到年近六十的她像年轻的服务员一样跑来跑去,好奇起来:“董事长今天怎么也变成了服务员?”
“今天我就是老人们的儿女,必须亲手孝敬他们!”她微笑着回答,一脸快乐。
那天,老人们吃得开心玩得尽兴,临走时还收到了周永红送上的红包作零用钱,个个乐得合不拢嘴。“能尽自己的力量让这些老人孤寂的晚年多一份快乐,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那一刻,周永红做出了决定:加入巾帼互助会,把节假日请老人吃饭玩乐这个任务长期包下来!
周永红和互助会的姐妹们将爱心化做春雨,滋润着全街道无儿女在身边的老人们。她们将他们逐个登记造册,开展一对一的服务,不仅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还陪他们聊天排除寂寞。为了给老人提供高质量的居家养老服务,互助会还多次举办“居家养老服务培训班”,从健康护理到心理疏导等多个方面进行专业辅导,使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十几年过去,周永红酒店的经营几起几落,利润也变化不定,但有几笔支出始终没变:每年节假日请老人们吃饭娱乐的计划始终没变,送给老人们的红包金额始终没变,资助贫困山区失学儿童读书的金额也始终没变。
如今在平湖,像周永红这样参加巾帼互助会的女老板、港商已有很多。她们把平湖看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成就一番事业的同时,也付出一份执着的爱心。
黄翔是平湖本地人,大学毕业后当上了公务员,后来又下海经商,红红火火地干出了一番事业,成了远近闻名的成功企业家。在外奔波忙碌的日子,黄翔回那片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故土时间少了,尤其是结婚成家后,回去的时候就更少。直到有一天,她听家人介绍说,平湖的姐妹们自发成立起了巾帼互助会,帮助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倡导文明友爱新风尚,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大变化,原来昼夜不停的麻将声消失了,婆媳不和的吵闹声也没有了。
那一晚,她兴奋得无眠。这个也曾因家贫无钱读书而险些丧失读大学机会的平湖女儿,为乡亲们幸运地搭乘改革开放的快车走向富裕生活而高兴,但也为许多村民鼓起来的腰包与较低素质之间的矛盾而忧虑。如果村里妇女们率先觉悟富而思进了,这该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啊!很快,她风尘仆仆地赶回平湖,向巾帼互助会的姐妹们表明心迹:“我是平湖嫁出去的女儿,也要加入互助会,与姐妹们一起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嫁出去的黄翔又回到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胸中那股感恩故土、回报社会的激情被彻底点燃。她积极参加捐资助学,并出钱在贫困山区兴建希望小学、为贫困山村修路筑桥。令互助会姐妹们对她格外敬重的是,她既要管理自己的企业,又要参加很多社会活动,每天都十分忙碌,但只要互助会有行动,她就会及时赶到,大方出钱并亲力亲为。
在全情投入粤北、粤东和湘西多所小学的捐资助学同时,黄翔对身边乡亲的关爱也令村民们难忘。平湖小学一女孩王艳患上了白血病,巨额的医疗费让她的父母愁肠百结。黄翔和互助会的会员们得知情况后,马上主动捐款,18万元现金很快送到了王艳的病房:“有巾帼互助会的阿姨在,你就安心治病吧!”
有爱就有温暖。有爱就有希望!
平湖巾帼互助会的大爱之行,感动着周围的人们,也吸引着周围的人们,要求加入者越来越多。他们中有不少是曾接受过互助会姐妹无私帮助的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后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与心目中这些高尚的人们一起,走在“帮助他人、完善自我”的奉献路上。
十四年,五千多个日夜!平湖巾帼互助会的姐妹们就这样令人尊敬地奉献着、令人感动地坚持着。她们用爱与坚韧树起了一面旗帜,在人们的心中高高飘扬,永远飘扬!
【本文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华 马培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