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 :上台来给大家鞠躬
 乙 :是
 甲 :您知道为什么要给大家鞠躬吗?
 乙 :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吗
 甲 :对,给观众鞠躬就等于给父母鞠躬
 乙 :是
 甲 :您在家给父母鞠躬?
 乙 :不鞠,现在没哪些老理
 甲 :那您会鞠吗
 乙 :会
 甲 :你对着我鞠一个,我看标准不
 乙 :行,我鞠一个,你看看行不(对甲鞠躬)
 甲 :(做掏红包状)给去买糖吃
 乙 : 您占我便宜
 甲 : 您也不吃亏,我给你钱了。
 乙 :那我也不干
 甲 :要不,我给你鞠,鞠一次一百, 我给你鞠三次。
 乙 :我死啦
 甲 :我今天上来主要是想探讨一下孝顺问题
 乙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过去就讲
 甲 :说到过去我还真想起一个四儿不孝气爹的故事。
 乙 :你给大家讲讲
 甲 :清末民初时在洛阳县有这样一户人家,一个老者,
 艰难度日,老伴去世得早一人养着四个儿子,老者
 不容易,含辛茹苦的,四个儿子都长大了,能下
 地干活了,老者就让四兄弟田间耕作,可四兄弟
 在田间劳作太累,不愿做,就想折不干活。
 乙 :那想什么折呢
 甲 :一天,天气阴沉沉的,四兄弟在田间又不想干了,
 老大看看四周,见有几个同村伙伴担着行李去京
 城科考,心里就来了气:咱们从小就没上过学,
 不行咱们也去考官。
 乙 :那能考上吗?
 甲 :老二说:咱们去科考怕考不上吧。
 老大看着不远处的山随口道:
 山上雾咚咚
 老二一听,忙接到:
 必定要刮风
 老三也接到:
 刮风要下雨
 老四一看,我也溜一句呢:
 下雨干不成
 乙 :别说还有仄
 甲 :老大一看高兴了:咱不认字,会做诗,不干了,
 回家叫爹掏钱考官去。回到家同爹一说,爹不
 干非得让四兄弟下田,四兄弟就罢工。老者一生
 气,到县衙把四兄弟告了,县官传四兄弟到庭。
 唉,你别闲着,配合点。
 乙 :我干什么?
 甲 :装衙役啊
 乙 :行
 甲 :升堂
 乙 :威       武
 甲 :(拿惊堂木一拍)斗,你四人不去劳作,气你
 爹, 是何道理,有什么原因快快道来,否则定打
 不饶。 老大对着县官说:我们要去考官爹爹不让
 故而争吵。县官看看四兄弟不像有文化之人问道:
 你们凭什么去考官啊?
 乙 :是啊,凭什么啊
 甲 :老大说:我们会作诗。啊,县官不信说:你们做
 作看。老大抬眼一看,县太爷的大印用黄缎包着
 放在案上。有了:
 长官大印黄缎裹
 老二一看又作诗,赶紧往下溜
 稳稳当当坐正桌
 老三跟到:
 老爷为民是青天
 老四一看,往下随呗:
 定叫我们去考官
 乙 :拍马屁啊
 甲 :县官这个舒坦,转向老者,你儿子聪明让他们去
 考吧。老者一听急了,县太爷你糊涂啊,他们那
 里考得上啊。县太爷一听火了,大庭广众之下竟
 敢说我糊涂,这还了得,来呀
 乙 :在
 甲 :拖下去打二十大板
 乙 :老头冤啊
 甲 :是啊,老头不会说话,能不挨打吗
 乙 :那个时候也没处讲理
 甲 :可不,判完过后,父子往家走,爹挨打走的慢在
 后面跟着。老大往后一看爹走路的样子又溜道:
 回头望一望
 老二说又来:
 无故告一状
 老三一看,跟吧:
 挨了二十板
 老四道:
 看你还犟不犟
 乙 :真能整
 甲 :走到周公庙,兄弟们坐到门前等他爹,老大往庙
 门后一看,庙门后长了一颗大竹子,一张嘴溜道:
 门后一颗竹
 老二一看还有完没完,张嘴道:
 长得碗口粗
 老三道:
 长成干什么
 老四跟道:
 解板打屁股
 乙 :咳,他爹不得气死啊
 甲 :我还忘问了:你家不就在在周公庙住麽
 乙 :是啊。
 甲 :还没搬走
 乙 :没呢
 甲 :你没听你父亲说过,你爷爷屁股疼了多长时间
 乙 :咳,你说的是我爷爷啊
 甲 :可不是你爷爷吗
 乙 :去你的。
 (谢幕)
 
 (此稿已演出)
 
 
 
 |