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女王贝日前因为做面部整容手术而长眠在手术台,为了拥有一张美丽的面孔而长眠在美丽自己的路上。我们为之感到可惜,她本人的离去,失去了自己如花般的生命不说,还给她的亲人和朋友带来了一些伤害,从此,他们的生活中少了她的欢歌笑语,这对她的亲人和朋友来说,无疑是一种不幸。
我无意去猜测她整容的目的为何,但如今一张脸蛋有多重要,没有人能够一言以敝之。网上流传着很多所谓某某在出名之前的相片,某某出名之后脸的对比照片,身材的对比照片。脸蛋和身材不重要吗?好象也不尽如是。一个人最终能否成就一番事业,还是看个人的能力,个人的人格魅力才是最大的吸引力。但是,它不重要吗?也不尽如是。就连如今的招聘都在以脸蛋来取人了。我不是想说脸蛋对人有多重要,也不是说脸蛋就对人不重要了,毕竟不同的岗位,需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最基本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会嫌弃自己再漂亮点?换作是我,我都不会介意自己再漂亮点。
先看事情本身,手术主刀医生是否有手术资格,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政府所颁发的执照都还有涂改,这本身就不是一佚简单的事情。众所周知的是,一些重要的文佚,当然包括执照之类的是不允许涂改的。相关部门出来说话了,那是工作人员不注意给弄的。如此的工作态度,如此的草率,我如何能相信社会上就没有其他的“漏网之鱼”了?是否真是相关部门疏忽尚且还不敢断定,行医资格又当如何解释?当是如此,社会上是否仅此一家,还是多不胜数?相关部门又是否有一个数,或是一点不知情?亦或是还有其他的情况?而今有说事情已经解决了,家属对赔偿是满意的,那事情是否会随着遗体的火化而就此终结还是会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后事情就这样结束了,这都还都是一个求知数。
事件本身之中,相关的当事人对一些关键的问题总是讳莫如深不肯表态,这是否是对问题的另一种方式的表态呢?还是一种默认的态度?向来我们就有这种含糊其词的"传统",还有着各种不同的手段来应付此种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淡出公众的视线,不了了之。相关部门是否会因此事件对整个行业做一个整体的检查,来保证那些有着爱美之心的人的安全。
事件等到相关部门解决之后也就能说落下帷幕了,但与事件相关的一些东西,却还无法随着它一起落幕,因为它涉及的实在是太多了太深太广了。先说整容这件事情,当然并不是针对王贝而说,在娱乐圈整容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都无可指摘什么,但为了出位,为了“成名”而去整容,只能说是社会的一种浮澡的风气使然。当今娱乐圈中,以脱出位的,不胜其数,出名之后再整修自己的,也不胜其数。网络上流传着众多演艺界名人出名前后,整容前后的对比照片。诚然,俊美的面容会赢得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粉丝,但以整容来获得此,只能说是不正之风,浮澡的风气所带来的,而且会随着他们俊美面容的淡去而成为过去。这种为了某种目的的整容其实也是在给社会整容,似是要掩盖其中的一些问题。相比而言,相关部门对一些事情的处理,亦相当于在整容,在美化它们,事实却适得其反。城管部门天天为了城市的美容而奔波不已,但他们并没有让城市更美,反而让城市充斥了更多的矛盾,这就好比整容出了事故一般,那是因为整容的出发点就是错的。当这些错误的整容充斥着各个角落的时候,一个地方的错误必然引发其他地方的矛盾。
一件这样的事情的发生,主角是曾经的超女,引起了大的反响,但谁又能否认之前就没有出过类似的事情呢?国内传有的一种乱象就是相关新闻的:新闻得有爆点。随即就再爆一件整容者因整容而离开的消息。单纯的整容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而为了一些特殊的目的去整容,就暴露出了整个社会的问题,一种浮澡的风气,当然,这种风气的形成并不是一两天所能达到的。相传,有很多大学生为了找到好的工作去整容,出现在我们的教育界,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思考的不只是某个为了找到工作而去整容的学生,而是整个社会。前台礼仪五官固然重要,但是不是所有的岗位都需要所谓的俊美的容貌呢?这只不过是社会的一种乱象而已。
哲学上讲,每一件事情的发生,必然有其原因,现象只不过是一种内在事件的外在表现而已。
◆我也给治堵出出主意◆
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出台措施治堵,公务员用车以及车辆的增长成为了治堵的两个重点,还有就是关于公共车道的距离长短。在控制好车辆的增长及公车少上路的情况下,是否就能解决城市拥堵的问题呢?在个人看来,并不能这样简单的去衡量。
先说几种在城市常见的现象。其一是车祸。拿北京来说吧,每天大大小小的车祸真的是太常见了,车祸难免会造成城市的拥堵。其二是在红绿灯处,特别是在人多的商业区地段,对于行人来讲,有些路口时刻是绿灯,当然,机动车闯红灯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其三是在拐弯处及分岔路口,经常可以看到的是机动车拐弯没有打转向灯。其四是抢道,特别是在高峰期的时候,只要有空隙,就能看到有小车往前挤。
当我们把目光都放到车辆的数量和对道路的合理性的质疑上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对这些人为的行动进行一系列的思考呢?在广播中,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某某路段由某向某的方向因为发生交通事故,车辆行驶缓慢。交通事故势必引起道路的堵塞。引起交通事故的原因很多,如在分岔路口不打转向灯引起的事故,抢道引起的刮擦和碰撞,这些都是人为的能控制的交通堵塞。说到这不得不提的就是驾照的考试了。笔者有同学参加驾照考试,车子一起步就熄火,最后一样顺利拿到了驾照:给考官红包了!道路上那些拐弯连转向灯都不会打的,如何拿到的驾照,这也是一个疑问。这样的驾驭员上路,势必增大了发生车祸的概率,无疑从另一个方面加大了城市的拥堵。还有很多的车祸,是因为抢道过程中一方不让或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而导致的结果。不管有什么样的理由,这样的不守交规带来的后果就是城市交通的堵塞。
在商业区或闹市区,交通红绿灯处的堵塞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地方。行人在这些地方闯红灯的概率要远大于其他地方,其中固然有行为的素质的问题在里面,但交通灯设置的不合理,是一个导致行人闯红灯的原因。在一些路口,只是不到十米的距离,行人要等上好几分钟才能过去,而过路的时间有时只是短短的不到十秒钟。在这些地方,车辆通常不管前方人行灯是绿灯还是红灯,右拐从来都不避让行人,这样耽误过人行道的时间势必增加行人在路中间的停留时间,最终导致交通的短时间的拥堵。虽然这些只是一些小问题,但在如今红绿灯相对密集的城市,短时间的拥堵也会造成城市交通的拥堵。
都说东京还有美国等一些国际化的大城市车辆比我们还多,但人家就没有我们堵。我们是否需要从其他的方面去改进我们的交通?一个自然人公共意识的提升,比其他加大各种各样的投资要实际而又好用的多。驾照的考试,是否能让其回归到其原本的功能上去?在国人素质不能瞬时的提高的同时,是否可以在道路的合理性设计上下点功夫?比如在一些人口密度相对大的地方,修建地下通道,这样效果是否会更好?在红绿灯的设计上,是否可以再合理化一点?人作为行为的主体,他才是各种问题的归宿!
◆我也谈登山◆
近日,关于复旦大学学生全全登山事件的文章已经很多了,也都说出了其中的很多原因很多的观点,但我仍然忍不住说上几句,作为一个学生,来说上几句。
此次事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多,很多的评论家也都说了很多,小子就不多说了,仅联想一下最近关于一些教育及社会一些信息说上几句。
首先说说咱们的儿童教育。近期有多篇关于小学教材的新闻报道,里面说的最多的就是关于教材的内容空洞,不切实际,造假成风,道德绑架等等。前段时间也有关于这方面的报道,更多的是关注教材内容的更改。从这些信息中我们不难能得到这样的一些信息:教材内容长时间不作修改,或者说修改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争议该修改教材的哪些内容,再者就是教材内容造假,道德绑架。从一个侧面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的教育,至少是现在来说,是存在问题的。不仅仅是我们所诟病的初高中教育,高考等等,还包括我们的幼儿教育。不难理解,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就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到后来的应试教育,我们如何培养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来?而今社会的风气又是权利盛行,权钱成为社会的主流,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何以去苛责那几个犯错的学生?虽然他们真的负有太多的责任,我们是否要多想想我们的教育,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如果不能根除,难何不会有同样的事情发生,而事实上是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只不过没有报道出来。近日的报道中有这样一则让人啼笑皆非的报道:一个小学生,把诸葛亮说成孔明,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下,却是错误的。我们用什么来培养我们的未来?
再者说说近日一则关于所谓的见死不救的信息。在某个小区门口,一老人摔倒,但无人敢前去扶起,就别说其他的嘘寒问暖了。在某个大桥上,一老人骑车摔倒在路旁,往来车辆及行人无人前去搭理,到后来一人骑车经过,报警拍照,再送医院。是路人,行人,学生或者其他人不愿意前去帮扶吗?网上的调查结果并不是这样的,更多的是因为前车之鉴:三年前一个去扶摔倒的老人反被诬是他撞倒要求赔偿。我们无意去苛责路人见死不救,而是如今大家都怕了都学“精明”了。那又是什么让我们的社会如此呢?原因很多,一则如今的生活太过艰难,一点小伤小病都能让一个家从富到无,二则办事无不需要点门道,通过各种方式丰富自己当然亦属另外一种门道,三则不能不说我们的教育,如今学校再也不是当初的纯洁的地方了,评奖学金再也不是成绩说了算,各种奖项都需要各种门道,从这样的一个环境出来的人,难免把这样的一种行为带到工作生活中来,那这样的一种风气又从何而来呢?当然还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界没有能保持住最后这一道防线。
如此而来,当然,原因本没有这么简单,这样一些自私自利的行为,使我们再也不会过多的去考虑别人的感受而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再来看这些大学生的行为,有时想想也不能说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因为我们的校园早就不再纯洁了,校园内外的各种各样的“新闻”,已经让我们的耳朵起茧了。当然,也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说到教育上来,毕竟一个人不只是生活在学校中,除了学校的教育我们还需要接受家庭教育,还离不开社会的薰陶,但教育也不能置身世外。如果我们的教育一直是得当的,那社会风气是被我们的教育影响还是社会风气影响我们的教育抑或是互不影响呢?
事件过去已有一定的时间了,我们除了对我们的人民警察惋惜之外,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十八位登山的参与者,如果他们心里还有那么一点愧疚的话,他们会为他们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但如果不是,说再多也属无意义。希望此次事件能将目前能做的事情都一并解决了,该反思的地方都反思了,然后做该做的事情了,相信会有好的结果的。
◆冷在哪里?◆
千年极寒的消息刚过去不久,还是在各国的科学家的言论之下才落下帷幕,中国大范围降温的消息就出来了。千年极寒的说法不知道是否属实,但大范围降温却是不争的事实。一转眼之间,都是大棉袄的穿上了。再寒冷的风,再低的气温,我们总是有办法去抵御,人类的智慧是无穷尽的。坊间都说,在北方,再低的气温也不冷,因为北方有暖气;南方气温就算高,也比北方冷。我是一个从南到北都过上了一定年数的人了,对此话深有体会:不假!
在盛夏的时候,高温让人喘不过气来,就会有人说心静自然凉,但在寒风刺骨的冬天,人们总是在躲避着外面的寒风,殊不知,再低的气温再冷的寒风冰冷不了你火热的心,再高的温度温暖不了你冰冷的心。
几天前,河北大学一朵美丽的花,被一车给“带走”了,只不过人被带走了车还在。被带走了不应该受那么多的关注,问题是被带走的地点是我们的校园,我们视之无比神圣的校园。
我们多么相信,在这个校园里,我们能够安静的学习,可能把这当作一个安全的家,但就在这样的一个家里,带走了我们的兄弟姐妹。作为家长的校领导,却还不让我们的兄弟姐妹说话。对于失去我们同胞的痛,完全不能亲身去体会,让我在阳光下都觉得是那么的冷,时不时不自觉的就哆嗦。这比大冬天跳进冰冷的水里还要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当我生命安全都不能保证的时候,我如何安心受教,又如何安心成长?看着他们在校园里离开的消息,比今是千年极寒的消息还让人觉得冷。我没有权力去谴责那些当事人,我能体会到,他们的心中跟我一样的冷,觉得没有什么能比这让人觉得更冷了,但如何能让我冰冷的心再次温暖起来呢?
当智利被困的矿工顺利上井的时候,我是多么的温暖,他们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他们能高昂着头在全世界的面前走出来,那种人间真情让我内心无比的温暖,但仅仅了是相隔不久,我再一次在太阳底下,觉得我是赤裸裸的,无比的寒冷!
我无法把这些牵强的联系在一起,但在大自然面前,我没有感觉到冷,但现实却让我觉得,我是如此的赤裸裸,没有任何的遮掩,在大太阳底下,都是那么的冷。渴望在冰冷的寒风中,找到那温暖我内心的阳光!
◆比照小谈◆
原本想说攀比的,但是有些场合说攀比还非常不合适,因为攀比说的是与更好的东西比,而现实的情况却并非总是如此。
中国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人比人气死人。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不能简单的去互相比较,每个人本来就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智商和情商方面都是不尽相同的。如果只是拿一个人的某个方面去和另外的人相互比较,是明显的不对等的,虽然说如此,很多时候我们又会给自己找台阶下。
现实的社会当中,攀比成风这已经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了。不光是孩子之间,家长之间,青年之间,各种人群之中都存在着攀比。简单的就说我们的教育吧,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为别人的孩子在上什么补习班就给自己的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为的就是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虽然有时他们也知道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但就是落不下这种攀比的心理。
攀比只是笔者想说的一个方面,在一个社会,攀比的消失并不能说完全的是一件好事,但也能说是不正常的一件事。但攀比成风却是一种浮澡的社会风气,是一种病态的社会风气,更可怕的是一种不对等的比较风气在社会上甚行。攀比成风只是一种不对等比较风气形成的社会的一个环节而已。当我们自己陷入到一种不对等的比较之中的时候,是否我们自己又能做到自己心中明了?如果不明了,我们是否想过去改变这样的一种现状?或者不让自己坠入到这样的一种环境中去?
笔者在大学期间,对这样的一种风气特别的反感。一直以来笔者都会对自己的学校一些做的不好的方面发表一些意见和看法,但是招来的却是无尽的谩骂,看到的最多的一些词句就是国内最好的大学也有这样的情况,国外的大学也有这样的情况。在他们的心中,别人有的不好的东西我们有就没有错,没有任何的问题,是理所当然的。笔者曾想这样去回复那样的话语:别人有什么毛病难道你也要有,而且没有还不正常了?在笔者心中,这是一种完全不上进的行为,至少是在思想上。虽然说我日前无法改变这样的状况,但如果都不敢承认,那谈何去上进?在现实的社会中,教育领域的攀比是不对等的比较的一个方面。别人在上什么自己的孩子就要去学什么,否则他们好象就真的输在了起跑线上。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别人能做的我不一定能做的到,但我能做到的别人就一定能做到吗?教育应该是让每个人发现自己的特殊性而非去一味的保持大众的共性。如果刘翔一开始就跟别人一样去上学了,会有如今的历史吗?人与人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不能简单的拿来作比照的。每个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当我们抛弃他们的特殊性而作简单的比较的时候,这是一种很不公平的对比。但也不能说就不需要比较,只是在比较的过程当中,我们要看到事物的特殊性。
如今我们的国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当我们说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总是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们国家成立的时间很短,这是每个国家成立都会遇到的问题。还总是会拿美国等国家来说明这样的问题。不可否认,我们的国家成立的时间还很短,但这是我们来解释这些问题的方式吗?显然是不能这样来说的。美国独立的时候那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他们那时的环境与现在来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起点就比人家要高。前苏联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都给了我们借鉴的经验,这都是他们当时建国时所没有的。简单的来说,就是我们的起点比别人高,他们走错的路他们遇到的问题都给了我们直接的借鉴经验。当我们再一次遇上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再来说他们也遇到过这样的一个问题,这应该是很可笑的,无非是我们的一个借口。虽然其中有我们的特殊国情在这里面,但这不能说明所有的问题。承认特殊的国情,同时解决遇到的共性的问题,这应该是解决之道。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用不平等的对比来说明一些问题的时候,是一种对责任的逃避。遇到了问题,因为解决不了,总是需要一个说法,而对比别人也有过的同样的问题,通常是一种很有力的手段。你看,这样的问题不只是我遇到过,他们也遇到过,既然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就需要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这里面还有我们特殊的国情。不错,这是事实,我也承认。毛泽东同志曾对我们吸收国外一些文化等东西的时候曾说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话对我们学习任何东西的时候都有是适用的,不管是在何时也都是适用的。当我们重蹈别人覆辙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别人遇到过的问题,为何之前我们就没有看到过这些问题?这是事实还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去认真对待?
没有对比,那也是不行的,最好的对比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每天进步一点,至少说明自己还在前进而不是倒退。但也不能局限在自己,也要去学习他人,而不是简单的对比。生存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很多的东西都是共同的,我们也不能撇开其他人而一个人存在。承认事物之间的差距,再去发展自己,这应当是相对来说正常的途径。
我们的路还很长,在各个方面。这些年来我们有了很大的发展,好的东西大家都看在眼里,但又有多少人看到了这些好的背后的东西?我们不能老是把好的东西挂在嘴上,不好的还很多,我们只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不足上,改进自己,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一味的鼓吹我们的“光荣”而看不到不足,这是很可怕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到了不可调和之时再来处理,那就真的无法解决了。
【管理员补注:以上作品原在本网发表时用了“dniw”的网名。现作者遵循诗网众多作者和读者的意愿,特用真实姓名重新注册,故将这些作品集纳归于作者新文集中。此前这些作品已被点击75__156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